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左台谢无章先进门之后看了一眼,这大堂上摆着一张长长的条案,条案后边是三把椅子。 谢无章先到,故意先到。 他没去正中主位上坐,而是在左边的椅子上坐了。 他才坐下,大理寺卿陆光礼迈步进门,一看到谢无章现在左边位置坐了,陆光礼就给了谢无章一个你竟如此无耻的表情。 陛下说了,三司会审,以御史左台位主审。 这个谢无章,上来就挑了个左边。 见陆光礼用这般眼神看自己,谢无章一脸哎嘿你能奈我何谁先来谁是爷的表情。 他看了看身边座位,意思是陆大人你自己挑吧。 陆光礼根本没有这个打算,竟是一转身出门到外边站着去了。 谢无章心说你站着呗,反正我是不起来了。 陆光礼出门的时候回头看了他一眼,这眼神里有些极为狡诈的意味让谢无章隐隐不安。 就在这时候外边又传来一阵脚步声,谢无章听到陆光礼极为恭谦客气的打招呼他忽然间醒悟过来,操蛋了...... 他连忙起身到门口,一见到外边来的人立刻俯身行礼。 见过元公。 门外站着一个看起来大概五十多岁的男人,脸色温和气质儒雅。 他看到谢无章出来,笑了笑道:都御史大人好。 谢无章的身子压的更低了些:元公折煞我了。 昨日陛下说过,刑部之前出了那么大事,前尚书元尚被查,下边的人有很多被波及。 刑部尚书的位子之前是有人暂代后来又空着了,所以三司会审刑部到底是安排谁来一直都没个定数。 陛下说,他找个人先顶一顶。 那时候,谁能想到来的是元国公 陛下当初打江山时候的那群老臣,随便拎出来一个,哪个不是人间顶级的强者 如这位元国公,不管是在大宁立国之后还是大宁立国之前,都有巨大功勋。 立国之前的事暂且不提,只说立国之后,大宁的第一部法典,就是这位元国公主与雁塔书院老院长共同主持修建编撰。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位元公在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就选择隐退。 这次出山就是来审叶无坷的案子,让谢无章的心思立刻就紧了起来。 元公对待案件历来严苛公正,陛下把他都请来了,这叶无坷的案子到底是要松一些还是紧一些 如果是走个过场,何必把元公请来 谢无章震惊之余,连忙做了个请的手势:请元公上座。 气质儒雅的男人笑着点了点头,进门之后看了看:都御史既是主审,当在主位。 谢无章微微弯着腰说道:元公在,我怎么敢坐主位。 被称为元公的男人道:你是陛下钦定的主审,坐主位自然没错,辈分不该排在职权前边,不然法度必乱。 谢无章硬着头皮道:那就请元公先坐。 元公看了一眼,缓步走到右侧为止坐了。 大理寺卿陆光礼立刻一屁股在左边坐下来,然后给了谢无章一个你先来有个屁用的眼神。 谢无章心神不定的在主位坐下来,这一刻读书多年的他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如坐针毡。 既然都到齐了。 陆光礼看向谢无章道:那就让人把叶千办带上来 谢无章点了点头:好。 他吩咐一声,不多时,两名左台律卫将叶无坷带到大堂上来。 叶无坷走到正中微微俯身行礼:见过三位大人。 谢无章道:叶千办,我你是认识的,这位是大理寺卿陆大人,你也是见过的。 叶无坷点头。 谢无章看向坐在右手边的那位儒雅男子:这位是元国公。 叶无坷心里一震。 一位国公! 大宁立国一共封了二十四位国公,可以说任何一位都是震古烁今的大人物。 就算是百岁的父亲,那也是在某个领域一骑绝尘的人。 这位元国公叶无坷当然听说过,其实从大理寺卿陆光礼对此人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 谢无章道:元公本已退隐,因为你的案子陛下看重,所以请他出山来主持此事,在元公面前你回话当求实严谨。 叶无坷俯身:晚辈叶无坷见过元公。 元公微笑道:我虽退隐,可对于你的事也早有耳闻,大宁刑名上又出了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我自本心欢喜。 他语气温和道:你可能知道我是谁,今日这般郑重场合我还需自我介绍,叶千办......我叫归元术。 叶无坷再次俯身。 归元术道:刚才谢都御史说陛下让我来主持关于你的案子,这话做不得数,谢都御史是主审,我只是坐在这里听一听。 话是这么说。 不过已经可以判断出,这位元公大概是被陛下请回来暂做刑部尚书。 当初跟着陛下打江山的老臣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差不多的时候就选择功成身退。 唐匹敌能辞掉大将军王爵位,还能此去实权大将军的军职,紧跟着,原本凭着一张嘴就能做左台都御史的余九龄直接摆烂,就说自己什么都不想干了只想花天酒地。 归元术在主持编撰了大宁律典之后没多久就辞官回乡,隔了两年又回到长安定居。 叶千办。 