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徐刚林想要合法干预中枢,监察中枢官僚。 那他就必须担任殿院御史。 因为区别于察院御史,殿院御史负责的就是监察中枢官僚。 小到他们在殿前会议上失仪,大到任何贪墨渎职,殿院御史都可以管理。 这个职位,非常符合徐刚林的需求。 现在。 御史大夫可以把自己从察院调去殿院。 给自己一个合理干预中枢,参与党争的机会。 这对于徐刚林而,的确有用。 但是,这仅仅只是略微有用罢了。 对于徐刚林而,还不够! 于是,徐刚林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他开口道:“我明白,御史大人是想借由这次户部和刑部的斗争,坐收渔翁之利。” “但我是希望消弭户部和刑部斗争引发的危害。” “虽然我们的目的不一致,可也不冲突。” “所以,我希望在御史大夫确保可以得到利益的同时,让他给予我足够的自主权和支持。” “好让我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 听到徐刚林的话,马欣有点犹豫。 毕竟这算是他掌握筹码范围以外的条件。 可以说,徐刚林提出这个要求,完全超出他的预料。 更何况,徐刚林刚刚说自己想要领导这场党争? 这个要求。 马欣自问,如果他是御史大夫,也不敢轻易答应啊! 倒不是不相信徐刚林的人品。 而是,正因为徐刚林的人品太好了,他们才不放心。 要知道,党争这种事一向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只有最狠毒、最坚定、最果断的人,才可以赢得党争的胜利。 像徐刚林这种借助圣眷做些越权的事都不敢的官员,真的可以领导大家赢得胜利吗? 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马欣也不敢轻易答应这个要求。 思前想后,马欣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或许已经没法解决面前问题了。 因此,即使会被上司觉得自己无能。 马欣还是决定,将此事告诉自己的上司,御史大夫高驰。 在告诉徐刚林自己没有处理这种要求的权限后。 马欣留徐刚林一人在家。 换了身衣服后,便急匆匆的赶往御史大夫家里。 来到御史大夫高驰的府邸,在其书房里见到对方后。 马欣把谈判的过程告诉了高驰。 听闻这些,高驰的反应却出乎马欣的预料。 他告诉马欣:“以徐刚林的能力,也许没法胜任之后的工作。” “可考虑到他承蒙圣眷,让他去做之后的事情,也许会顺利很多。” “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看住他,对他进行引导。” 语毕,高驰笑了笑,又补充了一句:“主导权这种东西,原本就是模糊且动态的。” “我说给他,他自然可以拿去。” “我若反悔,他也奈何不了我。” “整个御史台会不会配合他,只凭我一句话。” “既然这样,那先让他拿到主导权。” “等他想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时,再收回来主导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人明见。”听到高驰的答复,马欣笑着说道。 事实上,马欣也想过这种可能。 但这种可能于高驰而,有点小麻烦。 这种麻烦上级的事儿,身为下属的他当然不能做。 因此,这个方案高驰可以说,他马欣却不可以。 在得到高驰的答复后,马欣离开了他的府邸。 回到家中,他把对方允许徐刚林领导本次党争的决定告诉了后者。 于是。 在这天,御史党,登上了大周政治斗争的舞台。 …… 没过几日。 又是一场组织汇报有关刑部和户部改革进度的殿前会议。 在会议上。 户部忽然拿出了推翻先前几名户部安置司官员罪责的证据。 与此同时。 几名收了钱洪泽贿赂的御史,也主张起重新调查本次案件的请求。 看着这些人居然想要翻案,刑部的官员们冷笑连连。 他们在调查那几名户部安置司官员时,已经掌握了非常充足的证据链。 铁证如山。 他们甚至没有冲那几名官员动刑,那几人就招供了。 这种情况下,刑部,甚至法家的官员觉得,那几名官员的罪名是毋庸置疑的。 时到今日,户部还想翻案,真是可笑。 因此,他们直接嘲讽了那名提供证据的户部官员,还有提出重审案件的御史。 便没再进行干涉。 在场的法家官员,除了首辅曾黎。 无一人想到钱洪泽居然这么狠毒。 派几个手下前去送命。 要知道。 他如果真这样做的话。 也会重创儒家内部的士气。 许多人会因此质疑钱洪泽,担心自己是下一个被派去送死之人。 加上儒家大臣一向缺乏魄力。 众法家大臣当然不觉得会发生这种事情。 而唯一知道真相的曾黎,却是看着端坐在高位的皇帝,一不发。 很快,有关户部安置司重新调查的结果便出来。 其结果,让一众法家大臣非常惊愕。 在调查的过程里,御史台陆续发现新的证据。 证明刑部在调查过程中,忽略了很多问题。 同时,也证明之前户部指证安置司官员的那些证据,全是各种巧合下出现的结果。 但这并非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杀器,是御史台在持续了整整七天的审计下。 他们发现,户部安置司的钱并没有少! 之所以之前出现漏洞,纯粹是户部官员的记账方式太过落后。 在以前,各种官员参与贪墨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也许还能糊弄一下。 但当刑部用更先进的审计方式去调查时。 刑部甚至可以调查出不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结果,直接令刑部官员瞠目结舌。 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搞错了。 可是,他们能怎样反驳? 要知道,御史台已经搬出了结果,户部安置司的钱压根没缺少。 既然钱没少,那安置司被处以极刑的几名官员,是贪墨的寂寞? 有这道证据在,即便刑部拿出供词,说对方承认了贪墨也没用。 反倒有几名御史提出了质疑,质问刑部在审讯过程中是否对几名安置司官员动刑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