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娘背后的主使,一定并非北燕。”凤九颜笃定。 可如果不是北燕,又是何人指使的? 对此,凤九颜和萧煜都没有一个定论。 与此同时。 城郊客栈内。 身着素色锦衣的男人站在窗边,远眺着南齐皇宫。 以天下为棋,当为先手。 可惜,他的对手失去大志,甘愿为人妇了。 …… 尧娘一事,萧煜交由隐二去细查。 天下之势,风云诡谲。 萧煜要做的,便是强盛南齐,使其能够抵御外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所惧怕。 这天晚上,他与凤九颜就着军队改制一事,谈到深夜。 “你师父提出的改制,朕觉得可行。但还想听听你的意思。” 凤九颜看过师父写的改制策论。 她诚然道。 “南齐行募兵制,能防止地方将领权力过大,达到分权目的。这在战时利大于弊。 “师父提出的府兵制,并非完全的府兵,而是想在两者之间找寻制衡之道。 “府兵制下,亦农亦兵,无战时,可耕作产粮,有战时,可投身沙场,为国效力。 “一则,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天灾人祸,朝廷不断征兵,农力削减,以致粮产不尽如人意。行府兵制,能大大改善此状。 “二则,用兵一时,养兵千日,在军用上的消耗,远远大于其他。若遇大战,更是动辄每天几十万两。若兵士能有额外养生之道,便能大大减轻朝廷负担。这是师父从宣城一乱中,所得的启发。 “眼下来看,从募兵制转向府兵制,增粮、减银,合乎南齐眼下的困境。” 萧煜频频点头,紧接着补充了一点。 “除你说的两点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好处。 “府兵制下,无战时,兵士可自行归家农作,也能与妻儿团聚,防止炸营乱象,亦能多生子女。以免将来南齐无兵可召。” 他当初颁布和离令,也是意在此。 翌日朝会。 萧煜提出改制一事。 群臣有褒有贬。 “皇上英明!府兵制避免了将领长期掌权,能杜绝军队哗变,从根本上防止内乱。” “皇上,改制是大事,动了筋脉,绝非短时间内所能成,眼下外患不断,当求稳,不该冒进,唯恐被别国趁火打劫啊!” “皇上,要改制,便是大刀阔斧,不知现在的南齐能否遭得住。” “臣认为,改制有益处,是为了南齐的长长久久。国库虚空,就得节流,军队花销素来巨大……” “王大人此差矣,军队是国家的根本,若无兵,何来强盛的南齐?打仗时,靠的就是那些兵士,自当花重金养着!” 众人各抒已见,李老将军也提议。 “皇上,若要改制,臣认为,还当兴建教武堂,毕竟,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培养出将领,才能带兵打仗。” 此话一出,许多人纷纷附议。 萧煜兀自记下。 下了朝,他来到永和宫,与凤九颜说起教武堂一事。 凤九颜大为赞同。 “李老将军这话没错,我也认为应当如此。” 萧煜又道。 “南齐以前也有教武堂,但不管让谁授课,那些将领们都不服气,还为此大闹过,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如今这学生有了,先生可以找谁,倒是个难题。” 说话间,他目光凝重地望着凤九颜。 “只可惜你是女子,又入了宫,否则就能入教武堂做先生了。” 凤九颜坦反问。 “如何不能?” 萧煜恍然。 的确,如何就不能了? 为求名将,就不该拘泥于小节。 一旁伺候的晚秋忍不住多嘴。 “娘娘可垂帘授课。” …… 几天后。 孟少将军要做教武堂的先生,广招学子,此消息一出,诸多人兴奋前往报名。 负责择选的官员感叹。 “今儿这报名的人真多啊。” “那是,孟少将军的学问,谁不想见识见识?” 众人对孟少将军的崇敬,以至于都忘了,这孟少将军是女子,是皇后。 日落黄昏,官员收拾起来。 “行了,都散了吧!今儿到此结束……” 话音未落,眼前出现一道俊逸身影。 男子那冷白修长的手指压住桌角。 “大人,我要报名。”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