谢无章在归元术面前也紧张起来,但还要表现的镇定才行。 如他这样能成为左台都御史的人,又岂会没有见过什么大风大浪。 只是归元术这样的开国公坐在身边,谁心里能不慌 所有的成就,都是人家早就达到过的,甚至人生的巅峰,也只是人家的过路风景。 奉陛下旨意。 谢无章沉声说道:现在要问你关于益州的案子。 叶无坷肃立道:遵陛下旨意回三位大人的话。 谢无章问:西蜀道道府以及益州府衙,益州之下郡县官员,总计四百八十人在益州府门外大街上斩首示众,此事,可是你所做之决定 叶无坷点头:是我下的命令。 谢无章打开卷宗看了看:你之前让人送回来益州的涉案卷宗我都已仔细看过,这些卷宗之中所记录的,是否是这些官员的全部罪证 叶无坷道:是。 谢无章眉角微微一扬:没有牵扯到别的案子了或是什么人了 叶无坷回答:没有。 谢无章道:这些官员就算是涉及到了通匪、谋害百姓、贪赃枉法等诸般罪行,按照大宁律例,也该押赴长安会审。 不等叶无坷说话,谢无章似乎是想提醒什么继续说道:你在廷尉府任职又熟读律法,理当知道这些。 陆光礼则在旁边说道:叶千办你之前接连破获大案,同僚对你都是赞不绝口,陛下对你亦有极重期待,所以你当慎重思考之后再做如实回答。 叶无坷回答的很简单:被我在益州处斩的四百八十名官员没有任何问题。 谢无章微微皱眉:这不算是一句解释。 叶无坷回答道:我是依法处置。 谢无章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叶千办,刚才我说过,按照大宁律例这些官员应该押送长安受审,就算是在本地处置,也要把案件卷宗结案陈词送交长安核定,经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右台,联合上奏陛下之后再做裁定。 叶无坷道:都御史说的是大宁律。 谢无章隐隐有些怒气,他给叶无坷的提示已经足够多了。 这个少年只需认认真真的解释一下即可,可显然这少年到现在为止还看不清这案子的重要性。 他刚才已经问过了,就地处斩这些官员是否牵扯到了其他案情。 叶无坷说没有。 谢无章给出的台阶,叶无坷根本就没顺着下来。 如果叶无坷说确实牵扯其他案情,那这案子当然就要拖延下去,如今已进八月,距离九月大典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只要拖上一阵子,到九月,这件案子差不多就能拖到不了了之。 之后他又让叶无坷解释,是再次提醒叶无坷可以将这案情说的复杂一些。 显然,少年一根筋,愣头青。 谢无章调整了呼吸,他再次问道:我说的是解释,就地处斩四百多名朝廷官员必须要有个解释。 他坐直了身子,语气也加重了几分:叶千办,刚才你自己也说我提到的事是依照的大宁律,难道,依照大宁律是错的 叶无坷这个愣头青的回答更愣了:都御史,此案按照大宁律处置就是错的。 谢无章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叶千办,大宁律错在何处 叶无坷认真回答道:大宁律无一处错。 谢无章快要被这个家伙给气疯了,心说叶千办你就算不想认罪也得找个合适的法子吧,能这么愣头愣脑的直接顶回来 如今三司会审的也就是他和陆光礼还有元公,若是换了其他与叶无坷不熟悉的怕早就开始严词质问了。 此时连陆光礼都有些沉不住气。 他往前压了压身子问道:叶千办,既然大宁律无一错处,你有什么理由解释,这么大的案子处置你为何不依照大宁律 叶无坷回答:回寺卿,其他地方同等的案子就必须依照大宁律来处置,这些涉案人员就算不押赴长安受审,也要在当地受审或者异地受审之后,将卷宗供词一并送往长安上报朝廷。 少年执拗到语气都重了几分:但是在西蜀道,就不能按照大宁律来处置。 陆光礼语气也加重了几分:我要的是解释。 他不理解的是,明明是他们一直都在这个愣头青少年郎找个最合适的台阶下,为何这少年的模样看起来,反倒是他这不解释一直都是在给三位主审台阶下 而且,看起来好像他们三个还给了台阶不下。 叶无坷可能也觉得实在是不能不做解释了,所以他对谢无章和陆光礼两人的反应还有些失望。 他站直身子,用最肃然的语气回答道:几年前,陛下颁布两蜀剿匪法令,凡查明在东蜀道西蜀道两地有官员涉及通匪之事,证据确凿者,不必上报朝廷裁定,就地处斩,以儆效尤。 他看向谢无章:陛下的旨意,先下发到了御史台议论,后经由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兵部,以及廷尉府联合用印之后,发落两蜀。 陛下当年的旨意是,两蜀之地匪患未清,旨意依然有效...... 少年微微昂首:此案不涉及其他任何案情,人员,所处斩官员皆查明通匪,依照陛下旨意,五司核定,对这些人的处置,并无不妥之处。 哈哈哈哈哈...... 一直没有说话的归元术大笑,背着手走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