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寒门小状元> 15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上)(1 / 1)

郑霞生在朝多年,政治嗅觉非常敏锐。 他猜测的没错。 当司礼监太监把贾邵的消息,递给礼部尚书董彦后。 董彦第一时间,给江西袁州府送了信。 当然,江西路途遥远,信件想要送到,暂且还需要时间。 与此同时,整个朝堂六部,都开始忙碌起来。 次日早朝。 经由内阁提拟,祥瑞县令昌涛临危受命,被委任为汉中府知府,协助李端去陕西赈灾。 满朝瞠目。 一口气接连升三级,这昌涛,当真是好大的造化啊! 而户部尚书,则是配合内阁,给祥瑞之地孟津,拨了一万石粮食。 孟津的流民们,终于不用挨饿了! 当然,还有大量的银钱、粮食,药草等,即将拨去陕西。 三日后。 装满‘黄河鲤鱼’的孟津渔船,抵达京城。 皇帝命御膳房做了一顿‘全鱼宴’,并大赞黄河鲤鱼乃‘鱼中第一鲜’。 当天。 满朝文武凡是品级靠前的大人们,都跟着陛下沾光,分了几条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一跃成为京中最受欢迎的食材。 商人们看到机遇,拿着大把的银子,瞄准了孟津,瞄准了孟津黄河鲤鱼。 不过,最受官场、民间、文坛瞩目的,还是‘孟津祥瑞’。 圣天子仁德,上苍降下祥瑞。 天佑我大梁啊! 等朝堂内阁,把‘孟津祥瑞’的事迹,昭告天下后。 各地官员纷纷响应号召: 以昌涛作表率,愿为君父分忧,为大梁分忧,驰援陕西! 连文坛的读书人们,都激情昂扬,为陕西旱灾奔走,游说官员接纳陕西流民,以工代赈。 大梁王朝上下齐心,帮扶陕西。 于是,很多逃难离家的陕西流民,惊喜的发现,他们不再被嫌弃了。 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官府愿意收留,愿意赈灾施粥棚。 就好似先前苦难的一年,处处碰壁被驱赶,忍受饥饿的悲惨经历,是一场幻觉。 噩梦结束了。 他们,终于能活下去了。 感谢这场祥瑞! 另一边。 江西袁州,陈府。 前首辅陈秉,颤巍巍打开董彦送来的书信,神情复杂。 到底是失策了。 他本以为,借‘罪已诏’一事急流勇退,暂且让郑霞生顶上去,尝尝陛下的怒火。 不曾想才一年过去。 孟津祥瑞横空出世,润物细无声般,打开了君臣失和的死结。 郑霞生跟陛下有这个祥瑞情分在,未来两三年,他陈秉,估计都不会有回到朝堂的机会了。 而幕后操控这一切的,竟然是个16岁的年轻少年郎。 难怪,难怪陛下会这般欢喜,甚至要跟这位少年郎互通书信。 贾邵,简直就是陛下心目中‘贤臣’模样的典范啊! 虽说心情复杂,但陈秉苍老的眼睛里,又浮现出希冀的光芒。 若能把这贾邵收归麾下…… 但凡此人在跟陛下通信的时候,不着痕迹提一下自已,都能让自已再次回归朝堂啊! 而陈秉能想到的事情,郑霞生自然也能想到。 贾邵,一定会遭到各方拉拢、示好。 陈秉心中有了主意,对手底下的人说道:“速速写信,告知洛阳知府,让他以视察孟津的名义,宴请结交贾邵。” 而李端在赶往陕西赈灾之前。 给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参政送去了一封信:一万石救济粮,即将拨往孟津,你负责监察,务必确保粮食按时按量送达。并找合适的机会,结交贾邵。 除此之外。 河南镇守太监,也接到了‘结交贾邵’的信件。 朝堂之内事件已了。 朝堂之外,一场关于‘争夺贾邵’的纷争,正式打响了! · 孟津。 自县令昌涛进京后,时间一点点流逝。 眨眼间,便是二十多天过去。 四月来临,距离洛阳赏花文会,还有不足半月。 