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家就淼淼最清闲,因为大家都在忙,顾不上他。 她成了大闲人一个。 公主娘亲还是时常进宫,安抚皇后外祖母,看望太子舅舅,时不时还要照看一下小侄子。 忙得不亦乐乎。 阿娘和秀秀姨每逢年底就忙忙碌碌,尤其今年格外的忙。 忙着盘账分账。 忙着给大哥筹备聘礼,准备婚事。 捷报传回来,那大军应该也是要回来了。 陆青瑶忙得脚不沾地。 看着前来帮忙的侄儿侄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瞬间轻松了许多。 陆茗熹外出游历了许久,刚刚归来。 自从家里说要给他相看人家,他就以外出行商的由头去游历了。 其实陆青瑶是有些理解侄儿的,的确不是着急成婚的时候。 那时的陆家刚刚起复,元气大伤,又正在风口浪尖上,门当户对的人家都多有挑剔。 再加上茗熹只是一介白丁,还弃文从了商。 大梁素来重文轻武。 陆茗熹此举,在那群自诩清高的文人眼里,恐怕就是大傻子一个。 这样的情况下,离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他离开京城,四处游历,开阔视野,甚至还将各郡县的一品居都跑了个遍。 为一品居揪出了几个大蛀虫。 此番游历下来,如今的陆茗熹,已经能独当一面,撑起陆家的家业了,无形中为陆青瑶减轻了许多负担。 至于陆芝云。 亲事已定,她一边安心待嫁,一边跟着姑姑学经商之道。 虽说是入赘,但秦琅一定是不愿意花陆家的钱,更别说逢年过节还要孝敬抚育他长大的叔婶。 所以陆芝云想同姑姑学如何做买卖。 即便秦琅的俸禄不多,家底不厚,她日后也能用这些俸禄作为本钱,让秦琅的钱生钱,以他的名义置些铺子田产。 好让秦琅在陆家待得心安,让她的夫君不至于为了几两银钱而折腰。 陆青瑶听完侄女的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其实是有顾虑的。 当初秦家大娘上门说亲,她有些担心。 怕秦大娘让侄儿入赘,是他们夫妻的一厢情愿。 怕秦琅回来以后不愿意。 毕竟入赘这种事,多是要被人指着鼻子嘲笑的。 一般人家谁愿意去上门,用着媳妇的银钱,孩子生出来还得跟着媳妇姓,没几个有血性男儿能做到。 但既然婚事已定,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看得出来芝云考虑的很长远。 不论将来前路如何,至少此时此刻她能学得一身本事,而不是日日望眼欲穿的等未婚夫君归来。 光是这一点,就要比那些大家闺秀强上许多。 陆青瑶还是好奇问了一嘴?“云儿,从亲事定下到现在,你可有和小秦将军通过书信?” 陆芝云一愣,突然小脸就红了,低下头去。 “有的,我担心他不愿入赘陆家,所以......” “他怎么说,愿意吗?” “他愿意的。”陆芝云面色绯红,眼神里充满了希冀。 秦琅这人,平时话很少的。 给她的书信居然写了好几页纸。 写了自己的身世,攒了多少俸禄,日常所见所闻,像拉家常似的。 平淡却又温馨。 她能明显的感觉到,秦琅字里行间都是对她的热忱,和未来生活的向往。 然而还没等大伙高兴几日。 北边传来急报。 边关告急,沧州失守,据说申国公穆将军受伤,副将中埋伏失踪。 秀秀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立马冲了回来。 “阿姐,不好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