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画大饼 要补贴(1 / 1)

第123章 画大饼 要补贴 其实,李哲也隐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上次没有统一涨价,只是部分渠道的黄瓜售价涨了,其他的菜都没有变化。 但又觉得隔着一层窗户纸,想的不是很透彻,诚心请教:「金哥,您详细说说?」 「李老弟,您今年的种植规模还小,属于自产自销的模式。没有中间商,直接卖给客户。 所以蔬菜卖得越贵,你赚的钱越多,完全符合你的利益,短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很多人都会选择这麽做。 但你又跟普通人不一样。你是冬暖蔬菜大棚的带头人,你以后不可能只当一个种植户。明年你就会参与到蔬菜的中间流通环节。」 金百方顿了顿,接着说:「就像咱们刚才说的,与农户合作丶教给他们种植技术和经验,给他们更低廉的建材和融资。反过来,他们会将大棚里产的蔬菜, 以提前约定的价格卖给你,由你来负责销售。 那明年你的身份就变了,不仅仅是种植户,更是一个中间商。确切的说,成了跟我一样的蔬菜采购商。 蔬菜采购行业,我做了很多年。其他的我不敢说,但在这个这个行业,我还是有一定经验的。 蔬菜商不一定每次都赚钱,有时候也会赔钱。就比如说约定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买一车赔一车。」 金百万说的嗓子有些干,喝了口茶水,润润喉,接着说:」今年就你一家种蔬菜大棚,黄瓜卖8块也有人抢着买,过些日子可能还会涨到9块钱丶10块钱,这个属于超高溢价。以后大概率也不会再有,而且这件事还会成为一个新闻,让很多人都知道京城的黄瓜卖到了10块钱一斤。 问题也随之而来,明年的蔬菜大棚种植户知道了这个事,就会提高他们对收购价的预期,有些种植户就会想了:去年的黄瓜卖10块,我今年卖9块,不高吧? 你想收购我的黄瓜,是不是也得出高价?那麽这个压力就会给到采购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他们会用今年的黄瓜销售价评估明年的黄瓜销售价,导致农户的预期与市场脱节。」 金百万又望向一旁的老李:「李叔,您说您觉得呢?」 老李琢磨了一会,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不过,随看天气变冷,种植成本的确会增加。比如说下雪那两天,棚里一直烧煤取暖。涨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有钱不赚,我总觉得心里有点不舒坦。」 金百万笑道:「李叔说的也没错,有钱不赚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但您可以仔细算一笔帐,现在的黄瓜利润很高了,增加一些种植成本,影响不大。 下个月你能涨到9块钱,年前能涨到10块。但这个价格是虚高,一旦过了春节,菜价肯定会回落。跟明年的利益相比,这点钱不算什麽。」 金百万又望向一旁的李哲:「老弟,你觉得呢?」 「金哥说的有道理。」李哲点点头,金百万是从采购的角度考虑的,李哲之前想的更多的是销售渠道。 他的蔬菜现阶段主要供应涉外和国企餐厅,都是餐饮行业的领头羊。他是很看重这些销售渠道的。他担心频繁涨价会影响跟这些餐厅的供应关系。 如果换成在菜市场卖菜,他就没这麽多顾忌了,买菜的都是散客,嫌贵可以不买。 就算他不涨价,人家也记不住他,也不会念他的好,下次谁家的便宜还是会买谁家的。 而餐厅是稳定的供应渠道,生意不是一天两天,图的是个长久。李哲甚至考虑过,明年跟这些餐厅签订蔬菜供应协议,约定好供菜的价格。 只要供菜价格高于蔬菜收购价,并且能覆盖成本和损耗,李哲在签订两份合同时,就已经是稳赚不赔了。 他也理解了金百方的意思。今年是第1年种植反季节蔬菜,价格也是最高的一年。如果今年的蔬菜价格冲的太高,明年的种植户对收购价格也会有更高的预期。 那麽明年他跟种植户签订蔬菜收购协议,价格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给低了,人家不乐意,觉得你赚的也太多了。但实际上,今年的蔬菜价格水分太大,明年肯定会回落。至于会回落多少,这个只能由市场决定。 