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蔬菜店?(1 / 1)

第121章 蔬菜店? 下午。 季鸿宾拎着一包麻酱烧饼和酱牛肉进了院子,老太太上了年纪,牙口不是很好,但就爱吃这一口,一会让媳妇把肉切薄想到这,季鸿宾停下脚—算了,我自己切吧。 他进了院,招呼道:「妈,您吃了吗?瞅我给您买啥了?」 老太太没回应。 季鸿宾进了屋子,见老太太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您还生气呢,气坏了身子,我买了您最爱吃的麻将烧饼和酱牛肉,一会就给您切了夹着吃·——.」 季老太太看着儿子,心情有些复杂,她过了三十岁才生的季鸿宾,一直当成宝贝疙瘩,现在...—也不知是对还是错。 如果不是季鸿宾把家底倒腾光了,她何至于要卖房子?卖房子又不是啥光彩的事,她心里一样不好受。 季老太太进了屋,再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沓子钱,递给季鸿宾:「你数数是不是6000块钱?」 季鸿宾用颤抖的手接过钱:「妈,这钱是哪来的?」 「妈把房子卖了,这是定金。这几夫你跟着跑跑手续。房子过卢了,还有2方块钱的尾款。」季老太太说完,又把钱拿了回来,她怕儿子再倒腾,把这点钱也弄完了。 季鸿宾呆立当场,手上提的黄色纸包掉在地上:「你26,000把房子卖了?这才多大的功夫就找到买家谈好了?你不会在骗我吧?」 「定金你都见着了,我怎麽骗你?」老太太说完露出疲惫神色就往屋里走。 季鸿宾艰难的挪至屋里:「妈,您把房子卖给谁了?为啥不等我一起卖?你也不怕被人骗了?」 老太太瘫坐在椅子上:「那人你也认识? 7 「谁呀?」季鸿宾一下子想不出来,谁能一下子拿出这麽多钱来买自家房子? 老太太指着南面:「前院的李老板。」 「那个卖菜的?」季鸿宾露出震惊的神色,难以置信地说:「这怎麽可能, 他哪来那麽多钱?这不可能!」 处理完京城的事儿,李哲坐车返回大营村。 李哲有3日没回村,但一直在关注着村子里的事儿。据李卫东说,10座新建的大棚都已经完工。其中有四座大棚已经翻地施肥,地温回暖,老李昨天就已经开始带人移栽蔬菜苗了。 有老李和朱益民带头,李哲倒不是很担心。但要说完全放心,那也是不可能的。 李哲很清楚,什麽人情关系销售网,都是建立在反季节蔬菜的基础上。如果大棚的蔬菜苗移栽出了问题,李哲后续的商业扩展计划都会付之东流。 回到大营村,李哲顾不上休息,直接去了新扩建的蔬菜大棚。为了方便记忆和区别,李哲直接将这些大棚命名为十一号到二十号。 其中十一号和十二号的菜苗已经移栽。十一号大棚主要种植的是黄瓜,大棚边缘栽种的是西兰花。 十二号大棚种植的是青椒丶生菜。 此时老李正带人在十三号大棚移栽蔬菜苗,大棚里暖和,众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干得正起劲儿。 朱益民带人在十四号大棚移栽蔬菜苗,周青未和马来小也在。三人一边千活一边聊天,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马来小见了李哲,笑着问道:「二叔回来了?你看我们干的咋样?」 李哲蹲下身检查了一下移栽的蔬菜苗:「不错,比我移栽的都标准。要是组织个移栽蔬菜苗的比赛,前三名都得被你们包揽了。」 「哈哈哈。」马来小笑着问道:「那要是俺们包揽了前三名,给发奖金不? 3 「发!都发!」 周青禾站起身拍拍手:「李哲你忙不?不忙的话我跟你说点事儿。」 「我回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你们及时沟通,帮你们解决问题。有什麽事儿都可以跟我说,我随时都有时间。」李哲说完,跟周青禾一起走到大棚的东头:「说吧,找我有啥事儿?」 周青禾问道:「你去二号大棚看过不?」 「没有,我刚回来就过来这边了。什麽事儿了?」 「是好事儿。平菇马上成熟,可以采摘了。走,我带你去瞧瞧。」周青禾的语气中带着自豪。这些日子,除了种植平菇,她也帮着种植其他蔬菜。但要说她最重视的,还是被她选为毕业论文的平菇。这也算是她的代表作了。 没多久,两人走到了二号大棚。在第一批大棚中,二号大棚是唯一一个没有住人的大棚。 二号大棚的蘑菇种植区湿气明显要重一些。摆放整齐的菌棒上长出了灰色的扇形蘑菇,菌盖厚实饱满,边缘整齐,看着就叫人心生喜欢。 「好,这些蘑菇长得真好!青禾你辛苦了!这个月的奖金至少翻倍!」 周青禾笑了:「说的我都有些心动,想休学跟着你种菜了。」 「可千万别,你还是好好的上学。我还指望着你以后给我们带来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我身边不缺帮手,缺的就是你这种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 能获得李哲的肯定,周青未还是很高兴的:「李哲,你新扩建了10个大棚, 有没有想过拿出一个大棚专门种植平菇?」 