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叶无坷高清澄> 第八百八十九章要干就全干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八十九章要干就全干了(1 / 1)

朝廷改制的事已经正式提上了日程,陛下已经连续几天召集重臣议事。 但现在朝廷也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就是中生代的朝臣有些缺乏。 这是没办法的事,是时代的问题。 大宁立国才二十几年,此前中原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 不仅仅是人才凋零的问题,整个中原的人口都锐减了半数。 虽然立国之后陛下就开始大力提倡建学,但朝廷实在是没有那么多余钱。 在办教育和让百姓们活下去之间做选择,当时又能怎么选? 立国十几年后大宁的经济才稍有复苏,而这期间还被黑武联合其他诸国围追堵截。 如前任左都御史谢无章这样的中生代的官员,朝廷能拿得出手的不多。 所以到叶无坷离开无事村的时候,朝廷依然还有不少前朝旧楚的人为官。 还有追随陛下的那些老臣,许多人都已年迈却还不得不坚守岗位。 朝廷改制设立内阁,老一代有资格进内阁的真是数不胜数。 可是中生代之中挑出几个有分量的,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陛下大力启用新人的缘故。 而且在这二十几年中,年轻的文官出彩的远远不及武将。 这些年边关始终不太平,每年都有不少年轻将军崭露头角。 相对来说,文官之中能让陛下格外欣赏的屈指可数。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前朝旧楚并没有完善科举制度,用人多为举荐制。 这股风气想要一下子就刹住没那么容易。 徐绩在大宁做了二十几年的宰相,启用的人中有半数以上也来自举荐制。 况且徐绩专权,这二十年来他将可能对他有威胁的青年才俊打压下去不少。 以至于现在内阁选才,五六十岁以上的陛下甚至可以闭眼挑。 但三四十岁的朝臣,陛下用谁都要谨慎再谨慎。 用叶无坷的话说,朝廷现在的局面其实和无事村差不多。 你说无事村的人厉害吗?肯定厉害。 真讲理吗?未必。 真有那么大的眼界吗?未必。 对外的时候,谁想在无事村撒野等于找死。 可这对外要看怎么定义,外国的人是外,外乡的人也是外。 外乡的人到了边疆封闭的村子里就会被坑。 所以才会有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 只有经过至少两代人的进步,才会改变这种局面。 无事村的这一代读过书了,明事理了,可还是会受到爹娘或是祖辈的影响。 有些狭隘就过不去,卡在那动不了。 再到下一代,每个孩子从小读书明里且走出大山去看过外边的世界了。 或是通过其他渠道看过外边的世界了,文明覆盖了穷山恶水。 便再无穷山恶水。 朝廷也一样。 中生代的朝臣都读过书,都感受到了新气象,可骨子里,多多少少还是被以前的风气习俗甚至是家庭因素桎梏着。 时代进步需要过渡,朝廷改制也需要。 老一辈的人足够有些但眼光确实有局限,而且自战乱之中起势的人在安定之中有时候会辨不明方向。 这是老一辈的弊端,要走新路,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对了就大步往前走,错了就退回去从头来。 所以大宁的初代内阁,注定了就是为新人提供基础的垫脚石。 老臣们是过度,中生代的也是过度,最终能让内阁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叶无坷这代人,以及叶无坷之后的每一代人。 但这又不是绝对。 陛下确实废掉了宰相专权的制度,那首辅呢? 内阁只有一位首辅,有几位次辅,其他的都是辅臣,这样等级森严之下,首辅还是拥有绝对话语权。 那改制便不成功。 但若没有首辅,众皆平等,朝廷制度又会松散,无法团结,必会内斗。 身为从二品大员,叶无坷坐在那听着朝臣和陛下在议论这些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 他又觉得在这个时候自己有些无力。 这时候他感觉到有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抬头看了看,见是太子殿下。 太子的眼神里似乎是想告诉叶无坷,想到了什么就可直。 而此前已经由陛下主持朝臣议定可以开府的二皇子,也把目光投向了叶无坷。 两个年轻皇子的目光,粗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 太子是要鼓励叶无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二皇子的眼神粗看也是如此,但其中隐隐约约的好像还有些规劝的意味。 一个是放心大胆说,一个是说能说的不能说的别说。 可叶无坷从来都是个愣头青。 “叶无坷。” 此时皇帝也注意到了叶无坷脸色上的变化。 “走神了?” 皇帝笑问。 叶无坷起身回答道:“陛下,臣刚才确实有些分神。” 皇帝问:“这么重要的场合议论这么重要的事,你若说不出想到了什么比这还重要的,那朕就只能罚你。” 在场的朝臣全都看向他,一个个的面带笑意。 