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帝抿了一口茶,半晌后问道:“会不会是圆心大师,算错了……” “不可能。”皇太后摇摇头。 “圆心大师可是得道高僧,从未出过错。” “他所推算的天机,这么多年来,哪个都是应验的。” “我们只能信其有。” “尤其是那句‘福星在,北梁兴’,我们只能信,不能去尝试。” “万一出了差错,国家动乱,百姓受苦。” “到时候,哀家百年后还有何颜面去面对你的父皇,面对北梁的列祖列宗?” “儿子知道了。”明德帝点点头。 “皇帝给唐晓晓和昱儿赐婚,但又为昱儿封王,不知是何意?”皇太后直接问道。 他们母子之间,没有嫌隙。 有什么话,都可以直接询问。 明德帝明明是个多疑的性子,但是对自己的母后却十分信任。 “此事,儿子怀疑和昱儿有关。”明德帝说道:“儿子早就宣布了唐晓晓的身份,他自然也知道。” “如今却口口声声的求娶,果然是长大了,有了心思。” “儿子如今还健在呢。” 皇太后点点头:“昱儿是有些沉不住,论性子不如老七,论才能,不如老九,论果决,不如老十二。” 幸而他有个心机深沉的母后,不然早就无法立足了。 “众目睽睽下,大家都撞见了他们二人苟且,赐婚最起码表面上可以平一平那些流。”明德帝又说道。 “而且,儿子也想过了,既是北梁福星,那只要人在北梁就好,不一定非要为后。” “做个王妃也是一样的。” “老六不是一心要求娶吗?那儿子就满足他。” “看他接下来还有什么路子。” 皇太后再次点点头:“嗯,你心里有数就好。” “郭家赏花宴,郭家和唐卿卿都受了委屈。既然不处罚唐晓晓,就赏郭芸芸和唐卿卿吧。” “母后顾虑的是。”明德帝点点头。 “对了,定国公一家,大概什么时候能回京?”皇太后问道:“哀家和定国公夫人,已经许久未见了。” “年底之前就能回来了。”明德帝说道:“这十二年来,多亏他们了。” “九月之前吧。”皇太后说道:“哀家瞧着卿卿那丫头,颇有定国公夫人年轻时的风采。” “定国公夫人若是亲见,定然喜欢的很。” “所以,让他们赶在老九和卿卿成婚之前回来吧。” “好。”明德帝点点头:“儿子会派人告知的,让他们务必赶快收尾,回来参加沉儿和卿卿的婚宴。” “虽说昱儿此事办的不妥,但下个月的大婚,别太寒酸了。”皇太后嘱咐道:“毕竟是天家颜面。” “儿子知道。”明德帝点点头。 聊完正事儿后,母子两人又聊了些别的事情。 明德帝这才起驾去了翊坤宫。 很快,到了三月二十八,顾昱封王的日子。 一大早,吉服就送来了。 顾昱看着封王的吉服,脸色阴沉沉的难看。 可就算再不情愿,到了时辰后,他还是乖乖的换上了吉服,然后按照流程,和个提线木偶似的。 拜见明德帝的时候,脸上虽然带着笑意,但一看就是强挤出来的。 若非在人前,燕茹菲都想直接给顾昱一巴掌了。 她千叮咛万嘱咐,怎么又当耳边风了? 雷霆雨露,皆是皇恩。 无论给你什么,你都该笑脸相迎,拉个脸,挤个假笑,给谁看呢? 果然,明德帝的脸更阴沉了。 都没等到顾昱走完流程,明德帝就直接离开了。 顾昱站在底下,袖袍下的手指捏的死死的。 给自己封王就算了,还在这种场合转身就走,他心里到底是没有自己这个儿子。 既如此,自己也不必犹豫了。 反正,天时地利人和,皆在自己手中。 既然他不愿意给自己想要的,那就自己去争取。 这一刻,顾昱的心里打定了主意。 封王草草结束。 回到未央宫后,燕茹菲对着顾昱发了好大一通火。 顾昱难得的没有辩解,只是垂头听着。 也不说话。 燕茹菲心头的火气更大了。 最后,母子二人不欢而散。 之前圣旨册封的时候,并没有给封地,也没有给王府。 今日,给补了一个王府。 顾昱离宫后,便回了端王府。 是一个荒废的伯府临时改建的。 无论是面积,还是规制,都和真正的王府有着天差地别。 顾昱深吸一口气,再深吸一口气。 碧萝走过来:“王爷,房间已经收拾好了,您请移步。” 顾昱强压着心中的不满,跟着碧萝进了主院。 主院看起来很小。 还不及他外祖的国公府。 顾昱心底的火气,越来越盛,脸也越来越阴沉。 “沈平呢?”顾昱问道。 “还未回来。”碧萝走在前面,撩起帘子。 “等他回来后,让他立刻来见本王。”顾昱憋着一口气,走进屋子里。 还好屋子里的装饰不错。 符合王爷的身份。 他不知道,这些都是燕茹菲和燕青越私底下给他添进来的。 “是。”碧萝点点头。 “王爷,下个月初八就是您大婚的日子,奴婢想问,王妃的院子安排在何处?”碧萝又问道。 “你看着安排吧。”顾昱说道:“别落人话柄就行。” 碧萝闻,心里登时有了数。 很快,便到了四月初八。 唐晓晓穿着大红嫁衣坐在床边,林婉手里拿着一把梳子,轻轻哼着梳头歌。 林婉的声音很温柔,很好听。 但唐晓晓一句都没听进去。 她对身上的这身嫁衣很不满意。 本来,她是可以穿凤袍的。 不过没关系,她是北梁福星。 就算之前郭家的事情败露,皇上不是也没追究吗? 可见她这个身份的重要。 既然她是北梁福星,那么她嫁给谁,谁将来肯定就能成为皇上。 这个王爷,肯定只是暂时的。 想到这里,唐晓晓的心里突然舒坦了许多。 她等得起。 等到林婉给唐晓晓梳完头,又嘱咐了几句。 唐晓晓心不在焉的“嗯”着。 很快,吉时到了。 本来,应该由唐泽明背着她上轿,但唐泽明瞎了。 顺延唐泽月,也病了。 唐泽松更是病秧子。 所以最后,落到了唐泽间的头上。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