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180章石渠台盐铁会议,第一项修改科考内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章石渠台盐铁会议,第一项修改科考内容(1 / 1)

待结算项目: 京泸铁路:修建中! 提示:本月国运并未下降,无法提升《灭势图录》! 看见系统的提示,李天差点晕过去。 自从皇后生产后,李天又把批改奏折的活儿交给唐含雪。 怎么又多了好几项背刺啊! 李天来到皇后的寝宫。 唐含雪正在一边看奏折,一边逗弄孩子。 产子后,唐含雪更加丰腴,多了几分魅惑的女人味。 李天的气消了一点,问道: “含雪,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唐含雪笑着说道:“近日奏折里全是好事,但是臣妾看陛下筹办盐铁会议,还未向您道喜。” 道喜?是悼丧吧! 李天忍不住心里骂骂咧咧! 怎么谁都在背刺朕! “那皇后就给朕好好说说,喜从何来?” 唐含雪说道:“先是东辽小捷,李成侯爷率领列侯的亲卫,扫荡了兰乌草原周围的北莽小部落。” “彻底剿灭了袭扰兰乌草原的北莽势力!” 李成! 李天又给李成的危险评估提高了一个等级! 这家伙实在太危险了! 不能继续待在东辽了! 唐含雪又说道:“杨振将军,在西疆取得了大捷!” “归仁军东归前,和杨振将军合兵,攻打到月国的王城下。” “这一仗直接震慑了西疆诸国!” “现在已经成立西疆都护府,丝路再度安定!” 李天又差点晕过去! 你这个杨振! 不是查京下等中的草包吗? 怎么去了西疆就大杀四方了? 李天想了想,一定是因为西疆各国太菜了! 西疆诸国,你们得支棱起来! 这肯定是偶然情况! 对,归仁军已经东归,杨振就只剩两千兵马,一定翻不起浪来! 以后就无事了! 李天这样安慰自已。 他决定再给杨振一次机会! 京泸铁路通车的事情,李天已经知道。 “大越怎么了?” 朕的大越,怎么也增加国运了? 唐含雪笑着说道:“陛下慧眼识才,榜眼刘文卓到了大越后,开发蔗糖产品,兴办学院大兴教化。” “现在大越安稳,百姓安居乐业。” “大越各州府的收入,甚至比大周有的州府还要多!” “能把贫困苦寒的大越,带上贸易之路,榜眼刘文卓功不可没。” “这全是陛下慧眼!现在朝廷都说,上次科举,陛下挑选贤才,是明君典范!” 刘文卓! 李天气的咬牙切齿的! 这些儒家臣子,果然不靠谱! 原本刘文卓安安分分的在做新邸报,无功无过。 虽然不能败坏国运,但起码没有涨! 没想到一外放这家伙,朕的国运就涨了! 危险人物! 这种危险人物,一定得尽快调回京都! 李天在小本本上,加上了刘文卓的名字。 没想到忙活了这么久,国运居然又反涨了! 李天欲哭无泪。 唐含雪见李天情绪低落,立马问道: “陛下怎么面色不佳?” 李天说道:“皇后早点休息,朕去筹办盐铁会议了!” 七月初。 皇家林园,朝廷仿照汉朝的旧例,打造了一个石渠台。 将会在这里举行大周的盐铁会议。 朝廷制作了参加会议的证书。 京都四品以上的大员,各地布政使,共有二百人。 皇室宗亲外戚,列侯勋贵,共有一百五十人。 右武卫校尉以上的军官,共有四十人。 藩属国使节团,共有三十人。 地方代表贤良,共有二百人。 各派大儒,共有二十五人。 全国佛教主持,共有三十人。 各大武林代表,共有三十五人。 齐聚石渠台! 七月,石渠台会议召开。 内务府为了乘凉,在皇室冰库里搬出了几吨的藏冰。 巨大的冰块摆在石渠台中央的冷盆里。 走进石渠台,就能感觉到一股清凉。 身为皇帝,李天亲自出席会议。 跟在李天身后的,是大周的列侯勋贵,与各个藩属国的使节团。 全敏浩乃高丽的代表,身穿代表高丽的传统服饰。 跟在大周皇帝后面,走进石渠台会场。 不愧是大周天子! 看见这样的排场,全敏浩对大周更加敬畏了! 必须得抱紧大周的大腿! 全敏浩和一众藩属国使节团,无比敬畏的坐到了自已的位置上。 大周果然昌盛! 紧接着,朝廷中枢、官员和地方大员,依照官品入场。 这些人全坐在皇帝的对面,代表大周帝国的行政官员队伍。 右武卫代表从侧门进入,全坐在石渠台的侧面。 这代表了大周帝国的最高军事权威。 他们并不参与这次会议的探讨,但也作为代表旁听。 大儒和地方贤良,也坐在皇帝的对面。 最后是武林各派掌门,和宗教领袖。 这些人也全赐座在旁边,和武将对立而坐。 他们也只有旁听的权利。 李天示意小魏子,小魏子立马拿出白麻圣旨来。 白麻圣旨,乃皇帝拜阁的专用圣旨。 这也代表了本次石渠台盐铁会议的高规格。 小魏子宣读完圣旨,最后说道: “本次石渠台盐铁会议,正式开始!” “由内阁首辅唐孝仁,宣读今日的议题!” 因为会议的议题实在太多,所以内阁先与参会代表们,收集了议题。 然后按轻重缓急,安排了这次会议探讨的十个议题。 在皇帝面前讨论的,只有这十个议题。 唐孝仁手持内阁的堂书,说道: “今日探讨的第一个议题,下次朝廷科举的内容!” 所有人的视线都看向李天。 于读书人而,这可是举足轻重的大事! 朝廷科举,也是有考试范围的。 考试内容的变化,就代表着官方学术的变化。 这就代表着,朝廷要更改已经持续了几朝的官方学术! 现在的官方学术,便是儒学的理学。 这一下,理学大儒全部措手不及! 科举乃读书人进入朝廷的官方途径。 许多读书人学习理学,就是因为朝廷的官方学术是理学。 也就是说,只有学习理学的大纲,才有可能中举。 现在朝廷更改官方学术,那就代表着许多读书人会不再支持理学! 如果考试不考了,学他还有什么用? 这将是对理学的沉重打击!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