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点银子,甚至都不如一些手艺工匠的薪资。 余杭布政使长叹一声说道:“俸禄少,是其一。” “其二便是每任官员,都想劝农劝桑,希望发展本地,全要花银子。” “但是知府知县可以用的银子就那么多,劝学修路用完后,基本就不剩多少了。” “若是想要考核优秀,就必须得自已找银子。” “这里面,又有两种办法。” “第一,是让当地豪绅出捐,官绅一同出钱搞工程。” “这个办法的好处是,朝廷花钱不多,容易通过。” “但是让豪绅出捐,就得和当地大户打交道,日后少不了勾连与请托之事。” “第二个办法便是挪用朝廷的火耗银子、盐引。” “这样才可以有钱去办事情。” 余杭布政使无奈的说道: “下官也不是为自已治理不严辩解。” “但是这种事到处都是,不光是余杭特例了。” 这下子黄晓也震惊了。 他沉思后说道:“布政使大人,咱们一起上奏朝廷,再议一下盐引之事,怎么样?” 余杭布政使大喜。 很快,黄晓的奏折送到京都。 黄晓没有讲述余杭的盐务问题,而是针对盐务提出了五条建议。 这封被称作盐务五条的奏折,再度引起朝廷的激烈讨论。 唐孝仁看着奏折说道:“没想到黄晓这个捐官,居然可以看出朝廷的百年积弊。” “看样子是我看走眼了!” 贾仁义也说道:“还是圣上慧眼识珠,看出他是个人才啊。” 唐孝仁也说道:“但是也得放对了位置,黄晓在礼部便不是个人才。” 贾仁义哈哈一笑。 唐孝仁说道:“朝廷的积弊,不变法没法改变。” “我早有变法的志向!” “现在就把奏折呈给陛下!” 贾仁义疑惑的问道:“首辅大人想怎样开启变法?” 唐孝仁答道:“我要请陛下召开盐铁会议!” 唐孝仁倒吸了一口凉气。 盐铁会议! 那可不是一场寻常的会议! 汉朝时就曾召开过一场影响中原的会议。 那场会议便叫做盐铁会议! 会议结束过后,大汉记录了会议的过程,编撰成了著名的《盐铁论》! 什么是盐铁会议? 是商讨国之根本的重要会议。 这不光是学术会议,也是整个大周各界代表,一同商议国家大事的会议! 汉宣帝的那场会议,确立了朝廷官营盐铁的制度。 此后上千年,朝廷都一直官营盐铁。 现在唐孝仁居然想要召开此项会议! 这可是会记录在史书上的事情啊! 若是成功了,那便和汉宣帝的盐铁会议似的,流芳千古。 若是办砸了,那便是狗尾续貂,可会遗臭万年的! 唐孝仁请求陛下召开盐铁会议的折子,也一同递到了李天的案头。 国事系统启动中! 是否举行盐铁会议? 提示:盐铁会议乃国政大事,会对国运有巨大影响,请宿主谨慎应对! 这么重要? 李天刚拿到唐孝仁的奏折,系统便蹦出了提示。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反正是朕主持会议! 这一次朕一定要败坏国运! 李天对小魏子说道: “小魏子!” “奴婢在!” “通知内阁,唐首辅召开盐铁会议的意见,朕同意了!” “遵旨,陛下!” “这次会议,商讨的是国之大策。” “召集京都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有全国布政使以上的地方官。” “朝廷列侯、勋贵。” “还有各地藩国,也能派遣使者前来旁听。” “还有天下佛门儒教领袖。” “朝廷认可的名门正派。” “朕要在勤政殿举行会议!” 小魏子知道这乃国之大事,连忙记录了下来。 这可是国家的盛事啊! 诏书很快送去了内阁。 很快,但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收到了勤政殿盐铁会议的邀请。 下月中旬,朝廷邀请全国的博学鸿儒,一起商讨国之大事! 此事很快在新邸报的刊登发酵,成为大周瞩目的新闻。 最激动的,当然是读书人了。 盐铁会议! 那可是盛世的标志啊! 汉宣帝时,虽然不算汉朝的国力最强时期,但的确是汉朝最安稳的时期。 可以参加盐铁会议,留下自已的名字。 那也可以留在史书上啊! 大周上下,所有人的目光,全部放在了这场即将举行的会议上。 与此同时,刘文卓终于抵达了大越康平府。 大越康平府。 这里是大越最南端的一个府,同时也是大周帝国的最南端领土。 刘文卓效仿吕为宾,辞掉了新邸报的工作,申请来到了大周最南边的新收领地做知府。 康平府也是大周收大越为州郡后,最繁杂的地方。 这里处于南岸半岛的南段,不光有大越人居住,还混杂了很多的疍民。 疍民,也是南岸半岛里的土著。 这些人全都居住在船上,世代全以打渔为生。 大越人和疍民的矛盾很大。 康平府有一个出海港,也是南洋航线的关键支点。 唐延开辟的南洋航线,现在也成了一条抢手航线。 南洋地区和大越是热带,这里的稻谷能够一年四熟。 稻谷的产量高,日照充足、水流也充沛。 简直是天选粮食产地。 大越和南洋的粮价,要远远低于大周的粮价。 所以出现了余杭地区的农民不再种植稻谷,而是改成种植桑田。 桑叶是蚕的食物,种桑田养殖蚕,每年赚的可比种粮食要多得多。 然后再拿卖蚕丝的钱购买粮食。 余杭、浙江的一些沿海地区,已经受到了这种驱使。 刘文卓是一路沿海南下的。 他经过港口的热闹,余杭的繁华。 即便是帝国南段的泸州和阳城,现在也是港口繁华,帆船密布。 华江这个小地方,如今已经是最繁华的港口了。 但是到了大越,刘文卓的心就逐渐变凉。 太荒凉了! 这大越人全像猴子似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刘文卓还是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百姓。 更为关键的是,这群大越人压根不懂汉语。 大越王统治大越期间,为了削减中原的影响力。 创立了大越的文字和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