第122章 金百万的提醒 大营村张玉珍家。 以前张玉珍家很少做晚饭,她和丈夫都是在代销店凑合一顿。 自打儿子林小虎回来后,代销店关门早了,她每天都会按时回来给儿子做饭才几天的功夫,林小虎原本瘦得脱相的脸颊已经胖了一圈,可精神头却不是很好,总是提不起劲儿,像是心里有什麽事儿。 「小虎,吃饭了。快去洗手。」张玉珍吆喝了一声。 丈夫林定远摆上桌子和碗筷。 林小虎四仰八叉的躺在炕上,有气无力地招呼一句:「娘,你们吃吧,我不饿。」 张玉珍走到屋门口:「不吃饭怎麽行?赶紧起来吃饭!」 「我真不饿,你们吃吧。」林小虎翻了个身,头朝另一侧躺着。 见儿子这副模样,张玉珍也没心思吃饭,坐到炕沿问道:「小虎,你老实跟娘说,是不是有什麽事儿?」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地说道:「没事,就是天天在家里待着憋得慌,提不起劲儿,想找点活干。」 一听儿子要找活干,张玉珍心里就有一些突突,又有一些愧疚。如果不是自已当初没有问清楚,被猪油蒙了心,也不会把儿子送到电扇厂工作,也不会让他遭了这麽大的罪。 「儿子,咱家不缺钱。你在家里多歇一段时间,等明年再找工作。你要是觉得闷,就去代销店转转,或者找朋友玩。」 林小虎坐起身:「娘,我都这麽大了,天天玩像什麽话?我都想干点事业。」 林定远也进了屋子,对着媳妇儿劝道:「小虎想干点事也是好事,咱应该支持。不能因为电扇厂的事,就一下子束手束脚的。男人嘛,不经历一些苦难,怎麽可能扛得住事儿。我倒觉得有这麽一遭,未必就是坏事。」 张玉珍瞪了丈夫一眼,又转头对着儿子说:「小虎,娘不是不支持你找活干,是怕你太辛苦了。」 「娘,我不累。天天闲着反倒容易闲出病,还不如找点活干。」林小虎说话都有劲了,不再是刚才有气无力的样子。 张玉珍一看这架势,知道自己拦不住,问道:「小虎,你想做什麽?」 「娘,李家的车是不是每天都往京城跑?」 「对呀,人家卖菜呢。隔的时间长了,菜老了就不好卖了。」张玉珍皱着眉,也不知道儿子打什麽主意。 「娘,我想明个搭李家的车去京城,你觉得怎麽样?」 「去京城?」张玉珍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虎子,这好端端的,你突然去京城做什麽?」 林小虎答道:「我想姐和我外甥女儿了,想去京城看看她们。」 「不行!」说话的是林定远。 林小虎有些异,没想到第1个反对的会是父亲:「爹,为什麽不行啊?我是去我姐家,又不是去别人家。」 「你姐家————住不开。」林定远找了一个理由很充分的藉口。 其实他不想让儿子去京城,主要还是因为女婿周永强。 之前女婿周永强想要倒卖国库券,向他们借钱,他没有给,还劝女婿不要倒卖国库券。结果人家嘴上哼哈哈的,第2天一早早饭都没有吃就走了,这是心里了气啊。 现在儿子主动找上门,先不说女婿的态度如何,女儿也有可能夹在中间为难。 这种情况还不是林定远最怕的。他更担心的是女婿忽悠儿子一起去倒卖国库券。他们老林家就这一个男丁,真要出什麽事儿,他们两口子非得后悔死。 张玉珍虽然不能完全明白丈夫的意思,但也清楚不能让儿子去京城,说道:「虎子,你要真想找个活干,不如就在咱村干个活。」临近年关,她真不想让儿子走太远。 林小虎皱着眉,有些嫌弃:「娘,这大冷天的,村里能有什麽活?」 张玉珍答道:「怎麽没有?李家在村北忙活,建大棚干得热火朝天。工资给的又高,村里人都挤破了头想去帮忙。就前两天,胖婶家的男人想去,人家还不要呢。」 「种菜?」林小虎有些犹豫,又有一些心动,更多的是好奇,但又有些抹不开面子。 林定远说道:「我觉得你娘说的主意不赖。