李哲确实想过这个问题,反问:「你们学校能供应那麽多菌种吗?」 周青禾答道:「蘑菇的采摘期短,属于集中采摘的蔬菜,本来就要分批种植,一次性不需要太多的菌种,问题不大。」 李哲点点头:「看看这次的销售情况吧。如果平菇比较畅销,可以拿出1~2个大棚种植。」平菇的种植周期短,而且还可以多茬采收,属于回本较快的蔬菜品种,而且还有一定的种植技术难度。 周青禾听得眉开眼笑:「李哲,我有一个主意。你有没有想过等蔬菜产量上来了,专门开一家蔬菜店?」 李哲反问道:「在哪开蔬菜店?反季节蔬菜价格高,普通的客户可吃不起。」 「反季节蔬菜。」周青未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但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冬暖蔬菜大棚的特性,听起来还有一些高大上:「反季节蔬菜这个名字取的好,我可以写在我的论文里吗?当然,我会明确地标注出你是这个名词的命名人。」 「可以,随便用。」李哲笑着说道。反季节蔬菜这个概念在90年代才会被人经常提及。 周青未又把话题拉了回来:「我说的是专门开一家涉外蔬菜店。普通人买不起,外国人和华侨买得起啊。」 李哲摸了摸下巴。他之前想通过友谊商店售卖蔬菜。最近一段时间,他也没少往友谊商店跑。见到那位分管食品的经理后也问过这件事。对方说已经报上去,但还没有审批下来,还得接着走程序。李哲也搞不清是友谊商店不重视,还是因为审核的手续太繁琐?反正今年想把自己的蔬菜放到友谊商店卖,估计可能性不大。 「青禾,你有啥想法跟我说说。」 「我妈不是在崇文门菜市场当主任吗?我回去可以跟她谈谈,以崇文门菜市场的名义开一家涉外华侨蔬菜店。你觉得这个主意怎麽样?」 多一个销售渠道,对于李哲来说自然是好事儿。对于产量供应的问题,李哲倒并不是特别担心。因为有了友谊商店的例子,李哲觉得即便韩主任有这方面的想法,也愿意跟他合作,光是审批手续和程序,也得需要一定的时间,等谈成, 没准蔬菜产量已经上去了。 李哲已经在给涉外餐厅供菜了,但终究是隔着一层;开菜店属于直面涉外客户,这类商店的审核都会比较严格,总之,提前试探一下对方是否有合作意向, 并不是坏事。 「行,那你就问问韩主任的意思。如果崇文门菜市场也有合作的意向,咱们再跟他们进一步的谈。」 「哲子!哲子在吗?」外面传来呼喊声。 「你去忙吧,明儿个我要回京城一趟。可能要带走一些蘑菇样品。」 李哲不以为意道:「这蘑菇本身就是你种的,多拿一些,送给亲朋好友都尝尝。」 「嘿嘿,那我就不客气了。」周青未倒不是贪便宜,只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自已的种植成果。对她来说,这同样是收获的喜悦。甚至,这种喜悦比蘑菇本身还重要。 李哲出了二号大棚,见到支书王铁头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王叔您慢着点儿。出什麽事了,您着急忙慌的?」 「好事儿。」王铁头笑呵呵地应了一声。不等李哲开口,他就主动说道:「走,咱进棚里说,暖和暖和。我刚才忘了戴帽子,耳朵都快冻下来了。」 进了大棚,李哲给他倒了一杯热水:「王叔,啥好事啊?信用社又打电话要给我增加贷款?」 「你小子就长了一颗钱心!你现在缺钱吗?」王铁头哼了一声:「我是接到了电话,但不是信用社打来的,是咱们镇政府打来的。陈镇长也听说了你种蔬菜大棚的事儿,明天要过来考察。」 李哲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问道:「陈镇长来这儿考察的目的是什麽?」 「呵,你小子还抖上了。镇长亲自来考察,说明对蔬菜大棚的重视。你应该高兴才对!」 李哲说道:「您说的对,我肯定重视啊。我这不是怕搞不清领导的想法,担心接待不周吗?」 「没啥周不周到的。人家就是奔着大棚来的,也不图你吃,也不图你喝,你就把大棚的情况如实说了就成。怎麽接待我,就怎麽接待他,没你想的那麽复杂。」 「行,我听您的。」其实李哲早就猜到自已种大棚这件事会惊动地方。这件事对他来说有利有弊,自从他搭上了长城饭店的关系,弊端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现在有利的方面更多一些。往近了说,明年他想要大规模的扩建大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往远了说,如果以后想要占据反季节蔬菜市场,冀州就必须有大规模的反季节蔬菜种植户,同样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推广。 王铁头说道:「对了,明儿个能不能用卡车去接一下陈镇长他们?这大冷天的,总不好让他们骑着自行车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