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大臣,全是读理学出身的读书人。 朝野的大臣,也全按理学的要求来规范自已,若是私德有亏,就会被整个朝野攻击。 不管是不是装的,这四个尚书都是道德模范。 朕也太倒霉了! 这种大臣,前朝时期碰到一个,都会被当成宝贝供起来。 怎么到了自已这儿,朝廷就不断地冒出来这种忠臣! 但是还有两个呢? 李天立马对小魏子说道:“工部尚书呢?还有户部尚书?他们有问题吗?” 小魏子立马垂头说道: “陛下,朝野都在说,户部尚书钱多明敛财,为人也很吝啬。” 李天问道:“吝啬?” 小魏子答道:“之前就曾有个笑话,说工部官员前去找户部要钱,钱大人便亲自询问,工部用钱做什么?” “工部的官吏边说,朝廷有个官署断了大梁,需要重新修砌衙门。” “钱大人便指着户部的房顶说,让工部拆走户部的大梁。” “哈哈哈!” 李天捧腹大笑。 小魏子又说道:“这个钱大人在家里也非常的吝啬。” “钱大人的儿子爱吃鸡蛋,但是下人每次买鸡蛋花销很高。” “钱大人便不让下人出门买蛋,让自已儿子在院子里养鸡。” “每次下几个鸡蛋,就能吃几个,若是不下,便不能吃。” 李天再次捧腹大笑起来。 小魏子说道:“所以市井里笑谈,钱大人就是铁公鸡,只准进不准出的吞金兽。” 漂亮! 对于这种大臣,李天当然非常满意! “工部尚书呢?” 小魏子说道:“如果钱大人是吝啬,那工部尚书齐顺义大人,就是懒。” 李天疑惑的问道:“懒?” 小魏子说道:“这位齐大人,也是出身豪族,据说他自小就有十几个佣人服侍。” “齐大人的宅院,也是六部尚书里最大的。” “听说直到现在,齐大人都不会自已穿衣,每天都得佣人服侍才可以穿衣服。” “工部的业务繁忙,但是齐大人每天按时下班,从不加班。” “属下询问齐大人,他就会抱怨吏部拿的官额不够,还让大家加班。” “还说朝中事情太多,得扩充人手。” “也因为他整天嚷着要扩充官员人数,户部的钱大人,与齐大人是死对头。” 李天疑惑的问道:“为什么?” 小魏子立马说道:“如果扩充官员数量,那就会增加一大笔俸禄的钱。” “那这钱,自然就得户部掏了。” “户部尚书当然不乐意了。” “奴婢听说,这二人不光在朝堂上不对付,隔几天就会在内阁大吵一番。” “回家后二人也时常吵架,人尽皆知的关系不好。” “唐大人也很无奈,只好每次在中间劝架。” 李天眼前一亮! 这两个人好啊! 户部的铁公鸡,加上工部的懒鬼。 总比那些工作狂和道德模范好啊! 李天立马说道: “传旨!” “户部尚书钱多明,工部尚书齐顺义进入内阁,就任内阁次辅!” “首辅唐孝仁坐镇西疆期间,内阁事宜全由钱多明处理!” 小魏子难以置信的看向李天。 自已说了这么多,陛下居然选了两个名声最差的入阁? 难道前面都白说了吗? 不对! 肯定不是陛下错了! 肯定是我错了! 陛下肯定有什么考虑! 小魏子立马说道:“遵旨,陛下!” 就在唐孝仁和贾仁义还没离京时,内廷的宣旨太监便拿着白麻圣旨,前去户部尚书钱多明和工部尚书齐顺义家里宣麻拜相。 在朝野和京都百姓的震惊中。 户部尚书钱多明这个铁公鸡,成为协助陛下处理一切事宜的临时首辅。 一向懒惰的工部尚书齐顺义,成了钱多明的助手。 这二人是何时得到陛下青眼的? 其余四位尚书也是一脸的震惊,居然是这两个家伙入阁了? 但是内阁的任命,一向是陛下的独有权利。 内阁是内廷官员,陛下的亲信,所以不管百姓怎么不理解,这二人依旧走马上任了。 内阁新任首辅、次辅上任的第一天。 好像就闹得很不愉快。 大周的内阁是在宫门里的,占地面积挺大,但是内阁的办公条件非常差。 因为在皇宫里,所以算是天子的产业,而外朝一贯是反对皇室拿国库的银子,修砌皇家殿宇的。 但是历朝的皇帝,也不想用自已的小金库修砌内阁的房子。 所以内阁的屋子,一直这么破败。 这位前任工部尚书齐顺义,本来就非常讲究,看见内阁的房顶居然还漏水,实在难以容忍。 “钱大人,这内阁实在是太破了!” “咱们应该上书陛下,重修内阁。” 钱多明这种铁公鸡,当然不以为然。 二人第一天入阁工作,就弄得很不愉快。 据内阁的官吏说道,新任内阁首辅、次辅,一天都没有沟通。 这种紧张的关系,让整个朝廷的氛围都跟着紧张起来。 李天听到小魏子关于内阁的禀报,龙心大悦。 你们较劲就对了! 如果新内阁还从前似的和和气气的,朕调整还有什么必要呢! 这下子内阁动荡,整个朝廷也跟着波动起来。 接下来,新内阁首辅与次辅便不说话了。 内阁首辅钱多明,上台后第一件事,便是向朝廷谏,要求加税! 这下子,朝野上下当然是反对声不断! 李天欣赏的看着钱多明的奏折! 加税好啊!妙啊! 朕以前怎么没想到这招呢! 加税,那可是非常好的办法! 但是钱多明的加税,并不是征收寻常百姓。 大周王朝和历朝一样,对于征收商税算是比较宽容的。 大周也是采用自我申报的政策。 简单来说,除了市集里固定收税的摊位费,过往车辆的车马税。 还有贾仁义最新发明的按照营业额征收的市税。 大周的商税,全是商人按照自已的利润申报,然后自行上缴。 为什么让商人自行申报呢?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大周朝廷没有余力去核算商贾究竟挣了多少钱。 这年代没有计算机,更没有银行似的结算系统。 一个人有多挣钱,估计连商铺的伙计都不知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