李哲突然间觉得有些累。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他甚至有那麽一刻在想:要不就别搞那麽大了,自己明年种上十几亩蔬菜大棚,安安稳稳地过自己小日子得了。 但很快,这个想法就自我否定了。人是社会上的一份子,处于这个大的环境氛围,你不想努力?周围环境也会逼着你努力,真正能躺平的人是极少数。如果无法躺平,那就只能继续努力。而那些想躺平又躺不平的人,只会更痛苦。 中午,李哲留下金百万一起吃饭,两个人又聊了很多。 金百方做了多年的蔬菜采购商,经验丰富,既能跟农户打成一片,也能跟蔬菜批发商搞好关系。如果李哲明年要扩大种植规模,肯定会请金百万一起合作, 但具体的合作方式他还没想好。 李哲不是一个喜欢吃独食的人,也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明年反季节蔬菜做大,他会找一些有能力或有势力的人合作,他一个人肯定是玩不转的。 京津冀市场这麽大,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把盘子做起来,有钱大家一起赚, 生意才能长久稳定。 下午。 吃过午饭,王支书就到了李家地头等候,今儿个日头好,几个人站在路边的日头下聊天。 李哲问道:「王叔,陈镇长是哪儿的人?一会儿说话有没有需要注意的?」 「他就是咱本镇人,挺好说话的,我们都是老关系。你平常不是挺会说的吗?该咋说就咋说。」 「那成,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要不您去大棚里暖和会儿?一会儿卡车来了我叫您。」 王支书裹了裹身上的棉衣:「介,我估计也快来了,陈镇长是个利索人, 不会磨磨蹭蹭的。」 金百万插话道:「我也听说过这位陈镇长,据说是老资格老党员了,在区里开会都敢拍桌子。」 众人聊着天,不一会儿,远处开过来一辆绿色解放卡车。 卡车停稳,副驾驶上下来一名中年汉子,中等身材,留着整齐的短发,略显斑白,身上穿着一件厚重的军大衣,颜色已略显陈旧,但乾净整洁。 王支书热情地迎了上去:「陈镇长,欢迎欢迎!这大冷天的,您还特意跑到我们大营村考察,真是辛苦了!」 「老王,我这次可不是来看你的。」他只是说了一句,就被十几座白晃晃的大棚吸引了:」好家夥,我才多长日子没来,这地儿就变样了。」他用手指着北面:」我记得这一片应该都是村集体的土地吧?怎麽也建成大棚了?」 王支书说道:「没错,您的记性真好,这一片确实是咱们村集体的土地。前段时间租给李哲了。这是他建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哪位是李哲?给我介绍介绍,连信用社的柳主任都夸他这大棚蔬菜种得好!」 李哲走上前,热情地跟对方握手:「陈镇长,欢迎您来大棚考察,也感谢您对我们蔬菜种植户的重视!」 陈镇长笑着问:「哟,还挺年轻的,娶媳妇了吗?」 「还没呢。我现在就想一门心思搞事业,想把大棚蔬菜种好。」 「你有这个决心很好,但终身大事也不能耽搁了。老话说的好,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小伙子得抓紧时间了。」陈镇长打趣了一句,挥挥手:」走,带我看看你的大棚蔬菜!」 李哲先带他进了一号大棚,陈镇长立刻被惊住了,他年轻时也种过地,近些年也会经常下乡,对于农活并不陌生。也正因为了解,才会越感到惊讶。 一是惊讶于大棚内的温度居然能保持到20度左右。再一个,不光是温度的问题,这种封闭式的大棚和露天种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感概道:「这大冬天的能种出黄瓜,真是不容易啊!」 随后,他又参观了二号大棚丶三号大棚丶四号大棚。见到李哲不仅能种出黄瓜和西兰花,其他一些常见的蔬菜也能种植出来,心中不免对这个年轻人多了几分佩服。 「李哲同志,你建这个大棚花费了多少钱?」 「整个下来将近6000块钱。」 「听说你的大棚蔬菜在京城卖六七块钱一斤,一季度得有两三万块钱的盈利吧?」 「差不多。」 「好家夥,到明年你可就是咱们村的第1个10万元户了。难怪你不着急结婚呢,明年十里八村的媒婆不得把你家门槛踏平!」 众人听到这话都跟着笑了。 陈镇长接着说:」我还听柳主任说,明年你想带着村民一起种植蔬菜大棚, 有具体计划吗?」 