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并未因房玄龄的话恼怒,因为他能感受到房玄龄跟其他官员不同,是真的在为他着想。 一个为他着想的臣子提出自己的想法,他怎能去怪罪? “玄龄,你此前没了解过什么叫经济流通,故此才会有此疑问。” “一旦你真正去了解,就会明白朕做得一点都不过分。” “你看,克明就没反驳朕。” 此话一出,房玄龄的目光立刻转移到自己的老友身上。 对啊! 这个老家伙,自方才明白什么之后,便一直未曾说过话。 房玄龄可没忘记,李世民说过他知道什么叫经济流通。 看来,问题就在这个经济流通上面! 杜如晦没想到李世民又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面对好友埋怨的眼神,无奈解释道: “房大人,陛下所不错,此事关乎重大,做得过些是值得的,一些风险当然也要去承担。” “就好比当年我们跟随陛下打天下时,什么时候打过必胜的仗?” “想要得到什么,当然也得先把风险承担起来。” “哈哈哈哈!”李世民龙颜大悦:“好,克明说得好!” “当初打天下,朕什么时候打过必胜的仗?” “一些风险和阻碍罢了,子安提出的经济流通,值得朕承担这些风险,清理掉一切阻碍。” 他霍然起身,眼中闪烁着当年征战时的锐利锋芒。 不怪他如此坚定,实在是陈衍给他们描绘的经济流通带来的好处太多,一次次地流通,代表着百姓即将迎来新的天地,代表着大唐将真正强盛。 房玄龄沉默着没说话,在不了解经济流通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还是先不要继续劝说的好。 当然,他现在依然觉得没必要承担这部分风险。 毕竟渭南县就在长安旁边,可谓是天子脚下。 只要李世民想,那渭南县无论怎么样都会在掌控之中,何必硬要把它赐给太子做封地呢? 似乎是看出了好友的想法,杜如晦轻声解释道:“陛下是想让渭南县从财政、税收、人员调动,包括守军,一切的一切都不允许任何人插手。” “太子乃储君,陛下自然信任,渭南伯乃提出计谋之人,肯定要安排他去证明自己,犬子早已进入朝堂,有为官的经验,故此安排他去辅佐渭南伯。” 这下,房玄龄彻底明白了两人口中的到底是什么样一片战场了。 那真是从上到下,给陈衍打造了一片完美的战场。 难怪必须要把渭南县赏赐给太子做封地。 房玄龄不得不感叹,陈衍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居然如此不一般。 居然能把一个位置极其重要的县完全交给对方。 李世民微微点头,算是承认了杜如晦的话,随后道:“克明,你先给玄龄说说何为经济流通吧,免得玄龄依旧蒙在鼓里。” “且慢!” 房玄龄突然开口,李世民和杜如晦疑惑地看向他。 然后两人就看见他无比郑重地拱手道:“陛下,臣记得,那渭南县的主簿之位应当可以有两个吧?” “实不相瞒,臣有一犬子名叫房遗直,这些年做官倒也有几分样子,臣觉得,他挺适合主簿之位的。” 李世民:“......” 杜如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