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最终,他还是停止猜测,决定亲自端盘上餐,走进李天的包间,和其结识一番。 看着陶海彦恭敬谨慎地坐下。 李天笑了笑,继续吃着酿蒸松叶蟹。 一边吃,他一边直截了当的问道:“陶掌柜,现在股市繁荣,你怎么会想在这长乐街开如此高端的酒楼呢?” “呵呵。”陶海彦笑了笑,含糊不清的答道:“其实鄙人不擅长经营,股市又太过复杂。” “所以鄙人不敢轻易涉足,赚那复杂钱,只好来赚点辛苦钱了。” 李天闻,不禁赞叹这陶海彦老狐狸。 说实话,现在大周的股票交易市场毫无规矩可。 所以流程非常简单。 即便是三岁孩童,都能搞明白。 在这种情形下,但凡有点钱的人,都可以参与这场金融狂欢。 这种时候,说自己不懂股票,不赚这份钱的人。 不是蠢,就是聪明绝顶。 而陶海彦能把这家酒楼经营的如此红火,明显不是蠢货。 于是李天指出:“看来,陶掌柜对目前的繁荣有自己的见解啊!” 说着,他放下筷子,转头问道:“陶掌柜,不妨讲一讲,你对目前股市繁荣的看法?” 看着李天和唐含雪放下筷子,陶海彦没有立马回答。 他先起身,将他们用过的小碗收拾到餐盘上。 这才笑着说道:“鄙人只是一介愚夫,何来的见解啊?大人见笑了。” 语毕,他转身将餐盘递给外面守候的店小二。 然后接过另一个餐盘,送到李天和唐含雪面前。 餐盘上放着两个小碟。 碟子里共有五道小菜。 陶海彦对这五道菜一一作了介绍。 “这是鲅鱼拌青菜,这是蒜蓉扇贝粉,这是手打牛肉丸,这是五香煮牛舌,这是黑鱼花椒。” 虽然这些菜不是什么传统的珍馐美味。 可制作起来,却十分麻烦。 品尝着美食的李天知道,陶海彦这种模棱两可的反应很正常。 因为对方还不清楚自己的政治立场。 万一他预判错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说了什么令他不悦的话就不好了。 对此,李天开门见山的说道:“其实陶掌柜不入股市,已经表明你的态度了。” “手做出的决定,向来比用嘴做出的更加真实。” “我没说错吧?” 陶海彦闻,连忙称是。 然后,李天继续说道:“我想听一下,陶掌柜对于目前繁荣的看法。” 听到这话,陶海彦还是犹豫了。 他犹豫了下,问道:“敢问大人贵姓?” “免贵,姓唐。” 李天眼都没眨,直接说道。 这直接让离开皇宫,身后也没随从的皇后唐含雪难得娇俏了一次。 娇嗔的对李天翻了个白眼。 引得李天忍不住抬脚,在桌底下碰了碰她的小脚。 而另一边。 听到李天的回答。 陶海彦倒吸了一口气。 这个答案,算是他预料范围之内。 但是…… 姓唐! 在大周,姓唐的人不少。 可放眼整个大周上层,姓唐的人当中,最矜贵的莫过于皇后母族了。 当初皇帝落水抱恙后,为了稳固皇权,就先排挤走了先皇安排的首辅,换上了最为信任的皇后生父,当今国丈唐孝仁。 因此,帝国得以稳固发展。 而其子唐延,更是率领舰队远赴土耳斯帝国,和敖彼得皇帝谈笑风生。 谈笑间,让陛下下定决心,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远征。 在陶海彦的印象里。 唐家这个大周的顶级豪族,在刑部和户部的斗争里一直保持中立。 所以,如果面前此人是唐家人的话。 陶海彦觉得,他应该可以对眼前繁荣背后的危机畅谈一番了。 于是,陶海彦重新坐下。 对李天问道:“唐大人可知,从前这片土地上,从秦代开始,每个王朝为何一直保留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吗?” 这个问题,无人不知。 李天答道:“因为商人的性质决定他们不可控。” “并且,还有个朴素的原因。” “那便是商人多了,种田的农民就少了。” “民以食为天,因此历代君王都会重农抑商。” 陶海彦闻点了点头,开口道: “大人说的对。” “而鄙人担忧的,正是这个……” 听到这话,虽然李天知道现在股市繁荣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可是,他并非想听陶海彦重复一遍正确答案。 而是想听听陶海彦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 所以他对陶海彦的回答没有作表态,而是微微颔首,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只见陶海彦解释道:“当然,鄙人不是说圣上会重启重农抑商的政策。” “毕竟发展工商业带来的富强繁荣,是真实存在的。” “圣上雄才大略,当然不会因噎废食。” 不! 李天闻,摇了摇头。 对于这点,他和陶海彦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 在他眼里,自己当初一个不小心,导致那群背刺自己的佞臣把大周带到了近代。 那时,他就明白大周的持续发展是没法改变的结果。 这是历史的大趋势。 在历史的车轮前,君王和普通人没有去区别。 全是螳螂。 只是他是较为大只的螳螂罢了。 若要螳臂当车,也会上断头台。 不过陶海彦由于历史局限性,说错了过程,可结果是没错的。 李天的确不会让历史倒流,重启重农抑商。 思绪流转间,李天又听到陶海彦说道。 “圣上虽然不会重农抑商,可面对股市,我猜测圣上应该会做出类似思路的事情。” “理由很简单。” “因为大量财力物力全流入了股市,以及有关领域。” “这势必导致别的领域的工商业没法均衡发展。” “以圣上的雄才大略,一定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届时,圣上很可能会出手限制股市发展。” “甚至用当初对待商人似的方式,对待股民和券商。” 李天闻有些无语。 他当然会对股市进行一些限制。 可他做事才不会这么糙。 比起粗暴无脑的手段,他更喜欢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事情的走向。 不过李天也明白,突破历史局限性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陶海彦可以预见将来的大致走向已经挺好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