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一带领队伍早早埋伏在王拐岗两侧,众人屏息凝神,静静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从清晨等到午后,又一直等到太阳偏西,终于,东边出现了一队人马。只见张璋的父亲骑着一匹白马,威风凛凛地走在中间,前后有二十多个圩丁,个个全副武装,警惕地护卫着。
当张璋的父亲一行人进入阻击区,游击队果断开枪。一时间,枪声大作,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张璋的父亲应声栽下马来,众圩丁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惊慌失措,但很快便反应过来,一边慌乱地还击,一边护着受伤的主人拼命逃回圩子。
所幸,张璋的父亲伤势并不严重,几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胳膊。躺在榻上养伤的他,越想越气,认定此事必定是混账儿子勾结“程大叫花子”所为。等胳膊稍作包扎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派下人去喊张璋。
张璋得知消息,心中五味杂陈,但还是整了整衣服,硬着头皮来到张家房屋的正厅。只见父亲在正厅上首,正襟危坐,满脸怒容。一见到张璋进来,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大声骂道:“跪下!你这个混账东西!我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个逆子?你不孝也就罢了,竟然还勾结★★来杀老子!要不是看在你是张家的血脉,我今天就把你送到祠堂,按族规处置!罢了罢了,你既然不认我这个老子,你就给我滚!你们全家都滚!我永远都不想再看到你!你跟着那个‘程大叫花子’,他就是个不顾死活的人,跟着他,你到最后必死无疑!等你死了,也别想进入我张家的祖坟!”
张璋跪在地上,眼中含泪,却又坚定无比。他深知自己选择的革命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也明白父亲对自己的恨,但为了心中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幸福,他没有退路。这场父子间的激烈冲突,不仅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更是革命与旧势力在时代洪流中的碰撞,而张璋,在痛苦与挣扎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革命信念。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徐吉标看似只是一个沉浸在篾匠手艺、帮衬舅舅家生意的普通人,然而,在他平凡的生活表象之下,却隐藏着一颗炽热的革命之心。
徐吉标深知,在这动荡的时代,唯有投身革命,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寻得一线生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老表程明远在革命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徐吉标便成为了他坚实的后盾,主动肩负起传递交通信息的重任。
每一次接到任务,徐吉标都深知其中的风险。敌人的眼线遍布各处,稍有不慎,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更可能危及整个革命组织。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他巧妙地利用自己走街串巷做生意的便利,将机密信息藏在篾匠包裹里,或是缝进衣服夹层中,在看似平常的行程中,悄然穿梭于各个联络点之间。
有一回,风声格外紧张,敌人加大了盘查力度。徐吉标要传递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关乎一场即将展开的行动。他像往常一样,挑着篾匠担子出门,心中却比以往更加警惕。一路上,他遭遇了多次盘查,敌人那怀疑的目光如芒在背。但徐吉彪凭借着过人的镇定和机智,一次次巧妙应对。当他终于将情报安全送达时,才发觉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
徐吉标,这个在篾匠默默传递革命希望的人,虽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以自己的坚韧和智慧,在隐蔽的战线上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成为革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在那风云诡谲的革命年代,徐吉标和张家三姐,这对看似平凡的亲人,以独特的方式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不仅有着日常的生活劳作,还肩负着传递情报的隐秘使命,而那一艘小船,成为了他们书写革命篇章的特殊战场。
每当接到传递情报的任务,徐吉标与张家三姐便默契地来到河边,解开系在岸边的小船缆绳,撑起船桨,缓缓驶向茫茫水面。小船在他们的操控下,如灵动的鱼儿,穿梭于纵横交错的河道间。
水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两岸不时有敌人的岗哨,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徐吉标站在船头,目光敏锐地观察着四周动静,一旦发现异常,便向张家三姐发出暗号。张家三姐则沉稳地把控着船的方向,将重要情报妥善藏在船板下特制的暗格里,或是巧妙地缝进衣服内衬中。
有一次,他们要运送一份关乎整个地区革命行动计划的关键情报。行至中途,远远便瞧见前方有敌人的巡逻艇驶来。徐吉标迅速示意张家三姐保持镇定,两人佯装成普通的渔民,若无其事地整理着船上的渔具。巡逻艇靠近,敌人大声喝问,徐吉标用熟练的方言应答,脸上堆满朴实的笑容,仿佛只是在为生计奔波的寻常百姓。敌人狐疑地打量一番,最终未发现破绽,缓缓驶离。
待巡逻艇远去,两人长舒一口气,加快船速,向着目的地进发。每一次成功送达情报,都如同为革命的火焰添了一把柴,让希望的光芒愈发耀眼。徐吉标与张家三姐在这看似平静的河上航程中,历经无数风险,却始终坚定地守护着革命的机密,用无畏的勇气和默契的协作,为革命事业铸就了一条隐秘而可靠的交通线。(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