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我在80年代倒插门当后爸> 第53章 八面来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八面来财!(1 / 1)

苏楠短时间内在深城投资了两个华国未来的商业巨鳄。 他很清楚,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自己未来完全可能成为华国首富。 但这并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上一世,漂亮国联合一众小弟对华国进行打压,技术封锁。 既然自己穿越了,就要打破漂亮国的技术封锁。 让华国彻底崛起。 到那时,什么盖茨,什么马斯克,通通都要被自己踩在脚下。 等川普上台,就算想要打压华国也有心无力! 当然,这需要时间。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苏楠带着孙琳琳游走于华龙公司与平康公司之间。 不得不承认,龙震飞和马月折绝对是商业奇才。 在苏楠资金的加持下,他们很快就将公司做大做强。 两个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而且苏楠的这两个合作伙伴都可以独当一面。 苏楠也插不上手。 更何况苏楠也没打算夺权,只要能赚到钱就好。 专业的事,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干。 这边的生意苏楠不用操心,坐等收钱就成。 苏楠决定再干点别的项目。 前世,东北的发展远比南方滞后。 以至于拖了全国人民的后腿。 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也是不错。 苏楠就琢磨,自己可以在家乡打造一个拥有现代管理机制的企业。 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家乡的发展。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就像浙江义乌的小商品,温州的鞋,宜兴的紫砂壶。 让家乡像东部沿海地区一样先富裕起来。 只要能把前世的一系列大企业,大公司吸引到家乡落户,那么,一定可以振兴家乡的经济。 当然,苏楠知道这样做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首先是资金问题,自己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资金。 其次是政策问题。 第三就是成本问题。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企业来到东北之后,失去了沿海便利的海运条件。 东北远离内地,交通成本也会增加。 而且冬季供暖成本也高。 这一切,都制约着家乡,乃至于整个东北地区的发展。 所以,要扬长避短。 现在的东北,还是华国的重工业中心。 拥有众多的企业。 但是因为吃了几十年的大锅饭,企业没有生气,全靠吃计划经济的红利。 不思进取,而且排外,想要吸引外地商人前来投资谈何容易。 虽然东北地区有大量丰富经验的产业工人,庞大的企业资产,农业与矿业资源相对丰富。 但这些企业都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不像后世那样大量关停,甚至破产重组,工人下岗。 苏楠就琢磨,如果自己能将家乡的资源先一步整合。 就会让家乡的企业摆脱困境,从而避免后世大量关停的命运。 现在东北各地都在进行招商引资。 自己如果兼并一些有发展的企业,发展科技,一定可以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苏楠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决定在江城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小造纸厂。 然而让苏楠感到无比郁闷的是。 苏楠单单是收购造纸厂的手续跑了一个月,直到过了年都没有跑下来。 倒不是手续多难办。 而是因为东北是一个人情社会。 屁大点儿事都要找人,托关系。 同样的一个项目的手续,在深城一天可能就办完了,在江浙地区最多三、四天。 但是在东北,自己跑了一个月都没有头绪。 各单位相互踢着皮球,根本就是不作为。 最后苏楠认怂了。 在目前东北的大环境下,苏楠想要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地区的风气和营商氛围是根本不可能的。 苏楠实在没有功夫在东北和各部门扯皮。 所以,在东北开厂的计划只能搁浅。 这是苏楠穿越之后遇到的第一次挫折。 但苏楠并没有灰心。 他明白,现在失败,并不代表以后也失败。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己总会有机会的。 不知不觉,时间已到了1988年。 春节已过,内地已是春暖花开,但东北地区依旧是天寒地冻。 过年的时候,苏楠去了趟深城,他发现,华龙公司和平康公司都遇到了瓶颈。 由于华龙公司研制的国产交换机投入使用,进口的交换机价格大跌。 由于进口的交换机的品牌效应,在与国产交换机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更多单位倾向于使用进口品牌。 这让华龙公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业务开始开始处处受阻。 华为公司为此不得不裁员。 除了一些必要的技术人员之外,其余的人员大多被裁退。 整个华龙公司只剩下了二十多个员工。 苏楠和龙震飞商量了一下华龙未来的发展方向。 华龙公司不能再大面积扩张了,必须找好主攻方向。 二人研究后决定,主要经营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专业的交换机了(pbx)技术。 这方面国内还是一个空白。 如果能填补这个空白,华龙公司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巨大的发展。 接下来,龙震飞将主要的研发资金都用在了研究小企业交换机技术上。 由于有了之前交换机的技术积累,所以,研究很快就获得了突破。 而随着pbx交换机的研制成功,华龙公司也渐渐有了起色,渡过了之前的困难期。 与此同时,苏楠投资的平康公司却发展得十分迅猛。 马月折利用自己的人脉,一通操作之下,平康公司在成立的当天就揽下了第一笔业务。 深城商务局下属一个企业的全额保险。 只这一笔业务,平康公司就进账上千万人民币。 现在是八十年代,上千万人民币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平康公司一炮而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马月折又凭着自己的人脉揽下了几笔业务。 短时间内,平康公司直接进账三千多万。 这个业绩,是苏楠和马月折都没有想过的。 保险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啊! 这三千多万,几乎全都是净收入。 如此一来,平康公司一瞬间成为了国内少有的大型保险公司! 按照约定,除了留下一部分资金做平康公司的发展资金。 苏楠和马月折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七百多万。 苏楠一夜暴富!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