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6章:女娲与伏羲:兄妹同赴紫霄宫的互动细节
紫霄宫悬于混沌与洪荒的夹缝之间,宫墙似由亿万星辰碎屑砌成,檐角垂落的不是铜铃,而是一缕缕流动的道韵——那是鸿钧以自身道基演化的“请柬”,凡接引到道韵者,皆可穿透混沌罡风,踏上传送阵台。
伏羲指尖捻着半片蓍草,草叶上萦绕的淡金色道韵正与紫霄宫的方向共鸣。他侧头看向身侧的女娲,她素手捧着一团刚从昆仑墟采来的七彩云霞,云霞中裹着三枚鸽卵大的灵果,果皮上隐有“源”字纹路——那是前日龙宇路过昆仑时,见她钟爱灵植,随手赠予的“源生果”,据说能温养先天神胎的灵智。
“妹妹,这道韵波动愈发清晰了,”伏羲的声音温润,带着先天神祇特有的空灵,“鸿钧道人能引动混沌道韵,想必修为已触及‘道’的边缘。只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女娲鬓边沾着的一片梧桐叶——那是青丘山的灵叶,昨夜她为护一只受伤的九尾狐幼崽,不慎被山风刮落的叶片沾了发。
女娲抬手将梧桐叶取下,指尖轻轻摩挲叶纹,笑道:“兄长是担忧此行有变数?”她将灵果往云霞里裹了裹,“龙宇先生曾说,‘道无定数,唯心所向’。鸿钧既敢邀洪荒神魔,总不至于设下杀局。何况……”她抬眼望向紫霄宫的方向,眸光清澈,“我隐约感应到,那里有与我们兄妹同源的气息。”
伏羲颔首,指尖蓍草突然直立,草尖指向混沌深处的一道流光——那是帝俊与太一驾着太阳车赶来,车辕上缠绕的金乌真火将混沌气烧得滋滋作响。紧随其后的是十二祖巫中的帝江与祝融,帝江的八足踏动间带起空间涟漪,祝融周身的火焰却刻意收敛了三分,显然不愿在紫霄宫门前失了礼数。
“人越来越多了。”女娲将云霞拢在袖中,下意识往伏羲身边靠了半步。她虽为先天神祇,性子却偏柔和,见惯了洪荒生灵的争斗,面对这等神魔齐聚的场面,难免生出几分拘谨。
伏羲自然察觉到她的小动作,不动声色地往她身前挡了挡,将帝俊投来的探究目光隔在身后。他与女娲同出昆仑灵根,一为阳,一为阴,自诞生便心意相通——他知她不喜张扬,便主动接过与其他神魔寒暄的责任;她知他推演八卦时常入神,便总在他身侧备好清露与灵果。
“伏羲道友,女娲道友。”一道温和的声音自身后传来,是三清中的老子,正推着一辆青牛车,车板上放着一卷尚未成书的竹简。“二位也接了鸿钧道人的请柬?”
伏羲拱手还礼:“正是。李道友推演天道,想必早已知晓此会意义非凡。”
女娲则对着青牛笑了笑,那牛似有灵性,竟温顺地蹭了蹭她的衣袖。她从袖中取出一枚源生果递过去:“此果能安神,赠予青牛道友吧。”
老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识得这果子的气息——与混沌初开时那缕“源”力同源。他深深看了女娲一眼,道:“多谢女娲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