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魏国和赵国这对曾经的盟友彻底决裂,三晋联盟名存实亡。要知道,三晋联盟可是魏国称霸的重要基础,联盟一散,魏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变得很尷尬了。
其次,魏国在这场战爭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国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而且,吴起在楚国的成功变法,也让其他国家看到了变法的好处,纷纷效仿,魏国的优势不再明显。
除了和赵国的矛盾,魏武侯和齐国也產生了摩擦。
公元前 390年,齐国攻占了魏国的襄陵,这让魏武侯很没面子。后来,虽然田和拜託魏武侯替他向周天子请封诸侯,魏武侯也帮了这个忙,可两国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时不时就会爆发一些小衝突,关係一直很紧张。
在国內,魏武侯的用人政策也出现了问题。他不像他爹魏文侯那样重视人才,礼贤下士,而是更倾向於任用自己的亲信和贵族。
这可把一些有才能的人给得罪了,他们觉得在魏国没有发展的空间,於是纷纷离开魏国,去其他国家寻找机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吴起。这吴起,那可是个军事天才,在魏国的时候,为魏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创建了威震天下的魏武卒,把秦国打得不敢东出。
可魏武侯却不太信任他,在任命相国的时候,没有选择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吴起,而是任命了田文。
这让吴起心里很不平衡,他去找田文理论,问他凭什么当相国。田文也不含糊,列举了自己在君主、百姓、大臣等方面的优势,把吴起说得哑口无言。
后来,公叔痤当上相国后,更是嫉妒吴起的才能,想方设法地排挤他。他设计让魏武侯对吴起產生怀疑,吴起害怕被魏武侯杀害,只好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这对魏国来说,可真是个巨大的损失。吴起在楚国进行了变法,让楚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了魏国的一大劲敌。魏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优势,就这样被自己一点点地削弱了。
魏武侯在位期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魏国还是很强大,四处征战,开疆拓土,可实际上內部已经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他的一系列决策失误,让魏国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为后来魏国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只能说,魏武侯这一手好牌,打得那叫一个稀烂,把魏国的大好局面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