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面对李天冷酷无情的论,徐刚林实在难以接受。 就在这时,李天突然说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子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爱卿莫怪朕冷酷无情。” “毕竟朕的职责,是引领整个大周向前进。” “为了这个目的,朕没有什么不能牺牲的。” 恍惚间,徐刚林离开了皇宫。 从御书房一路出来,徐刚林的脑袋一片混沌。 在过去。 那位端坐在龙椅上,俯瞰苍生的皇帝,曾以很多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带领整个大周走向一次又一次胜利。 让大周繁荣昌盛。 所以,尚为县令的时候,徐刚林一直觉得当今的皇帝,一定是为仁君、明君。 因为书上说,只有这种君主,才可以让国家繁荣昌盛。 可今天,徐刚林的所见所闻却击碎了他的认知。 让他意识到,或许皇帝不像他想象中的仁慈。 不! 应该说。 或许皇帝不应该像他想象中那么仁慈! 想到这儿。 徐刚林忽然想起自己离开前,李天问他的一个问题。 “徐爱卿,在得知真相以后,你还会保持从前那种天真稚嫩的仁义吗?” 天真稚嫩的仁义? 想到这儿,徐刚林的眼神忽然变得清明。 他呢喃道:“天子啊!” “或许您真的用某些手段,在不施仁政的情况下令整个大周繁荣昌盛。” “可臣并不觉得仁义道德是错的。” “即使您的选择可以让国家磅礴发展,但臣相信,这世上一定有别的办法,可以不残暴的使大周繁荣昌盛。” “您的路,未必是最好的路。” 徐刚林深吸一口气,逻辑渐渐清晰起来。 他已经认清了现实,认识到那位九五之尊,在治理国家时是“不仁”的。 他不会选择仁慈的决策。 只会在臣子们提供的选项里,选择那个最有利的。 所以,如果徐刚林希望陛下施以仁政。 他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 向陛下证明,施以仁政,才是对大周最有利的道路! 很快。 下定决心的徐刚林便来到了马欣的家里。 这段时间以来,徐刚林忙碌中带着迷惘和混沌的样子。 马欣全看在眼里。 但今天。 当徐刚林突然拜访时。 他却发现对方那种迷惘和混沌已然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无比坚决的态度。 他瞬间就明白了。 “徐大人,你可是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 徐刚林点头。 但他又问道:“我若是配合御史台的几位高层大人,我可以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马欣早有准备。 现在的御史台,最大的几名官员是。 御史台长官,一名从三品的御史大夫。 还有两名次官,御史中丞位列正四品。 他们很早以前,就对马欣提出了愿意给徐刚林的筹码。 “那几位大人全都年过六十,离告老还乡没多久了。” “所以如果徐大人不嫌弃,在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告老还乡以后。” “他们都会跟陛下推荐你继任。” “您先做几年御史中丞,然后再升为御史大夫。” “届时,您也才四十出头。” “这个年纪的御史大夫,不说从无先例,但也是仕途罕有了。” 四十岁成为御史大夫,位列从三品。 这么恐怖的升迁进程,在官僚体系里绝对称得上前途无量了。 但你说徐刚林他贪图权势和地位吗? 他当然不是! 因此,徐刚林摇了摇头,对马欣说道: “几位大人应该知道,徐某承蒙圣眷,并不是有多大才能。” “甚至可以说,徐某在朝堂上,算是愚钝的代表。” “只是徐某这份愚钝,却让徐某不会生出别的心思,只会一心为民。” “正是这份心境,才让徐某承蒙圣眷。” 他的意思很明显。 他不在乎官位。 他在乎的,是怎样更好的为百姓做事! 听到这话,马欣也很无奈。 他认识徐刚林这么久,当然知道徐刚林的性格。 对于官位,他的确不在乎。 拿这个和他谈条件,几乎是毫无可能的事。 无奈在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的商讨中。 他们觉得,以徐刚林所受的圣眷。 他原本就是一个前途无量之人。 即便成为御史大夫,在这个位置也不会待太久。 也许再做几年,还可以晋升到更高的为止。 说不定入阁拜相,也有可能。 所以,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的引荐,看似价值千金。 可在徐刚林身上的价值其实不大。 而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这样做。 其实也是抱着拿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的想法。 因此。 他们要求马欣在和徐刚林谈判时,先丢出这个筹码。 徐刚林如果不上钩,再谈论其他。 而结果,不出马欣所料。 对于官位,徐刚林并不在意。 明白这点的马欣,立马说道: “除此以外,御史大夫还说。” “他可以将你从察院调去殿院。” “哦?” 听到这话,徐刚林稍稍动容。 在御史台里,除去御史大夫和次官、两名御史中丞外。 其他御史分作三个部门。 即察院、殿院和台院。 其中,察院是徐刚林现在任职的部门。 按照大周的官制,察院御史基本是正五品官员。 其负责的,就是监察地方官员的贪腐情况,并进行检举。 因此,当初徐刚林才可以名正顺的盘查关于小池底案件里,和丰登县侯路一党有关的情况。 同理。 正是因为持有调查地方官员的权力。 所以他才可以对户部安置司进行调查。 尽管安置司的官署位于京都,是和本部户部在一处办公。 但其实,这个地方却属于地方系统。 不过这个职位虽然在过去给徐刚林带来了许多便利。 可是现在,它却变成了限制徐刚林行动的阻碍。 因为察院御史只可以监察地方官僚,而监管中枢官僚,就属于越权行为了。 当然了。 考虑到徐刚林身上承蒙圣眷。 即便他想越权监察关于中枢官僚的事情,旁人也不敢阻止。 可是徐刚林本人的个性,就不是那种仗着荣宠肆意越权之辈。 所以,他一直对自己手上掌握的权力保持着严谨的态度。 丝毫不敢越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