前些日子我也去李家蔬菜大棚看过,不光是黄瓜,其他的蔬菜长得也很好,他家今年想不赚钱都难。虎子,你要真学会了,明年咱也建个大棚。」 「种蔬菜大棚?」林小虎又有些迷茫,「人家连胖婶的男人都不要,能要我吗?」 「胖婶算啥,他能跟我比?只要我开口请你秀英姨帮忙,这事儿准成。」 林小虎露出好奇的神色,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娘,您和秀英姨的关系怎麽突然间就变好了?你咋知道人家就一定会帮你?」 「她会的。」张玉珍叹息一声,眼神间稍显失落。 她和王秀英从小一起长大,原本两人关系很好,后来她『抢了』王秀英的相亲对象,两人才闹的不愉快。 这件事已经过去这麽多年了,两个人早就不在乎了。甚至她觉得王秀英当年生气,并不是因为自己抢了她的相亲对象,更像是在跟自己惬气,觉得自己背叛了她。 至于,为什麽两人这麽多年不说话?最近一段时间关系突然变好了,主要的原因还在李哲身上。 当年自已和丈夫结婚后,两个人过得和和美美,生了一双儿女,还盘下了代销店,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王秀英家日子则是过得紧巴巴的,各方面都不如自己这个「背叛者」。她心里肯定不舒服,着一口气。一直想把自己比下去,但又一直不如自己,这麽多年一直拧巴着。 直到李哲建蔬菜大棚赚钱了,王秀英家的日子好过了,她的心态才转变了。 只要自己开口求她帮忙,就证明自己『输了」,她的内心肯定是十分开心的,两人之间的恩怨也就彻底化解了。她相信王秀英会帮她。甚至见到自己的儿子给李哲打工,王秀英没准晚上都乐醒了。 说实话,她也不愿意开这个口,谁愿意比旁人矮一头,但是想到憔悴的儿子.—.她愿意低一次头。 当年本就是她错了。 只怪她当时年纪小,考虑得不周全。如果换成现在的她,会用更妥善圆滑的方式去解决。 三号大棚。 晚上众人都离开后,李哲将父母留了下来。 「爹,娘,我有件事要跟你们说。」李哲又换上了旧衣服,在大棚里穿不出什麽好,只要不冷就行。 王秀英嗑着瓜子:「老二,什麽事啊?弄得神神秘秘的。」 李哲没有回答,从新买的黑色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递给老李。 老李也有些纳闷:「这是啥东西啊?」老李拿着文件转过身,换了个光亮的方向看,:「购房合同?老二,你买房了?」 老李握着文件的手突然颤抖起来:「苏州胡同7号院!你把咱现在住的院子买下来了?26000块!好家夥,这也太贵了吧!」 「爹,我不光是买下了咱们住的前院,连后院一块买下了。还觉得贵吗?」 老李瞪大了眼晴,依旧有些不可置信,嘴里嘀咕道:「你把后院也买下来了?这个价格」 老李心里也说不准是贵还是便宜,他家几辈都是贫农,对这个真没研究。 现在他儿子居然在京城买房了,还是1栋2进的四合院!这简直是-别说是他了,估计任谁听到都会吃惊。 王秀英手中的瓜子掉了一地。她知道儿子有钱,但是没想到这麽有钱,已经能买得起京城的大房子了!要不是实实在在的待在大棚里,她都觉得自己在做梦。 老天爷呀,要真是做梦,可千万别让我醒过来。 第2天早上,周青禾采摘了蘑菇,坐看卡车去了京城。 李哲照例巡视大棚。跟他一块巡视大棚的,还有马来小。她负责记录蔬菜的生长数据,以及李哲对于打理蔬菜的一些要求。比如说哪些苗该浇水的,哪些菜苗该施肥,哪些要打药?还有哪些注意多通风?李哲都会提醒到,马来小也会忠实地记录下来。 通过简单的对话和一些问题,李哲能明显的感觉到马来小的进步很大。甚至他突然有一种想法:大哥也就那样了,要不培养一下大嫂? 李哲巡视完大棚,准备跟老李谈谈陈镇长来考察的事。