昌涛一直没回来。 孟津县开仓赈粮这么久,粮食马上就要被掏空。 不管城内,还是城外,氛围都越发紧绷。 反岘同盟的三位首领,齐怀明、阮修德,严思远,急的抓耳挠腮。 不仅他们仨,其余反岘同盟的人,也越发沉不住气。 这群小黑粉,日日来孟津县衙后院,围着贾邵转悠。 一是反复央求贾邵,加入反岘同盟,做他们的领袖。 二是反复担忧:孟津祥瑞,真的能成吗?万一昌涛不顶用,把贾邵先生的安排搞砸了怎么办? 可别连累到我们反岘同盟的新任领袖啊! 崔岘不理会这帮黑粉。 他每日在县衙悠闲度日,偶尔有闲情逸致的时候,还去鸿雁楼顶看黄河,姿态格外气定神闲。 看得严思远等人眼冒星光,崇拜极了:真不愧是我们的领袖啊! 这般姿态,就问还有谁! 当然,崔岘也不是毫无作为。 比如他在昌涛进京的第二天,给老师东莱先生去了一封信,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老师,小号声望值要刷爆了,求帮忙隐藏! 昌涛是在四月初三回到孟津的。 他风尘仆仆进入县衙,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赶紧去见贾邵先生。 当时。 反岘同盟的一帮黑粉,仍旧在围着崔岘‘摇尾巴’。 瞧见昌涛回来,严思远第一个急切问道:“大人,你总算是回来了,结果如何?” 一帮黑粉们,都急急看向昌涛。 连崔岘都抬起头来。 在众人震撼的注视下。 昌涛对着贾邵长鞠一躬,激动道:“幸不辱命!先生果真神机妙算!孟津祥瑞一事,马上就会传唱天下!” “陛下龙心大悦,文武百官振奋,朝堂君臣一片和睦。各地方响应号召,帮扶陕西。” “陕西有救了!” “户部的一万石粮,正在拨往孟津的路上,孟津流民也有救了!” “孟津黄河鲤鱼名声大噪,大量商贾马上就会赶来,收购孟津鲤鱼。” “而我,即将要奔赴陕西汉中,任知府,协助李大人赈灾。” “因先生这一计,整个大梁上下齐心,共度危机!先生,您才是凭借一已之力,力挽狂澜,救济我大梁于水火之中的治世奇才啊!” “我,替大梁百姓,谢先生救命之恩!” 对贾邵先生行的这一礼,昌涛是发自内心的。 这位年轻少年郎,不仅对自已有知遇之恩,还为天下百姓,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县衙后院一片安静。 严思远等人怔怔失声。 虽然早就预料到,事情会是这个走向,可真等得到结果的时候,仍旧觉得震撼。 而今日,震撼可远远不止这一点。 几乎是在昌涛回来,说完这番话的前后脚功夫。 县衙外面,传来三道洪亮的唱名声。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参政柳大人,诚邀贾邵先生,前往鸿雁楼赴宴!” “河南镇守太监徐公公,诚邀贾邵先生,前往鸿雁楼赴宴!” “洛阳知府赵大人,诚邀贾邵先生,前往鸿雁楼赴宴!” 嘶! 听闻这三个宴请贾邵之人的身份,严思远等人齐齐倒抽冷气。 他们僵硬转过身,用崇拜、叹服的眼神,看向贾邵。 崔岘心中隐约有了猜测,但却佯装疑惑不解:“我并不认识这三人,缘何要宴请我?” 昌涛笑了。 在严思远等人彻底呆傻、被震撼到头皮发麻的注视下。 便见昌涛从怀里,小心翼翼掏出一柄玉如意,和一封信,双手托起。 而后看向贾邵,颤声说道:“贾邵先生,这是陛下,让我代为转赠予您的玉如意,和一封信。” “外面那三位,想来是收到风声,提前来拉拢您的。” 哗! 陛下亲赠! 天啊! 严思远等人激动的脸色涨红,简直快要晕厥过去了! 真不愧是我们反岘同盟的领袖。 太牛逼了,太优秀了,太完美了! 贾邵,你是我们的神!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