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在应将军女儿的邀请来这次沙龙的时候,米哈伊尔其实做了一点要付出点什麽的准备。 当然,不是沟子,而是别的更正常的东西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年轻的姑娘娜佳压根没怎麽跟米哈伊尔谈这件事,只是跟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的事情并不特别,但米哈伊尔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于是聊着聊着,米哈伊尔姑且就放下了戒心,并且聊得还挺开心的。 不过聊多了之后,大抵是因为最近跟屠格涅夫在一起待的有点久,受到了他的磁场的感染的缘故,米哈伊尔不自觉地就吹了个牛逼:「我最近在看黑格尔的哲学,虽然有些地方有点难懂,但我也感觉我领会的差不多了。」 「哦?那太好了?」 娜佳的眼睛一亮:「我读这方面读的也比较多,但是有些问题确实还不太懂,我能请教请教你吗?」 米哈伊尔:「.」 难得吹个牛逼,为什麽会遇到这种情况 屠格涅夫误我! 虽然稍微有点尴尬,但米哈伊尔确实知道自己目前就是个略懂的水平,于是只能是赶紧换了个话题。 人家姑娘倒是也没在意,顺着米哈伊尔的话就说了下去。 如此一来,米哈伊尔也是在心中暗暗下定了要好好学习一阵的决心。 打牌?打牌是什麽?! 再也不打了!必须好好学习! 另外该说不说,在如今的俄国,很多大户人家的小姐那往往都是一口流利的法国话,能看懂德国话,历史丶地理丶美术丶音律什麽的也都略懂一些。 不过话又说回来,俄国意义上的略懂音律那可不是一般的略懂音律,后世的什麽钢琴十级只能证明一件事,你摸过一点钢琴键 跟这样的姑娘讲话,米哈伊尔大开眼界的同时,压力是真有点大,好在就是记得的东西有点多,什麽都能吹一点,再加上人就要善于扬长避短,于是一番交谈下来,米哈伊尔除了让这位姑娘很开心以外,在场的其他人对他也是有了一个很不错的印象。 但是直到沙龙结束,米哈伊尔看着吹牛逼吹爽了的屠格涅夫,以及不自觉地有点激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好像忘记跟娜佳提审查官的事情了。 为此米哈伊尔懊恼了好一会儿,正想着找个合适的时机再提一提这件事呢,岂料到了第三天的聚会上,他刚刚进门,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就激动地朝他走了过来,然后又是惊喜又是惭愧的道: 「亲爱的米哈伊尔,好消息,编辑的事情已经确定了。尽管我们还是要请一位审查官来当挂名编辑,但一年只需两千五百卢布,比我们最开始预计的花费要好太多了。 不过,让你受苦了,唉!」 米哈伊尔:「?」 有一说一,我好像没受什麽苦 尽管米哈伊尔试图跟涅克拉索夫他们解释,但眼见越解释他们就越惭愧,米哈伊尔最后索性就放弃了,转而跟他们聊起了杂志接下来的走向。 关于他们要办杂志的事情,外面如今全是流言蜚语,而在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刻意传播下,这件事的风向似乎变得更糟糕了。 而帕纳耶夫尝到苦果的同时,也因此受到了尊贵的叔父符·伊·巴纳耶夫的斥责,这位目前担任宫廷事务部办公厅主任的先生原先也是个作家,歌颂过阿卡狄亚的牧童牧女。 他认为他的侄儿跟平民知识分子和生意人来往,未免玷辱了他那荣耀而古老的世族的门楣。 与此同时,这位符·伊·巴纳耶夫不承认现代文学,照他看来,必须禁止果戈理写作,因为他认为从果戈理的全部作品中,可以闻到乞乞科夫的仆人身上发出的那种气味。 而《钦差大臣》获准上演更是使他大为震惊。毕竟他认为这是针对全俄国行政当局作出的一幅不堪入目的讽刺画,明明行政当局维持社会秩序,为祖国的福利操劳,可是一个小小的十四品官忽然胆大包天,不仅嘲笑下级官吏,甚至还嘲笑了高官。 总之就是这位身居要职的先生认为自己在官场上是一个了不起的要人,所以他才很注意让大众对他这类人物保持应有的敬重。 当然,他之所以如此讨厌以果戈理为首的文学新风气,其实还跟别林斯基有关,大致来说就是因为别林斯基在文章里讥笑过以前那些歌颂牧童牧女丶把肉麻当有趣的作家。 而这位先生感觉自己身为作家的自尊心大大地受到了侮辱,毕竟一个中途辍学的平民知识分子,居然胆敢嘲笑他的文学功勋?! 于是每每谈到别林斯基,他总是气得唾沫飞溅:「应当给这样的作家戴上嘴套,用链条把他锁起来,可是他们还让他发表文章。现在的文学糟成了什麽样子!文学界出现了平民知识分子丶小市民! 从前的作家全都出身于特权阶级,所以那种文学叫人信得过,作者选取的题材合乎道德的要求,现在却尽描写卑鄙龌龊的勾当。这是放任,可怕的放任,对今天的下流文人非加以制裁不可!像茹科夫斯基那样的人物也让一个乡巴佬坐到他的马车上去,因为——您知道吧?