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他不能苛求太多细节。 于是他又开口问道:“那你对于目前股市繁荣,以及繁荣中参与投机的人,有什么看法呢?” 投机…… 投机取巧? 听到李天用这个词语定义那群股民。 陶海彦大致明白李天和自己的态度一样了。 于是他毫不留情的说道:“那群家伙,也许不是傻子。” “可全被贪婪蒙蔽了双眼。” “其实许多人都清楚,这场繁荣一定会破灭。” “可问题是,大家都不知道会在何时破灭。” “所以,许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 “他们在赌,赌自己可以在股市繁荣破灭前的最后时刻抽身。” 李天点头。 然后,他接着问道:“那你认为,在繁荣破灭以后,有多少人可以成为赢家?” “极少数!” 陶海彦果断道。 顿了下,他组织语,把自己在长乐街开店后的感悟讲了出来。 “现在的股市,正吸纳着大周各地的银钱。” “而只要股市还可以吸钱,又没有干预的话,就可以一直持续这种繁荣。” “等到股市没有钱吸纳,那繁荣就快破灭了。” “大人……您觉得在目前股市吸纳了绝大部分钱的情况下,可以有多少人独善其身?” 李天闻笑了。 那些在股市里试图投机的股民,只算作第二层。 他们以为现在的股市,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却不知。 股市这种玩意,只有在绝大部分人都没法独善其身时,才会破灭。 随后的时间里。 李天一边吃着呈上的美味菜肴,一边和陶海彦聊着。 唐含雪偶尔也会插上几句话。 一个时辰后,李天才慢悠悠的品尝完最后一道汤品。 对于陶海彦这个人,李天还是挺满意的。 虽然李天知道,这家伙在此处开店,就是想钓京都里的达官贵人,渴望飞黄腾达。 可他并不是只会投机取巧的人,不然的话,此刻就该在楼下了。 对于经济问题和金融市场,陶海彦还是有些自己的理解的。 因此,李天觉得此人应该能用一下。 但是…… 如果李天是一个一心为国,希望成就霸业的皇帝。 那他或许会直接征辟陶海彦为官。 可是,他可是个非主流的昏君啊。 他在让大周繁荣以前,首先想的,是实现自己升仙的目标。 所以他必须压制国运的发展。 而让陶海彦这种人进入朝廷,参与经济发展,那李天就别想压制国运了。 所以,陶海彦能用。 可必须让他在升仙以前,尽量少提高国运。 最好,可以把他转化成一颗降低国运的棋子。 有了这个打算后,李天当即问道:“陶掌柜,你对入仕可有兴趣?” “入仕?” 陶海彦闻,有点茫然。 他苦笑道:“鄙人已经岁数不小了,也没有自幼寒窗苦读的基础。” “没法参加科举,也没法进入国子监,应该不可能入仕了……” “不是让你做官,而是为吏。” 李天解释道:“我可以这样说,陛下那里有一个想法。” “便是提高吏的地位,给吏更多的权力,掌握一些政策的具体执行权。” “而让做官的专门负责制定政策。” “陶掌柜若是想入仕的话,我倒是能帮你打点一二,令你起步比旁人好一些。” 公务员制度变革,将事务官和政务官分开,是李天早期就有的想法。 这项政策本身不存在好坏,究竟会引发什么结果,完全看人,有很大的可控性。 所以李天打算把他纳入刑部和户部斗争计划以后,第二批降低国运的计划里。 听到这话,陶海彦有些心动。 但他还是有点迟疑。 毕竟那些做官的一直很傲慢守旧。 即便这项变革可以进行,而唐家人也可以把自己推到高位。 但枪打出头鸟。 面对文臣们的围攻,陶海彦作为高阶吏一定会变成众矢之的的。 而要是闹到陛下那里去。 面对陛下的权威,唐家人真的能保住自己吗? 唐家是皇亲国戚没错。 可和陛下相比,还是不值一提啊。 但就在他犹豫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道惊讶的声音。 “陛下,您怎会在此?” 陛下? 对于钱洪泽,陶海彦当然是认识的。 因为在钱洪泽看来,现在的股市繁荣是自己亲手缔造的。 虽然他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操作会这么猛。 而因股市繁荣而衍生的长乐街,以及长乐街上的店铺,当然也是他的政绩。 为了跟人炫耀自己的政绩。 钱洪泽甚至禁止自己的手下冲长乐街的商家伸手。 因此,在大周的商圈里,长乐街倒是成了吏治最清明之地。 而这其中。 陶海彦的“醉云楼”,作为长乐街最豪华的酒楼。 更是被钱洪泽当做一颗值得被陈列、对外展示的明珠。 虽然他和陶海彦只是点头之交,可他还是经常在醉云楼进行宴客活动。 无他,炫耀罢了。 不过对于钱洪泽,陶海彦其实不怎么看得上的。 陶海彦虽然出身商贾,可眼光却很独到。 只是因为出身原因,没法步入官场,可论能力一定不比某些高官差。 当钱洪泽第一次来醉云楼时,其实他也热情的进行了招待。 甚至和面对李天时一样,亲自为钱洪泽上菜。 可在几次交谈后,陶海彦却逐渐发现这个钱洪泽有点虚有其表。 他的确有担任户部尚书的能力。 可目前这场繁荣,却不是他有意识而为之。 他也许可以马后炮的分析出“钱洪泽繁荣”背后的原因。 可让他再一次复刻这种繁荣。 估计钱洪泽自己都没有绝对的把我。 加上钱洪泽现在在官场上尴尬的地位。 他的上面,有内阁首辅曾黎。 而在六部里,还存在着一个跟户部同样强势的刑部。 而这两者,全属于法家。 和他钱洪泽所代表的儒家水火不容。 钱洪泽可以跟内阁首辅曾黎分庭抗礼,皆因为他及时缔造的这场繁荣。 可陶海彦清楚,这次“钱洪泽繁荣”虽然花团锦簇,烈火烹油。 可却难以持久。 等到泡沫繁荣破灭后,他就要死到临头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