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知,这是为什么?” 李天想了想,答道:“因为这虽然是无为而治,可却是无为而不能治的情况,对吧?” “然也。”宋子玉说道:“之所以有国家,之所以有朝廷,在黄老之学看来,就是为了阻止无为而不能治的情况。” “在以前,无为而不能治的情况,囊括组织整个中原大地的部队抵御外敌,包括兴修大规模水利工程来治理江河泛滥。” “以及组织优秀的人员修订立法,维持民间治安,包括指点农业发展,避免武林人士制造恶性事件。” “甚至预防内乱,防止野心家为了个人的利益发起内战,包括长线调度粮食,救济国家内部出现的饥荒等等。” 总结了在黄老之学眼里,属于无为而不能治的局面后。 宋子玉又说道:“而现在,朝廷必须得组织这种由于经济无序而出现的恶行问题。” 说到这儿,宋子玉轻叹一声。 他说道:“可惜,法家虽然的确想解决目前的问题,可他们解决问题的手段却错了。” “这种错,是扎根在他们的思想里,难以摆脱。” “所以在进行过尝试以后,草民便放弃了和罗宾、法家合作的念头。” 李天点点头。 确实,以他的经验来看。 曾黎干涉经济的方法的确太过粗糙了。 虽然法家的目的是好的,可总是干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李天没有询问宋子玉应该怎样解决目前的问题。 毕竟他自己就知道这个答案。 但他并不打算马上解决问题,而是想在不使大周伤筋动骨的前提下尽量给自己争取利益。 在他眼里,但凡这场危机不使大周彻底走向衰落,那就是能接受的。 至于股市崩盘以后,会不会有投机客堆在高塔,一跃而下。 在李天看来,那些投机客的命压根不值一提。 他们死就死了,无所谓。 而另一方面。 其实在来以前,李天就通过西厂番子的叙述,还有自身的经验,断定宋子玉是个治国能臣。 他知道宋子玉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也可以推动大周发展。 可他更想知道,宋子玉的立场。 他想知道,对方会不会成为自己升仙道路上的阻碍。 所以他停止了刚才的问题。 反问宋子玉道:“既然你觉得国家的存在,是为了处理无为而不能治的情况。” “基于这点,国家在平时需要无为而治,积累威望。” “那朕还有个问题,非常关心。” 听到李天只听了一遍,就捋顺了他的意思。 其理论基础,甚至远超法家第一经学家罗宾。 宋子玉心下佩服。 于是他对李天行礼道:“陛下请讲,草民一定如实回答。” 李天闻点了点头,他问道: “你在罗宾离开以前,曾和他发生了一点矛盾。” “矛盾的中心,是为民和为国的争论。” 宋子玉闻回答道:“国,是民来构成的。” “为国,首先就得为民。” “所以,即便我们要做什么百姓抵触的事情,也得尽量用让百姓接受的方式。” “法家的做法,简直太粗糙,太将百姓当成草芥了。” 听到这话,李天不禁颔首。 确实,法家流派很像马基雅维利式的群体。 他们崇尚本恶,觉得大部分人,尤其是在儒家引导下已经扭曲堕落的人,全是刁民。 为了让国家按正确的道路发展,他们必须用强权迫使他人前进。 在他们眼里。 尊重、教化百姓,润物细无声的指引。 那些全是妇人之仁的操作。 同时,也势必失败。 法家什么都好,就是基于本恶的理论做法,有点问题。 当然。 李天也不怎么认同儒家和黄老之学所崇尚的本善论。 儒家觉得,人性本善,所以人们是能用教化的方法逐渐引导到好的方向。 黄老之学则觉得,人性本善,所以坚持无为而治,大部分情况下,百姓都会自主的把国家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些想法在李天看来,跟法家一样有问题。 善恶,原本就是人类在后天定义的概念。 可人性,是先天存在的。 用后天定义先天的存在,用善恶来判定人性,在李天眼里,是绝对得不到准确答案的。 争论人性究竟是善是恶,此事本就就存在问题。 当然。 李天并不打算干涉宋子玉的想法。 就像他从不会去说服曾黎那些人,让他们的施政手段温和一些似的。 李天只说道:“朕要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跟你背后的学派用独立的身份,加入大周政坛。” “让你们不用变成法家的附庸,也不用被儒家掣肘,你们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什么? 宋子玉闻,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他不是对当官感兴趣。 而是对李天的话感兴趣。 他好奇的看着李天,说道:“陛下,法家之所以可以在大周上层跟儒家分庭抗礼。” “皆因他们的成员是由改革派系官僚衍生出来的。” “在这以前,他们和儒家士大夫一样,经过寒窗苦读,通过科考,混迹在官场。” “他们在儒家的条框里行事,沿途披荆斩棘,才走到了如今的位置。” “而我黄老之学不寒窗苦读,不修四书五经,更不参加科考,我们何德何能可以当官?” 李天闻笑了笑。 他戏谑道:“你倒是想得开。” “明明刚刚还在吐槽法家的手段粗糙,现在倒夸赞起他们了。” 李天的话,让宋子玉稍显傲然。 他微微昂头说道:“草民对事不对人罢了,法家有错的地方我就唾骂,法家优秀的地方我也会称赞。” “我不会被因为不喜,就一股脑的诋毁他们,无视他们正确的行为。” “行了行了!”李天打断了宋子玉的叙述。 他说道:“朕准备改革官僚体系,将吏的地位提升到几乎等同于官的地位。” “朕对吏的选拔,只考取策论,并不考取经义。” “而他们的职位,也更稳定于官员。” “具体到工作,官员主要负责宏观的政事,吏员则负责执行具体的事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