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寝殿。 听闻皇帝一直在夸赞贾邵,昌涛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这把稳了! 他跪着叩首道:“陛下乃天命所归之圣天子,似贾邵这般良才,我大梁有千千万,皆心系君父。” “包括微臣,虽不如贾邵之万一。但也倾尽所有,愿为君父分忧。” 听到这话,嘉和皇帝笑了笑,不置可否道:“起来吧。” “谢陛下。” 昌涛缓缓恭敬起身。 嘉和皇帝并未让昌涛退下,而是看向司礼监太监,说道:“你去一趟内阁,把首辅请来。” 祥瑞一事儿,办的实在漂亮。 郑霞生借花献佛,带领文武百官,于朝堂上歌颂圣天子。 这个人情,皇帝领了。 既领了人情,那自然便要给些好处。 半盏茶不到的功夫。 郑霞生来到乾清宫,正欲行礼。 嘉和皇帝摆摆手,笑呵呵道:“首辅来了,礼就免了。接下来,陕西旱灾一事,便交由李端去办吧。” 这是原本就定下的。 但郑霞生知道,皇帝肯定不会无缘无故重复提起此事,心中便有数了。 他恭敬道:“禀陛下,老臣定会督促李端,尽快解决陕西旱灾,为陛下分忧。” 皇帝点点头,似是随意道:“算算资历,礼部尚书董彦,也该到入阁的时候了。便让他来做次辅,替你分担些压力吧。” “至于李端,陕西旱灾事了之后,回来任礼部尚书之职,阁老以为如何啊?” 郑霞生脸上浮现出感激,赶忙跪下:“老臣替李端,谢陛下提携。” “起来吧。” 皇帝示意郑霞生起身,而后看向昌涛:“还有朕的祥瑞县令,你想要何奖赏?” 昌涛急切跪下:“微臣惶恐,不敢要奖赏。愿前往陕西赈灾,为陛下分忧。” 嘉和皇帝看向郑霞生。 郑霞生略作思忖:“汉中府有个空缺。” 昌涛心脏扑通扑通跳动,若非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他怕是都要笑出声来。 嘉和皇帝笑道:“既如此,昌爱卿便去做汉中知府吧。” 从县令,到知府,连升三级! 报一场祥瑞,少走二十年弯路! 这又是谁的一辈子! “微臣,多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昌涛激动叩首,鸣谢天恩。 心里想的却是:回去以后,我一定要把贾邵先生给供起来! 嘉和皇帝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郑阁老,和喜不自胜的昌涛,一起走出乾清宫寝殿。 他们刚出去。 一位小太监便走了过来:“昌大人,请留步。” 昌涛顿时停下。 郑霞生瞧着这一幕,未发一,独自朝着内阁去了。 寝殿内。 嘉和皇帝看着手中贾邵写的字帖,和那张对联字条,神情带笑。 司礼监太监见他心情好,凑趣道:“这贾邵,实乃有福之人,这般年轻,便入了陛下的眼。可要奴才派人,去查一查他?” 嘉和皇帝笑骂道:“蠢货,蠢货啊!你且记住,水至清则无鱼,这世间,谁又能经得起彻查呢?” “让昌涛等一等,你去取一柄玉如意,交给他带回孟津,赠予那贾邵。” 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深谙平衡之道的嘉和皇帝,自然也懂何时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说到这里。 皇帝略作迟疑,又道:“再……带封信,并玉如意一起吧。” 信? 司礼监太监略作琢磨,懂了。 只说带封信,但又不说信上要写什么内容,显然,这是要送一封空白的信过去。 为何要送空白的信呢? 矜持的皇帝,是希望送去空白的信,来日收到贾邵写满‘拳拳心意’的信。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对这位聪慧少年郎格外满意。 否则也不会送一柄‘如意’。 更不会特地给贾邵一个‘和君父互通书信’的恩赐。 司礼监太监领命而去。 不久后。 玉如意,和那封空白的信,便送到了昌涛手中。 司礼监太监笑道:“昌大人,切记要把陛下的心意,亲自送到贾邵手里。告诉他,日后若是有信要送来京城,递给司礼监便是。” “有劳公公了。” 昌涛赶紧接下,内心发出没见过世面的惊叹。 原来,真正‘简在帝心’的才子,陛下会这般厚爱,又是送玉如意,又是写信。 自已连升三级,看似是‘祥瑞功臣’。 但真正的大功臣,在陛下心里啊! 这世间,能跟皇帝暗中有书信往来的,又有几人呢? 贾邵先生,未来绝对不可估量! 昌涛走了。 司礼监太监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随后唤来一个贴身小太监,低声道:“将陛下同贾邵通信的消息,递给礼部尚书董彦。” 礼部尚书董彦,原首辅陈秉的人。 陛下承了郑首辅的人情,把李端提作礼部尚书。 又把礼部尚书董彦,安排进内阁作次辅。 这帝王权衡之术,实在玩的炉火纯青。 而依附于皇帝的太监们,自然也有自已的‘平衡’生存之道。 司礼监太监想了想,又说道:“接下来,不管是郑阁老,还是礼部尚书董彦后面站着的那位,怕是都会去极力拉拢那贾邵。” “通知河南镇守太监,让他备一份厚礼,亲自送去孟津。” 一个未入朝堂,却能和陛下互通书信的人,实在太关键、太重要了。 他很有可能会成为某个变数。 还是各方势力都无法掌控的那种变数。 因此,司礼监太监率先选择,向贾邵示好。 不仅仅司礼监。 郑霞生回到内阁后,神情如常办公。 然而等返回府邸,他第一时间将李端喊来书房,眯起眼说道:“计划有变,董彦要入阁做次辅了。还有,陛下答应你从陕西回来后,担任礼部尚书之职。” 李端闻,表情喜忧参半。 郑霞生揉了揉额角:“陛下对那贾邵的喜爱,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若我没判断错的话,他准备跟贾邵私下建立联系。” “你找个信任的人,备一份厚礼,送去孟津吧。” “再给周雍去封信,让他打探一下,那贾邵究竟是何来路。” 李端闻很是吃惊。 陛下跟贾邵建立私下联系?这得是多大的造化啊! 但,震惊过后,李端迟疑道:“咱们这么明晃晃去招揽,陛下若是知道了……” 郑霞生摇摇头:“正是明晃晃去招揽,才能证明,我们在祥瑞一事当中,毫无参与。所以跟贾邵并不认识,这是好事儿。” “而且……司礼监太监欠着那老东西的人情。贾邵的事儿,怕是很快就要传到那老东西耳中。以他的手段,定会选择去招揽贾邵。” “一个未入朝堂,便能搅弄风云,简在帝心,和陛下互通书信的少年郎,决计不能被他们招揽去了。” 郑阁老口中的‘那老东西’——自然指的是前首辅陈秉。 此时,满朝堂都在因孟津县令带来祥瑞一事,议论纷纷。 昌涛一战成名。 而背地里,一个叫做贾邵的少年郎,成为了各方政党眼中的香饽饽。 务必要将此人拉拢到自已阵营当中!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