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一定得败坏国运! 李天重新打起精神。 必须得肃清朝堂上的“忠臣”! 李天决定,从忠臣下手! 首先当然是唐孝仁! 自已这个岳父,明显是想奔着千古良臣的方向去了! 从不贪污,还不结党。 唐孝仁居中调和,居然把大周内阁操持的有声有色。 现在全国的官员,在唐孝仁面前全都战战兢兢。 全大周的知府知县,谁做的如何,全在唐孝仁的眼里。 通过提拔才能,罢免庸才,现在大周各地全是能干的能吏! 不对! 不可以继续这样下去了! 必须得把唐孝仁从朝堂赶走! 那该怎么办? 李天当然想到了对波旦用兵! 土耳斯的使节团已经返程复命,但是这一路坎坷,还得绕过波旦的封锁。 但是大周已经决定,不管土耳斯何时动手,大周都会先动手袭击波旦! 至于发兵的理由,波旦也占据了西疆许多地盘。 按照汉朝传下来的“祖宗”疆域。 这些也是大周的领土! 李天派遣使者,前去波旦宣读大对这些领土的占有权。 如果波旦不吐出来这些地方,大周便会攻击波旦! 波旦国实力不俗,当然需要朝中大臣居中调和。 于是李天决定派唐孝仁前往漠北,协调军队后勤工作,决定作战策略。 波旦是个大国,打下波旦肯定还要处理很多事情。 这样就能支出去唐孝仁一年半载。 届时败坏完国运,李天就可以飞升成仙了。 完美计划! 接下来便是贾仁义! 这家伙在内阁,不与唐孝仁争权夺利,安分做着次辅的职责。 居然和唐孝仁配合默契! 这家伙也不可以留在内阁! 李天算是看明白了,贾仁义这家伙也是个背刺小能手! 怎么把他赶走呢? 李天很快就想出了办法! 盐铁会议决定的“正学术”工作。 李天索性派贾仁义为皇帝特使,全国各地迅游官学的建设情况。 同时考察废除盐引后,百姓可不可以吃到平价盐。 这算是代表皇帝开展的全国巡视工作。 当然是除了朝中大员不能代替的。 等到李天的诏令发布,满朝哗然! 内阁的首辅和次辅,居然全离开了京都! 唐孝仁和贾仁义立马上奏,既然他们离开京都,就要辞掉内阁的官位。 但是李天却按下了奏折,而且表示他们依旧是内阁的首辅和次辅,朕给你们留着这个位置。 内阁腾出来两个位置! 一场风波,在京都悄然酝酿! 谁会入阁! 大周的内阁,也是经过长时间演变的。 建国初期,内阁只是个咨询机构。 当时大周取消了丞相的职位,内阁便用来辅佐皇帝决议。 那时的内阁,只是与翰林院相同的内部机构,并没有凌驾在六部之上。 后来一系列的加强过后,内阁就从辅助型的决策机构,变成了现在统领六部的机构。 但是每个朝代的内阁,权力都不相同。 先皇时期,十分的勤政,任何事都会亲力亲为,所以内阁的权柄不大,也经常撤换内阁的首辅次辅。 首辅威望不足,内阁堪称摆设。 当时坊间都流传,“纸糊阁老,泥塑尚书”。 但是到了本朝,李天比起先皇,那是根本都不勤勉。 于是权力更多的下发到了内阁身上。 唐孝仁和贾仁义,都是老成持国的大臣。 唐孝仁更是才干显著,现在内阁的权柄之大,应该是大周之前朝代都难以想象的。 这样的首辅大人,称得上一句“真宰相”! 这种“真宰相”,谁又不想做做呢? 唐孝仁和贾仁义同时离京,那一定会有人替补入阁。 现在朝廷拥有入阁资格的,也就六部尚书。 按照惯例,唐孝仁引荐自已的替补人选,吏部尚书。 贾仁义也引荐了自已的替补,礼部尚书。 不可以! 如果按照他们的引荐来,那岂不是还得延续二人的政策? 不行! 李天喊来小魏子说道: “小魏子,六部尚书里谁的名声最好?” 小魏子立马跪下来说道: “回禀陛下!” “吏部尚书武珲人,两袖清风,在职清廉,在官场的风评最好!” “奴婢也确认了,武大人在京都的房子还是租的,在老家也没什么田产,的确是两袖清风!” 这种绝对不行! 李天示意小魏子继续说下去! 见陛下不满意,小魏子继续说道: “吏部尚书沈春田,出身余杭大户,为官刚正严谨,在京都风评很好。” “沈大人乃吏部天官,一向严于律已,从不受邀宴会。” 吏部尚书掌控朝廷的官员系统。 在周礼中,掌控官员系统的官职叫做天官。 所以吏部尚书,又被叫做天官。 这也证明吏部在六部中的贵重地位。 沈春田不接受宴请,把吏部的工作做的很好。 李天继续摇头。 他可不是想找这种内阁大学士! 小魏子沉吸一口气,这二位可是内阁两位大人引荐的替补人员,李天居然都不满意。 看来陛下是另有打算啊! 难不成陛下想削弱内阁首辅、次辅在朝中的影响力? 应该是了! 看来内阁两位大人同时离京,是陛下想平衡他们的权势! 自古以来,明君都不会让臣子在高位端坐太久的。 这是对君主权力的一种维护。 还是陛下高明啊! 小魏子继续说道: “刑部尚书张昊,为人刚正,从不徇私,现在刑部纠正了许多冤假错案,朝野上下也都歌颂张大人。” 李天继续摇头,这种能吏进入内阁,绝对不行! 小魏子又说道:“兵部尚书赵明,筹备军务兢兢业业,每有战事,都会带兵部工作到深夜。” 不可以!这种老黄牛也绝对不行! 李天继续说道:“还有吗?” 小魏子又说道:“陛下,这六部尚书里,前面四位大夫人都是备受歌颂之人。” “这点西厂也查证了,他们皆不是沽名钓誉之人。” “其余两位尚书大人。” 李天立马坐直了身子。 听这话,另外两人的德行有问题? 虽然理学有很多问题,但是理学与所有儒学相同,对读书人的道德要求都很严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