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女生频道>重生1977大时代> 第981章 北大偶遇叶圣陶季羡林(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81章 北大偶遇叶圣陶季羡林(月(1 / 2)

第981章 北大偶遇叶圣陶季羡林(月票加更)

朱同志和邓同志上车后,方言发动汽车驶出协和大门,朝海淀园路六号的中物院驶去。

虽说这个年代没有导航,但方言对京城地图早已烂熟于心,就像前段时间深夜在巷子里穿梭追逐时,每条胡同的宽窄曲直在他脑海里都异常清晰。(见864章)

从协和到中物院不过十五公里,此时早高峰已过,路线选择很明确:经长安街、平安里西大街、西直门外大街向西。

路上红绿灯寥寥,交叉路口也少,只是道路狭窄,双向仅两车道,好在车流量稀疏。

1978年的北京街头,除了偶尔掠过的绿色帆布吉普和公交电车,最多的便是清一色的“二八”自行车流。

方言的车驶过西直门,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洒在挡风玻璃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瞥了眼后视镜,朱同志看着方言写计划,邓同志则低头翻看着手中的病历本。

车轮碾过平整的柏油路,远处已能看见中物院的红砖楼顶,比起后世车水马龙的海淀,此刻的时光显得格外静谧而从容。

海淀在 1978年还算不上繁华,主干道两侧时常闪过大片农田,农作物与杨树交织的风景里,能看到戴着草帽的农民弯腰劳作。

方言一路上偶尔和后面的两位聊上两句,他们搞科研的对方言他们中医的工作还是有些好奇的。

此外朱同志还问了方言的家庭情况。

虽然他来之前就看过方言的资料,不过还好是从方言这里听到了不少新东西。

就比如方言也看国外的期刊,对一些国际科研方面的进展也知道的很清楚。

甚至还有一些没有受到他们重视的“小消息”,当然了他们也只是当做听个乐子,毕竟方言怎么说也是外行嘛,能够聊这些都不错了。

一边聊着,一边开,越靠近园路,街景便逐渐“城市化”起来:学院路沿线的“八大学院”外墙刷着红漆标语,首都医学院的白大褂身影、首都钢铁学院的机床轰鸣声,为这片区域注入了学术与工业的双重气息。

中物院所在的园路6号,恰好位于学术区与生活区的交界。

附近的副食店、粮站和职工食堂错落分布,穿着蓝布工作服的行人往来其间,还有自行车筐里的铝制饭盒叮当作响,俨然一幅七十年代科研大院的生活图景。

这里离学院路不过两公里,灰砖外墙的科研楼与红瓦顶的高校教学楼遥相呼应,门口挂着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木牌虽不显眼,却透着股庄重的神秘感。

车稳稳停在中物院门口,方言瞥见门口持枪卫兵目光如炬,正警惕地盯着自己。直到后排车门打开,朱同志和邓同志下车,卫兵才放松下来,“啪”地敬了个礼:“首长好!”

朱、邓二人点头回应,转身对方言笑道:“方大夫,多谢送我们回来!”

“不客气。”方言应着,顺势朝院内望去……

只见一面世界地图彩绘墙映入眼帘,“向科学进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勇攀科技高峰!”的标语赫然醒目,两侧行道树整齐延伸,透着股庄重的科研气息。

朱同志接着说:“就不请你进去了,订单稍后我会转给卫生部,定制保健箱就劳你费心了。”

方言点点头:

“明白。”

然后叮嘱到:

“您二位也别忘了我说的注意事项。”

朱、邓两人有些哭笑不得,方言是真怕他们不当回事。

朱同志说道:

“知道了!我待会儿就安排让人协调选拔生活助理。”

方言说道:

“那好,您二位多注意身体,我就先回去了。”

朱同志和邓同志点点头,和他说道:

“嗯,再见!”

“路上慢点开。”

方言上车后,和两人挥挥手,然后开车驶离了中物院,准备原路返回。

等到方言走了后,朱同志笑着说道:

“这个小年轻还挺有意思……”

邓同志说道:

“他挺轴,从开始到现在,明里暗里提醒我好多次要遵守实验安全流程,搞得我像是个新兵蛋子似的。”

朱同志说道:

“哈哈,人家这是工作认真负责,我感觉他说的还挺有道理的。”

“你工作的时候还真的要注意才行了。”

“回头我优先给你配个生活助理,监督你的生活起居。”

邓同志说道:

“我有什么监督的,我生活比你健康多了,刚才体检结果你比我还严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