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李哲接不上或没有做准备,那就只能是『嘴上说说』,难免会给人一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印象。 李哲略作思考,答道:「陈镇长,我有个#039一带一镇的发展构想,但毕竟经验尚浅,很多细节还需要完善。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想请您把把关丶指点指点。」 而后,李哲将自己和金百万商量的计划,又经过一番润色,用一种更符合时代价值观的表达方式说了出来。 陈镇长听完,似乎被这个计划惊到了,下意识地问:「你确定蔬菜大棚种植能在全镇内推广?」 李哲一本正经的说:」如果政府能够再给一些政策扶持,我的把握会更大一些。」 「想要什麽政策扶持?」 「陈镇长,实话跟您说,我刚开始种植蔬菜大棚,并不是为了赚钱。咱们京津冀地区一到冬天就闹菜荒,我种植蔬菜大棚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响应农业部的号召,为冬季的蔬菜供应尽一份力量——」 李哲说了一通冠冕堂皇的场面话,随后话锋一转:」对咱老百姓来说,建大棚的费用确实有点高,能不能申请一些费用上的补贴,比如说建一个大棚补贴300~500块钱?另外,在购买棚膜丶建材方面和化肥丶农药丶种子等农资方面,能不能给予一些优惠? 还有,一些极端天气会给大棚造成很大的损失,最好能提供一些修建补助? R丶 李哲始终记着明年夏天的那场暴雨,他改变不了暴雨,就只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陈镇长调侃道:」好家夥,我刚来你们村,茶还没喝上一口,就给我安排这麽大的任务?」 李哲连忙解释:」陈镇长招待不周,您别见怪。我这人嘴笨性子急。就是想着把蔬菜大棚发展成咱镇的特色产业,带着乡亲们一起干,让家家户户都能靠种大棚过上好日子。争取用几年时间,把咱们镇建设成华西村丶大邱庄那样的模范村。」 陈镇长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眼睛里透着的热忱劲儿不像是装出来的。 年过半百的陈镇长早已看淡了仕途升迁,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退休前为乡亲们办几件实事儿。他不求大家念他的好,只要将来提起他的名字别骂娘就成。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李哲吓到了,陈镇长参观完大棚,连村委会都没去,就要走。 临走时,他将李哲叫了过去,又盯着对方看了一会儿:「李哲,你的想法不错,我会向上级领导反映。你整理一份蔬菜大棚的资料,写明想获得扶持和补贴内容,回头交给我。」 「陈镇长,您等我一下。」李哲说完跑进了三号大棚。等他再出来的时候, 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陈镇长,昨儿个听说您要来,我就已经准备好了。」 陈镇长愣了一下,接过文件摆摆手:「你们回去吧。」 目送陈镇长坐着卡车离开,王支书笑道:「好小子,你还真敢开口! 1 李哲搓着手说:「陈镇长好不容易来一趟,这机会可不能错过。王叔,我这可是为全村人谋福利,您可得帮着使使劲。」 王支书被逗乐了:「嘿,你小子可真会给我戴高帽,我这把老骨头能帮上啥忙?「 李哲心里门了几清,他知道不管自己说得多麽天花乱坠,上面领导肯定会有顾虑,少不了要找王支书核实情况。要是这位老支书能帮着说句话,那可比自己单打独斗强多了。 「王叔,我总往陈镇长那儿跑也不合适,这事还得劳您多费心。」 王支书郑重地点点头。这些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李哲的蔬菜大棚从无到有,他是亲眼看着建起来的,切切实实地赚到了钱。其实他早就在盘算着,来年要动员更多村民跟着李哲干。 没想到这年轻人比他还敢想敢干,居然主动找政府要扶持。王支书打心眼里佩服,也愿意全力支持。「成,明儿个我就去镇里,探探陈镇长的口风。」 李哲眼睛一亮,咧嘴笑道:「有您老这话撑腰,我这心里就有底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