——那个家伙会涂几句乡里乡气的歪诗。 这简直是可耻!」 目前发表这种意见,认为对文学过于放任的人,当然并不止符·伊·巴纳耶夫一个。 而帕纳耶夫在谈到这件的时候,也是故意略去了他的叔叔对米哈伊尔的作品的看法: 「诗写得倒是不错,能勉强读一读。但是他的那些小说,我简直不想多说些什麽,就像你们说的那样,又一个果戈理!说不定还要更糟!让他赶紧放弃小说去写诗吧,不然迟早有一天他会因为自己的作品,被别人用随便一个什麽由头给抓起来!」 毕竟米哈伊尔大概不会放弃写这样的小说,这样的话,还是不要给他添堵了吧 谈了谈办杂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米哈伊尔又说了一番话增强了众人的信心后,一直在旁边听着的别林斯基也是颇为关心地问道:「米哈伊尔,你的长篇小说准备的怎麽样了?从短篇到长篇可是一个非常大的跨度,即便是你,我其实也不确定你是否能完成的很好。」 「基本上差不多了。」 点了点头的同时,看了看一旁正在跟人说些什麽的老陀,一个让米哈伊尔深感头疼的问题也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当中。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正常发展的话,他差不多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信奉空想SH主义的同时,也参加了很多活动,由此便有了后面的苦难。 这苦难摧毁了他,但或许也成就了他,那麽对他自己而言,他到底是想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赌徒,还是做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当然,老陀可能都想要. 但是倘若经历真的对作家的一生至关重要,那麽如果米哈伊尔接下来制止老陀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究竟是在帮他还是在害他? 甚至说,就算米哈伊尔制止了,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就真的不会被那种高尚的理念所吸引吗? 毕竟如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当然是一位正常的青年,对于事物的看法会有自己的一套见解。 别人或许会对他产生影响,但这种思想层面上的东西,有那麽容易改变吗? 诚然,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去往西伯利亚之后,对待很多东西的想法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但是在此之前,根据那些书信和其它一些文件看来,他在这一时期对那些高尚的理念的信仰并没有掺太多杂质。 所以米哈伊尔接下来到底要不要干涉呢?而他干涉了又有没有用? 而与此同时,米哈伊尔差不多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话说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其实真的可以对米哈伊尔来上一句:「阿米,收手吧!外面全是沙皇的宪兵!」 如果米哈伊尔接下来正常办杂志,在保证自己安全的范围内搞点文章乃至说不怎麽写,提携提携文学新人,那麽就算是在如今的俄国过得大概也不会差。 但是可以这样吗?能这样吗? 而再假如要是有了足够的影响力,甚至说哪怕只是稿费多一点的话,能不能去做更多的事?又能做些什麽事? 归根结底,这就不是一个安稳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在发生着激烈的变化,无数人都在迷茫中开辟着前路,纵然前路茫茫,但终究是在为了那些似乎虚无缥缈的理想奋勇向前。 那麽似乎知道一个短时间内可能正确的答案的米哈伊尔,又该去做点什麽? 我上早八! 一个大学生为什麽得考虑这些问题 有时候稍微多想想这些问题,米哈伊尔就多少有一点喘不过来气的感觉,但感受着来自别林斯基以及其他人身上的那种宛如殉道般的精神,米哈伊尔多多少少就又活过来一点。 但是直到现在为止,米哈伊尔依旧不敢说自己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可事已至此,先做好眼前的事情吧! 微微有些沉默的思考了好一阵,眼见身边的人全都关心地看着自己,米哈伊尔也是重新振作起精神,露出了在场很多人都看过并且已经开始信任的笑容说道:「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