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489章增税的操作,投资免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9章增税的操作,投资免税(1 / 1)

j毕竟身为户部的一名主簿,他只要回到京都,这些于普通人而难以接触的消息,对他来说都是随意探知的。 不过余明也很好奇。 军火、采矿等领域虽然挣钱。 可比起刚才说的区区几天,就可以得到七成的利润,明显要低很多。 难不成他们还有别的赚钱技巧?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余明返回了京都。 但是当他走下火车的瞬间,他便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之所以如此,皆因余明走下火车后。 摩肩擦踵的人群,全在议论间给余明传递了一则消息。 朝廷增税了! 就在昨日。 户部尚书钱洪泽宣布。 为了满足远征西洋计划的需要。 朝廷将要增税! 增税! 是封建王朝一个国家为了应对战争引起的财政压力所实行的常规操作。 早在皇帝宣布远征西洋后。 就有很多人估计朝廷将会增税。 所以若只是增税,其实并没有如此多人在意。 当然,此处说的人,是至少家境殷实的阶层。 面对战争引起的增税,他们的生活也许会有所困难。 可有这几年因为经济繁荣带来的对冲,他们的生活其实并不会比从前艰难太多。 对于习惯苦难的封建王朝百姓而,这并不算什么。 可对于那些每天挣扎在温饱线的贫苦百姓,特别是佃农而。 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了。 不过虽然此事对他们生死攸关。 可他们人微轻,几乎没有发声渠道。 因此,国家内部除了中层偶尔抱怨几句以外,就没有别的有关增税的负面声音了。 对于其中的弯绕曲折,碍于历史的局限性,即便聪明如余明也不太明白。 不过有这么多人议论增税的事情,这是从前不曾出现的。 所以,凭借生活经验,余明还是察觉到一点不对劲。 果然。 当他在火车站的站台踱步,听取路人的议论时。 他很快意识到这回增税和从前的不同。 这次增税,户部目前决定以增加商税为主。 对于这点,余明还是有点意外的。 可是仔细一想,他便明白事情的关键了。 丢失的审计权! 以前的户部,因为掌握审计权的原因。 他们不光要制定税率,收税。 还要审计税收的情况,审查是否有人避税等问题。 这项权柄虽然很大,可使用时也容易得罪人。 对付平民还好。 毕竟农民佃户老实,收税容易,户部收税的成本并不大。 可商人就不同了。 商人的狡猾属性注定了以户部原本的水平,很难在商人群体上收税。 所以,虽然以前在政治层面上,商人比农民的地位要低。 可户部还是倾向于增收农民的税。 毕竟这样做行政成本低! 可现在不同了。 因为前段时间的政治斗争。 户部的审计权易主,落到了御史台。 虽然这是户部的损失。 可也意味着户部不必在乎收税的成本问题,可以肆意制定税法。 反正,多麻烦多恶心的收税方式,也是御史台审计。 因为这种变化。 户部开始着重商人增税。 不过若只是增收商税,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在意。 因为近些年的工商业发展,谁都可以看出,征收商税是迟早的事。 毕竟若不是为了增收商税,那位贤明的皇帝陛下为何要推动工商业发展呢? 这次增税真正引发广泛讨论的,其实是户部在增收商税时推行的新规。 按照户部的规定。 为了促进远征西洋计划。 即日起,百姓可按照自己在造船、钢铁、铁路、军火、纺织、运输、制药、采矿领域的股票价值,获取免税优惠。 但凡你在上述领域有投资,朝廷可以给予等同于你投资的十分之二的免税额。 这项操作非常复杂。 户部如果还有审计权的话。 他们一定不会制定如此麻烦的征税方式。 可现在,审计权落在了御史台手上。 因此户部的官员也索性放飞自我了。 众人都明白,朝廷是想借助这种方式,将民间资本引入与远征西洋计划有关的领域。 毕竟只要造船、铁路、军火等领域流进大量资本。 让大周这些领域快速发展。 那远征西洋计划的成本也会降低许多。 这对朝廷跟百姓都是双赢! 因此,虽然明白大量资本同时流入这些领域,会使相关产业的利润下滑。 可还是有很多商人选择投钱进去。 为的,并不是赚钱。 而是获取减税额度。 知道这些后,余明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户部的白手套要投资造船、铁路等领域了。 因为比起从头开始投资一些领域。 现有的相关产业,明显风险更小。 因此。 在出台减税额度的政策后。 这些产业的价值势必会水涨船高。 所以,提前投资相关产业,一定会一本万利! “好家伙!” 对于户部的这波操作,余明直呼好家伙。 他呢喃道:“如果和我说,能做出这种操作的背后,只是户部的一名小官,我打死也不信。” “这背后,一定是户部尚书钱洪泽在推动。” 思绪流转间,余明放弃了先回家安顿的想法。 他离开火车站,乘坐一辆公共马车,直接去往了内阁首辅曾黎的家。 对于曾家而,余明也是熟人了。 当曾家的管家看见余明后,他立马上前行了一礼。 “原来是余大人,您从闽南回来了?” “对,我刚从火车站出来,就赶来大人家了。” “额,能否让下人帮我收下行李?” “那是当然。”管家看了一眼余明身后的马车,开口道:“老爷说了,您在曾府,就当成自己家便好。” “一切,不用客气。” 接着,管家便招呼下人帮余明拿下行李。 而余明也直接走进了曾府。 他轻车熟路的走过中庭,来到大厅。 然后,他就看见在此开会的一众法家大臣。 “大人,可还安好?” “嗯?你从闽南回来了?一路还好吗?”曾黎问道。 余明遗憾的摇了摇头:“寻找诸子百家的可用人选太难了。” “所以我让罗宾留在那里,自己先行回来了。” 这是原定计划,曾黎并不奇怪。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