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萧煜凤薇蔷>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萧泻的由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萧泻的由来(1 / 1)

萧煜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因为“萧泻”这个名字,凤九颜又不理他了。 她直接一个白眼,径直抱着大皇子先走一步。 “宁妃,跟本宫去永和宫。” “是,皇后娘娘!” 宁妃看了眼皇上,只觉那边好似笼罩着阴雨。 她不禁偷笑。 萧泻?这取的什么名儿啊! 将来人家问二皇子——您这名儿怎么来的? 二皇子总不能告诉别人——哦,我当初第一次见父皇就尿了,父皇说我一泻千里,就叫我萧泻。 宁妃越想越觉得好笑,脸都憋红了。 二皇子尿湿了衣裳,奶娘先带他去清洗。 凤九颜则抱着大皇子,对宁妃郑重道谢。 宁妃哪里受得起这礼,“皇后娘娘,使不得!这都是臣妾分内之事……哦,是臣妾应当做的,臣妾可从来没有非分之想。” 大皇子与生母分别数月,却一点不见生。 他十分依赖地抓着凤九颜的衣裳料子,嘴里咿咿呀呀着,随后就把衣裳往嘴里塞。 宁妃紧张地伸手,“殿下,不可……” 随即又意识到,皇子们已经有生母了,她又算什么呢?凭什么阻止呢? 宁妃抿了抿唇,低下头去。 凤九颜意外于她的变化。 曾经的宁妃是何其嚣张傲慢,眼下却如此敏感小心。 凤九颜对她淡然一笑。 “你若愿意,可随时来永和宫陪他们。” 宁妃骤然一喜。 “愿意!臣妾愿意的!” 她早已把他们视如已出。 另一头,萧煜被自已儿子尿湿了手,也脏了衣服,无奈先去紫宸宫更衣。 即便如此,他还一心念着两个儿子。 方才都没能好好看看他们,不晓得他们长得像谁…… 大太监刘士良得见皇上,激动得跪在地上大哭。 “皇上!皇上啊!您终于回来了!奴才就知道,您一定还活着的……呜呜……” 萧煜被这突如其来的哭声打断思绪,眉头紧皱。 “哭什么!” 跟哭丧似的,简直晦气。 刘士良赶紧收住眼泪,转而笑着伺候。 “皇上,奴才不哭,您回来,这是天大的喜事儿!” 两炷香后。 圣驾至永和宫。 彼时宁妃还在,一听皇上驾到,便颇为识趣地告退。 萧煜径自走进内殿,瞧见九颜和两个孩子都在,整颗心都被填满了,再也装不下其他。 他臂力强,一边抱一个孩子。 大的稳重,哪怕被一个不认识的男人抱,他也没哭闹。但,即便面上冷静,他还是一只手紧紧抓着凤九颜的衣角,死命攥着不松,仿佛那是他的救命稻草。 小的则是挣扎,一个劲儿往外拱,要哭不哭的样子,急得眉头皱成一团。 萧煜着实艰难。 他这两个儿子,怎么都不跟他亲呢? 凤九颜提醒他:“他们还小,不知道你是谁,得循序渐进。” 萧煜却偏要抱着他们。 “这不就是在循序渐进么。不碍事,朕的儿子,绝非胆小怕生之人!” 他还要亲他们的脸,“来,叫声父皇听听。谁先叫,就立谁做太子。” 他这一亲,大的直接僵硬了,整个人成一条棍儿,像是被吓着了。 小的则是放声大哭。 毕竟,在小小的他看来,突然放大的一张脸,还长着点点青茬,实在可怕。 凤九颜被这哭声吵得厉害,舍不得凶儿子,便告诫萧煜。 “知道你喜欢他们,但你先把他们放下。” 萧煜不情不愿地准备放手,结果,他突然一僵。 再次看向凤九颜。他的眼神里充满凄迷。 凤九颜闻到什么味儿后,立时激动起身。 “让你别抱,你偏要抱,现在好了,先是童子尿,现在又是……” 奶娘看到帝王指缝间流出的东西后,吓得赶紧跪地。 “皇上!奴婢该死!是奴婢没教好二皇子!” 萧煜又是一声朗笑。 “哈哈……拉得好,朕的儿子,就得有敢为人先的魄力!毕竟,谁敢在皇帝手里拉……” “您别说了。”凤九颜一只手扶着额头。 她谨慎地吩咐:“传太医来,好好给二皇子看看。” 怕是肠胃不好。 太医来诊治,萧煜则又去清洗、更衣。 等他再次回到永和宫内殿,俩儿子已经睡着了。 凤九颜则坐在床边,满眼温柔地望着他们。 萧煜走过去,站在她身后,一只手搭在她肩上。 “太医怎么说?” “一切都好。之所以频繁……嗯,应该是被吓到了。” 萧煜叹了口气。 “是我太心急了。不过,这感觉真是奇妙,本以为,第一眼看到他们,会是他们刚出生时候的模样,谁料会如此。若是一直陪在他们身边,他们也不至于这样对我。 “错过他们人生最初的几个月,实在可惜。” 凤九颜抬手与他十指相扣,轻笑。 “无妨。给他们取个合适的名字,便是弥补了。” 萧煜拿出一张纸。 “早就想好了,就等着给你过目。” 凤九颜看着上面两个名字,破天荒地夸赞。 “嗯,差强人意吧。” “那就定下了?大的叫萧子凛,小的就叫萧子冽。” 凤九颜点头,“高处不胜寒,愿他们兄弟二人携手而行,顺则安享太平,逆则共御寒冬。” 萧煜频频颔首,一副“你深知我意”的模样。 事实上,他心虚得很。 其实他根本没想这么多。 经九颜这么一说,才晓得还能这么解释。 很好,以后儿子问起来,他就这么答。 殊不知,凤九颜内心也有微词。 凛、冽二字,她还算满意,原想着让他将中间那“子”改一改,但也知道他已经尽力,索性就这么定了。 毕竟孩子也大了,急着上皇家玉牒。 …… 皇帝安然归来的消息,很快就人尽皆知。 群臣大喜过望。 却也有人暗自懊恼。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