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过孟家轩,他能给我母亲看病就太好了。” 王玲的脸色逐渐阴转晴。 蒋廉很惊讶地看秦云东。 他从来没有找孟家轩说丈母娘的病,秦云东怎么公然撒谎呢。 秦云东用脚踢了蒋廉一下,暗示他一定要配合。 反正孟家轩就在临江市,无非是回去补救,不耽误给王玲的母亲看病就行。 蒋廉听话地低头喝酒,算是默认此事。 秦云东拿起王玲的酒杯: “嫂子,我听老蒋说过不止一次,他当年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大小事务全是你母亲操持,他一直都很感激。现在岳母生病,他怎么会不挂念在心里。” “算他还有良心。” 王玲眼圈发红地瞟了蒋廉一眼,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蒋廉也被秦云东说得有些愧疚。 他确实说过以前是丈母娘帮忙照顾孩子和家庭,现在想想丈母娘病了,他的确应该有所回报。 只是他脑子里都是临江市的工作,把丈母娘的病忽略了。 秦云东又给蒋廉倒了一杯酒。 “老蒋,嫂子说的也有道理,咱们工作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里人过得幸福,但幸福的基础是表达感情。你闷在心里不说是不对的,今后既要好好工作,也要拿出时间和精力投身在家里,工作和生活不能顾此失彼,要能均衡。” “是的,我检讨,以前是我做得不够好,今后我一定改正。” 蒋廉没有再辩解,拿起酒杯一口气喝完。 王玲很感动秦云东说得入情入理,也很高兴蒋廉能当着她的面如此痛快接受批评愿意改变。 “秦书记,您别说老蒋了,我做得也不好。脾气来了就冷冷语,对老蒋不温柔体贴。他去临江那么久,我一次都没去看过他。想想我做得真是过分……” 王玲开始为蒋廉说好话,也主动做自我批评。 蒋廉沉默片刻,终于开口:\"小玲,对不起,这些年我确实忽略了你们的感受。\" 王玲眼眶湿润:\"我不是要你放弃工作,只是希望你能多关心一下我和孩子。\" 秦云东满意地点点头。 “你们的态度都很好,夫妻嘛,就是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老蒋为工作付出,是为临江全市人民负责;嫂子为家庭付出,维系家庭美满和睦。我自告奋勇做监督人,今后你们谁做得不对,我就要严肃批评了哈。” “那敢情好,我巴不得秦书记能监督哩。” 王玲破涕为笑。 秦云东趁热打铁,主动表示代替蒋廉参加后面两天的会议。趁着双休日,让蒋廉带着王玲和孩子去郊外转一转,巩固双方达成的共识。 “云东,你出国多日很疲惫了,我怎么能让你代我开会,还是我来……” “老蒋,别争了,这次会议没有什么意义。你是临江市的擎天白玉柱,你的家庭美满,工作稳定发挥对临江市非常重要,对我也很重要。我是一把手,就这么定了。” 与此同时,鲍乾清和伍东、省商会霍企天会长在商会的会所里吃饭。 鲍乾清的心情已经恢复过来,他和霍企天谈笑风生。 但伍东一直闷闷不乐很少插话。 很明显,他还没有从下午和秦云东的论战的挫败感中解脱出来。 “鲍乾老,我听说您要组建房地产投资集团,不知道掌舵人是哪位?” 霍企天陪笑为鲍乾清换了一杯茶。 “有几个候选人,现在还没有确定。” 鲍乾清不动声色地回答。 “鲍乾老,我给您推荐一个人吧……” “你?那怎么行呢,房地产投资集团是要掌管全省的房地产大势,你们商会都是中小企业,哪里担得起这么重要的岗位。” “您老误会了,我推荐的不是商会里的人。” “谁?” “龙都经济研究中心一级研究员丁苗雨。” “丁苗雨……没听说过。” “丁苗雨是名牌大学金融博士,在鹰国金融街工作三年,善于使用金融手段进行组合投资,可以把一块钱魔术般地转变出一百块。因此,别看她是女的,却获得了鹰国金融领域很多赞誉。” “有点意思……她多大年纪,现在是什么情况?” “丁苗雨四十多岁,现在已经回国,暂时就职龙都经济研究中心,她是一级研究员。” 龙都经济研究中心是权威机构,能在那里担任一级研究员,足以说明她的能力。 “这样吧,你尽快安排她来见面谈一谈。” 鲍乾清对于钱生钱的人才很有兴趣。 房地产投资集团听上去名头不小,其实掌握的现金流并不大。如果想控盘一个省,现有的资金还远远不够。 如果有人能把资金扩大一百倍,鲍乾清当然求之不得。 “的嘞,我明天就给她打电话。” 霍企天很高兴地连声答应。 看到霍企天那么开心,鲍乾清有了些许狐疑。 “企天,你怎么会认识这样顶级专家,其中不会是有什么猫腻吧?” “我哪敢给您玩什么猫腻啊,事情是这样的,咱们国家有一个顶级猎头公司一直都盯着这些头部人才,他们只要完成一个人的签约,就能获得客观收入。我们商会也在和这家猎头公司合作,所以我才知道丁苗雨这样的人物。” 猎头公司每完成一单合约,他们就能收入人才年薪的百分之十佣金。 头部人才都是高额年薪,假如年薪是一千万,他们一次就能拿到一百万的酬劳,这比做企业更能轻松赚钱。 听完霍企天的讲解,鲍乾清摇头感慨: “现在真是世界变化快,当个人才中介居然也能赚大钱……伍东,你还在想秦云东的事?” 他转头看沉默不语的伍东,才发现他一直都心不在焉。 “我在复盘下午和秦云东的论战,到现在我都不明白。明明是我占据上风,怎么就稀里糊涂被秦云东打败了?” 伍东挠挠头,叹口气。 鲍乾清哈哈大笑。 “你败就摆在太聪明了。如果你只保留三分聪明,你就前途无量了。” “首长,此话怎讲?” “聪明人都太乐观,不给自己留余地,这才容易被打击。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