哪怕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陛下罚谁俸禄的事依然是满朝文武最爱看也最想看的好戏。 其实大家也都清楚,叶部堂这个俸是肯定要被罚了。 陛下在主持商议的是内阁改制,叶部堂走神,他还能因为什么比这更大的事走神?天下间都找不出比这更大的事了。 但大家也都知道叶无坷善诡辩,于是都期待起来。 想看看这位大宁立国二十几年崛起最快的年轻权臣,又会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 “陛下。” 叶无坷起身,面容肃然。 一看到他这个表情,皇帝第一个感觉到了事情可能要不对劲。 太子是第二个。 二皇子李隆期是第三个。 “此前徐绩为相,开府办公,朝廷各部要有专员在相府里协同,六部官员要到相府请示。” “宰相是大宁的宰相,臣确实宰相的家臣。” 这句话一出口,大家心里都不得不震荡起来。 所有人在此时都觉得,叶无坷这是要拿徐绩说事了。 这是开场白,开场用的只是个引子。 连徐绩都只是个引子的话,那接下来的话还真没准有些惊世骇俗。 “朝廷各部衙要派专人协同倒也没什么,毕竟还是各部衙的人。” “但宰相开府设立家臣,家臣也分出各部衙来与朝廷对应。” “相府对外招贤纳才,开出的条件比朝廷要优厚,许多人才宁进相府不进朝堂,很多人还说,在相府做宰相家臣要比在朝廷为官有出息的多。” 说到这,叶无坷稍稍停顿。 “昨日殿试之后发生的事,诸公也都看到了。” 叶无坷伸出两根手指。 “一甲状元,一甲榜眼,一个要去鸿胪寺,一个要去廷尉府,为何?真的和我叶无坷一点关系都没有?” 听到这话,户部尚书陆重楼的脸色都微微变了变。 “前阵子也曾经有过议程,是关于我叶无坷也已有开府资格的事,我不是宰相,但我有封爵,以我封爵,养个百十个家臣不为过。” “那是不是也会有人说,在叶部堂身边做家臣比进朝堂各部做事都体面都风格都更有前途?” “如果这样想的话,那谁还愿意到地方上做一任父母官?还愿意远离长安去关注民生?” “昨日有人恭喜我,说状元榜眼,都可算作我的门生,我和那两位其实不熟,怎么就可算作我门生了?” “我有那两位读书多?我有那两位学识广?还是我比那两位年龄大?有些遗憾的是,他们两个也自愿认为可以是我门生弟子。” “一个要进廷尉府,一个要进鸿胪寺,这件事暂且不说。” 皇帝道:“不用暂且,说到哪儿就是哪儿,先说这事你的看法。” 叶无坷回答的极快:“都不许,都安排到地方上去做官,先挂职跟着地方官员学,学个一年半载甚至更久懂民生不易后再专职做县令。” “臣甚至觉得不必放在京畿道,要放就放到边远地方去,一个说要扬国威,一个说要劝世人。” “挺好,都挺好,去边疆小县先做同知,然后做知县,能把一县之地治理好了也就差不多可以继续说扬国威劝世人的事了。” 皇帝笑了。 陆重楼则脸色凝重:“叶部堂这话说的不对,不是每个人才都适合做地方官,都擅长治理民生,如你......不是也没做过县令吗?” “术业有专攻,朝廷因材施教,也要因才用人,能治理一县之地未必就能做好鸿胪寺的事,能做好鸿胪寺卿未必能做好县令。” 他看向叶无坷:“叶部堂,这话说的有些片面了。” 叶无坷此时总算明白了,为何陆重楼这样在陛下征战时候就跟着陛下的,且一开始被陛下格外重视的老臣,为何这么多年都无法替代徐绩。 叶无坷道:“部堂的独子陆交远若在十七岁也斩一个黑武世子,也不必去地方做县令。” 陆重楼猛然起身:“你!” 叶无坷道:“坐下吧你,要君前失礼?” 陆重楼一拂袖,怒视着叶无坷坐了下去。 叶无坷继续说道:“我就不拿陆部堂举例了,也不拿徐绩举例,只拿我自己。” “若我得陛下隆恩而开府,愿意到我府里做家臣的青年才俊怕是不会少,我府里多一人,朝中可用之才就少一人,可在地方治理民生的官员就少一人。” 他说到这,有意无意的看了看二皇子。 二皇子脸色如常。 叶无坷继续说道:“朝廷这些年因封爵而可开府的人有多少?加起来招纳的进自家的贤才又有多少?” 礼部尚书关外月听到这已经明白了叶无坷的意思。 心中巨震,额头冒汗。 他心说叶部堂啊叶部堂,你他妈的是真勇。 朝廷改制的事,因你一就可能放大数倍! 叶无坷则语气平静的继续说道:“臣以为,设立内阁选才之前,先废除因爵开府的先例,人才都是大宁的人才,不是谁的私财。” “自皇族至勋贵,自世家至寒门,不管出身如何,功劳何巨,可封爵而不开府,可封地而不私收。” 叶无坷抱拳俯身:“臣请陛下废掉开府建衙之举。” 皇帝的眼睛微微眯着,他现在只想笑。 大宁开国二十几年,读懂他要改制的叶无坷居然是第一个。 这个小家伙,确实是真的勇。 皇帝看向在座的这些个个脸色都有些变化的重臣,原本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大人物,现在对叶无坷的厌恶和愤恨,差不多都在脸上挂着呢。 不可开府就相当于断了派系的一条入门路。 虽然不至于全都断了,但这是个很大胆的开始。 “叶无坷,你这样说是已有决意可为先例?” 皇帝看着叶无坷的眼睛问。 叶无坷俯身:“当以臣为先例。” 皇帝道:“既然你敢放肆胡,那朕就依着你,你就别想着开府建衙的事了。” 叶无坷:“谢陛下隆恩。” 皇帝起身:“今日就到这吧。” 他一拂袖转身走了。 像是因为叶无坷这些话有些生气,可谁都知道陛下肯定要乐开花了。 看似是罚了叶无坷,可罚的本就是叶无坷不要的。 皇帝起身,太子随即起身,然后是二皇子。 这时候的二皇子,依然面色如常。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