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里,他们明显更倾向于相信,这是宋子玉在看见李天推出调查员以后,进行投机。 这才构建了调查员组织这样一个让豪绅觉得丧心病狂的存在。 而有关组建调查员组织的事情。 之前也重复了很多次。 当初宋子玉在办此事的时候。 李天就曾问过他,是用什么身份和立场去做此事的。 如果宋子玉当初回答是用陛下的名义去做此事。 那李天一定会限制宋子玉的行动,以免他在借助皇权的过程里,过早引起皇帝跟豪绅之间的矛盾。 可在李天许可的范围内,宋子玉将得到李天绝对的支持。 而与之对应的。 当宋子玉选择用资产阶级的身份去做此事的时候。 李天就不会干预宋子玉任何。 因为这全是资产阶级在历史进展里自行触发的结果。 跟皇帝本人无关。 可与此同时。 李天也不会给宋子玉任何帮助。 最多在宋子玉偶尔借助皇权,狐假虎威时,保持暧昧沉默的态度。 像个渣男似的,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如果钱洪泽真要彻查。 他最多查到陶海彦那一步。 毕竟宋子玉最初可以团结京都的工商业主,皆因陶海彦给他提供了帮助。 但当钱洪泽查到陶海彦那一步后,会不会再进一步,怀疑李天的立场? 其实这个概率很低。 因为李天和陶海彦虽然有关系。 可他们在明面上的关系,并没有实际的那么密切。 相反,陶海彦在股灾以后,是帮助过钱洪泽的。 所以,此刻的钱洪泽更倾向于把陶海彦当成自己人。 要是他调查出陶海彦的问题。 在把陶海彦当成自己人的情况下。 大概率他会直接找陶海彦谈话。 届时,只要陶海彦一口咬定这是想弥补股市救济,而做出的行为。 无论如何钱洪泽也怀疑不到李天头上。 毕竟,这个调查员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起到间接救市的作用。 陶海彦推动组建调查员组织,也算无可厚非。 面对这种状况,钱洪泽只会觉得自己手下的人出现分裂。 形成了以工商业和金融为利益根本的团体,还有以豪绅阶级为根本的官僚。 面对这种局面,以钱洪泽的个性,他一定会居中调和,努力缓解双方的矛盾。 而他一旦走出这一步。 那他这个首辅将会站在豪绅和工商业主之间。 并非单纯站在豪绅的阵营。 这种脚踏两条船的行径,无疑会进一步把水搅浑。 届时,他们想查明真相,就更困难了。 当然了,李天也不指望这个秘密可以隐瞒一辈子。 但只要宋子玉可以确保,他们二人的秘密在李天真正制裁了豪绅,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改革,并在动荡里升仙之前,不会暴露。 至于事成以后,豪绅们会怎样想,那就不是李天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你都升仙了,还怕地主阶级的愤怒反击? 届时,即便李天落到众叛亲离的程度。 他也能凭借自身的武力解决所有问题。 在绝对的武力压制面前,不说所有阴谋都是笑话。 但起码,政治游戏的规则,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的。 但是… 想到陶海彦,李天想起自己近期安排他帮自己做了件不干人事的事。 只是在他安排下去那件事以后,就一直没再过问。 此时的李天,倒是有点好奇,那件事的进展如何了。 李天所谓不干人事的事。 其实就是让陶海彦假借帮助石强的名义,引导石强去做一些李天不方便亲自干的事情。 当陶海彦遇到石强,知道其困境以后。 他便让石强修书一封,给武当教的教主讲述事情的经过,并游说其成立一个公司。 以及在土澳投资开办药材种植园。 并用这种比较隐蔽的方式,帮助土澳流放的武当教弟子。 在收到石强的来信以后。 武当教教主先是震惊石强居然从土澳偷渡回来了。 但在得知石强现在在陶海彦的庇护下,他倒是放心了许多。 现在的大周,股灾的事情已经被拱到了风口浪尖。 即便是他们这种武林人士,也难免受到影响。 当然了。 武当教掌门也知道陶海彦这个长乐街九大掌柜之中,地位最超然的存在。 在他的印象里,陶海彦此人不光在户部救济股市的过程里,帮了内阁首辅钱洪泽许多忙。 而且他跟皇帝好像也有一些云里雾里的交情。 可以说,这是位在京都手眼通天的角色。 加上他道家学派的成员身份。 和信奉道教的武当教也可以攀上一些远亲。 所以武当教教主还是选择相信陶海彦。 只是考虑到西厂的监视。 武当教主也不会亲赴京都,成立公司。 于是他委托陶海彦和石强,全权代理土澳公司的成立。 为此,他还在武当教的地窖里,挖出了三十万两现在市面上非常紧缺的现银,交给陶海彦代为运作。 收到这笔钱的陶海彦暗叹一声。 要是在过去,他倒不介意趁机跟武当教教主搞好关系。 毕竟武当教再怎么说也是大周境内数一数二的门派。 搞好关系,之后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帮忙。 只可惜。 陶海彦有李天的命令在身。 对于武当教主的信任。 他只能道一声抱歉了。 武当教的三十万现银,是陶海彦派人运来的。 所以,陶海彦甚至比石强还要先一步知道武当教主那三十万两到账的消息。 然后,他才通知了石强过来。 当石强听说武当教主来信跟钱以后。 他立马兴奋的施展轻功。 一路从醉云楼的大厅狂奔到顶楼,陶海彦办公的包厢里。 也多亏醉云楼没有西厂的人 否则陶海彦都不知道如何解释自己这里会有武当教的流放犯了。 等他走进了陶海彦的包厢,首先看见的。 正是陶海彦手下从武当教押解而来的三十万两银子。 接着,他听到陶海彦一边朝自己走来,一边说道。 “来,看看,这是你们教主给你的回信。” “上面应该说了,他给了你三十万两现银的事情。” “你可以比照信上的内容,清点一下这些银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