刚进了三号大棚,就看到一个庞大的身影,坐在一个矮小的马扎上,好不屈。 「金哥来了。」 「嘿,我最近经常来,有事没事就往你这边跑一趟。李老弟你该忙啥忙啥, 别耽误了你的活。」 「金哥你等会儿。」李哲出了大棚,去旁边的一号大棚搬了一个椅子,递给金百万,「坐这个。」 接触时间长了,李哲觉得金百万这个还不赖,如果不是他帮忙找挖掘机,新扩建的十亩蔬菜大棚不会这麽顺利。 「谢了,李老弟。」金百万坐上高椅子,感觉说话都利索了,「李老弟,听说今天下午陈镇长要来大棚里考察?」 李哲反问:「王支书也通知您了?」金百万在村子里算个能人,可能不是第1 个万元户,但绝对数得着前五。 而且人际关系广,本身又是蔬菜行业的,请他来也算是情理之中。 「对,王支书给我提了一嘴,让我有空就过来。这不,我一早就来凑热闹了,你们可别嫌我麻烦。」 「金哥,你说这话就见外了,我还巴不得您多来多给我提意见呢。」 「提意见说不上,咱们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进步。」说到这儿,金百万顺势问道:「李老弟,听说前些日子下雪,您的菜价又涨了?」 「对,黄瓜涨了一块钱,现在市场价是8块一斤。」 「喷喷,不敢想不敢想。」金百万摇着胖脑袋。 李哲总觉得他话中有话,问道:「金哥,涨价这事有什麽不妥吗?」 「不妥倒是谈不上。这要看李老弟明年有什麽打算?是想自己个儿种菜,还是想带着大家一起种菜?」 李哲想了想:「一个人富不算真的富。我更愿意带着『真心』想种菜的人一起种菜。」 「李老弟,你这个『真心』用得好,有什麽具体打算?」 李哲虽然有自己的计划,但他还没有搞清楚金百方的来意,并没有直接说:「金哥,我经验不足,要不您帮我出出主意?」 金百万看了看周围,见没有外人才说道:「我觉得可以签订一个种植合作协议。合约主要分为两部分,前期,老弟传授给种植户种植技术和经验,帮种植户统一购买建材丶农资丶建设大棚,这样议价权更足,肯定比单个的农户购买划算。第二部分是签订蔬菜收购条款,提前约定好收购价,等蔬菜成熟后从农户手中收购上来,由李老弟负责统一销售。」 李哲暗暗点头,金百方的想法与他有些相似。国内农业和国外农业的最大区别,就是国内的土地比较分散。要想大规模种植,操作起来不容易,有很多不确定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尽可能多地租赁土地,自己雇人种植,这也是李哲基本盘; 另一方面像金百万说的,跟农户进行合作,农户有地丶有人,还可以去信用社贷款建大棚;李哲有种植经验和组织力,可以更低价的购买建材和农资,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李哲也不用付出太多成本。 同时,提前签订蔬菜收购协议,给农户一个基本保障和信心,让农户第1年在还清贷款的情况下还能盈利,算是双赢。 李哲看着金百万,以他对金百万的了解,对方不是一个交浅言深的人,按理说不应该突然提起这件事。既然对方提了,那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 「金哥,您这个建议很好,我会认真考虑。我擅长种菜,但说起做生意,还得跟着您学。以后您得多帮帮我。」 一听这话金百万乐了,自己等的不就是这个机会吗? 随即,他又露出了郑重的神色:「李老弟,如果你真的考虑我的建议,有件事就得注意了。」 果然还有后话,「您说。」 「尽量不要再提高蔬菜的售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