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翼帆(1 / 1)

「帆和帆是不一样的。」苏冥继续在沙盘上划着名各种推演圈,「距离进入碧海汤谷号的50公里最远打击范围,还有70公里。现在是顺风,碧海汤谷号正全速航行。至于她的速度——」 苏冥看了一下时间,距离刚才第一次扫描已经过去了20分钟,天快亮了。 「再做一次雷达扫描!」 看不见的电磁波在异界游荡,扫描完成后,紫堇收回了缆绳。 「速度12节。」苏冥完成计算,「算上海鹰兽的飞行时间,最快还有四个小时接敌,刚刚好够。」 紫堇也理解了过来,「现在他们并不知道我们也看得到他们——如果我们胡乱规避,反而会提前暴露这点。」 「是如此,所以我们要等一切准备就绪再行动。」 「但是接下来呢。」紫堇问道,「风帆加上蒸汽机我们速度会超过他们,但是燃料只够七小时,如果全速航程更短——这不够我们突围。」 海上追逐动则以日夜计算,七小时只是刚刚开始。 「我已经有思路。」苏冥道,「船的事情交给我好了,有两件事需要你马上去做。」 「嗯,你说。」 苏冥安排的第一件事是准备食物。这里海床比较浅,海底植物丰富,鱼也很容易捕获。但是接下来的远洋就不好说了。 紫堇立刻着手捞鱼,苏冥继续各种计算和准备。 身为一名魔导级操法者,紫堇对海底生态就是灾祸级存在。她没花多久就捞空了致远号周边,丢给船上的僵尸去处理。有紫堇在场的时候,僵尸们都是最合格的工人。 当然紫堇不在的时候,这些人就全是智障,也就那名培育最久的骷髅仆从凑合能用下。 学者很快完成任务,询问苏冥需要她做的第二件事。 「在东边和南边各放置一个浮标,离船两公里,安装好标定板。」苏冥道。这麽一会儿他手里已经多了一个海用测距仪,「我需要校准雷达。」 按照说明书,虽然雷达设备已经在出厂时预设过,但仍然需要启用时再次校准。之前因为赶时间跳过了,现在得补上这个步骤。 「你们世界的技术,挺麻烦的。」 「我觉得两边半斤八两。」 骷髅仆从从船舱里拿出来一把扫帚。紫堇把浮标捆了上去,骑上扫帚浮空。 「这个,飞行为啥要骑扫帚?」苏冥不解地问道——说好的科学魔法呢! 「扫帚?你是说这个低阻飞行辅助装置?」 「低阻,辅助?」 紫堇叹了口气,「破风听说过没?前出的尖端是为了高速飞行中破开空气,降低对人体风压。飞行的时候还能依着它前倾,把身体放平。你对空气动力学有兴趣的话,我这里有几本书的。」 「……不,不必了,谢谢。」 学者很快把浮标放置到位,苏冥开始测量。 海上风很大,是帆船最喜欢的天气,但对测距就非常不友好了。苏冥折腾了一会,幸好距离不算太远,他还是成功地读到了浮标上镶嵌的标定板数据。 然后他在甲板上直接启动了气球S波段雷达,进行扫描。两者相比较,果然有10%左右的差异。 「哪个是对的?」紫堇问。 「测距仪。」苏冥回答,「我刚刚在甲板上校准过了。」 苏冥修正雷达的参数,再次测试。 受限于海上的环境,这麽调整精度有限。好在目前并不需要过于精准,误差在百分之一上下,都是可以接受的。 **** 一个多小时后,苏冥如约拿到了设计图纸。 风帆构型直观,加上最近的建模水平不断提升,所以他没有藉助船模,直接根据数据在识海里完成建模。 他解散了桥楼等多馀的结构,用它们组建了桅杆和风帆。一共六根桅杆,舰首第一根斜着指向前方,其馀五根都是直立的竖桅。 然后依次在桅杆上展开十字形的横梁,挂上巨大的骨帆。 硬帆的一个优势开始体现,它不需要复杂的缆绳体系,不然苏冥这种新手真玩不来。 紫堇正在海里回收浮标,见状有些皱眉。桅杆和风帆的数量再多,整体的受风面积并不会增加,因此这个世界多以三桅船为主。 苏冥选择的六桅构型,颠覆了她的认知。 再近一点,她发现苏冥的帆具都是用骨片拼的硬质帆,这种也不是不行,只是重量大,也不容易收放。但奇怪的在于苏冥构建的帆形是一个歪着的弧形,看着像剖开的芒果。 这种样子,真的不会跑偏吗! 「40公里!」紫堇向苏冥汇报了此行的收获。展开风帆之后的致远号变得更高更大,也能在更远处被发现了。紫堇没有真的跑到那麽远,时间并不允许,她是在20公里距离上进行的推算。 「差不多了。」苏冥根据时间,估算了一下目前三支舰队的位置,「有个问题先问问,你现在还是只能对战主教吗?」 风帆渐渐有了效果,致远号开始向南转向,并缓慢加速。 「能加上大字了。」紫堇回答,「上次是带病作战,而且。」她召唤出神眷权杖,「这几天我也抽空研究了下它。」 「那你有信心解决它们吗?」苏冥指向了沙盘上被标注为「围观吃瓜群众」的那支舰队。 「侦察船是不会配置什麽战力的,这个我有把握。」紫堇回答,「但你追得到吗?」 预警单位广阔的视野,意味着只要有风吹草动一定会赶紧跑路。就像地球上如果预警机被战斗机靠近,它就是砧板上的肉——前提是你得能靠近。 「那就说好了。」苏冥启动了蒸汽机,开始让致远号加速。 「蒸汽机功率60%。」 几分钟后,动力设备开始接近经济运行状态,螺旋桨打出了巨大的白色海浪。苏冥将船转向西南,与海风形成90度夹角。航速也渐渐提到了12节。 操控船只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现在除了蒸汽机组,风帆也需要操控。好在工作室提供了一个软体,并初始化了数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