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从成为皇帝至今,几乎没有批阅过奏折。 除了一些他持续关注的事情外,别的奏折他都交由皇后处理。 不过李天也发现。 他这样做,其实不会对国运有太大的影响。 相反,因为皇后跟他继位后的官僚集团都很给力。 经常做出些增加国运的决策,让李天防不胜防。 不过对于这些偶尔的背刺,李天早就习惯了。 他也知道,哪怕自己事无巨细的处理朝政,避免官员的背刺。 也败坏不掉多少国运。 与其这样,还不如集中精力,全心全意的干几件祸国殃民的大事实在。 不过这种话,李天也不会直接说出口。 他随意道:“朕日理万机,当然很繁忙。” “可徐爱卿是朕很看重的臣子。” “朕相信你的品格,也相信你的才能。” “朕觉得,你这么晚入宫见朕,一定有什么事情。” “所以朕才会放下手里的奏折,来这里等你。” 听到这话,徐刚林起身对李天拜道:“陛下如此信任微臣,让臣惶恐万分。” “臣的确有重要的事情想禀报陛下。” “坐下说。”李天摆手。 于是,徐刚林再次坐下。 接着,他对李天说道:“陛下政务繁忙,可有想过让自己轻松一点?” “嗯?” 尽管李天政务并不繁忙,可他还是装作不置可否,洗耳恭听的模样。 见此,徐刚林继续说道:“臣有一计,可以让陛下的政务轻松很多。” “不过在此之前,臣想询问陛下一个问题。” “你说。”李天点头。 于是,只听徐刚林问道:“陛下觉得,党争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党争…… 李天想了想,说道:“那得看党争的目的了。” “有的党争是好的目的,因为那其实是推行新政的变革者和担心变革激进,会出现问题的保守者们的党争。” “他们的立场虽然不同,可是出发点是好的。” “所以朕身为皇帝,不能干预这种党争。” “只能让他们把真理辨明。” “有的党争是坏的目的,因为那纯粹是不同的官僚派系因为利益分配而导致的斗争。” “不管结果如何,最终得利的都是那些在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头上吸血的政客。” “对于这种党争,朕会重拳出击,不能让那些官僚政客去祸国殃民。” “综上所述,便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可以凭借经验,对党争问题一刀切。” “不然,造成的恶劣影响甚至会超过恶行党争本身。” 听到这话,徐刚林不由得长吸一口气。 他原以为,那些朝中官员说冠冕堂皇的话术本事就够厉害了。 但没想到陛下说起这种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实什么都没说的场面话,会更离谱。 但他还是耐心问道:“既然这样,陛下觉得当前的党争,是好还是坏呢?” 当前的党争,当然是指儒法之争,曾洪之争。 对于这次党争的原委,李天心知肚明。 他知道,这次党争会在短期内导致恶劣影响。 可从长期看,这次党争却可以给大周带来很多好处。 考虑到对大周短期产生的恶劣影响就代表着皇帝可以得利。 所以这是双赢! 于是他说道:“曾首辅跟洪尚书只是立场不一样,朕不认为他们有问题。” 说着话的时候,李天假装无视了洪秋泽一路坐到户部尚书位置时的贪墨行为。 反正徐刚林也不知道…… 不过虽然徐刚林不知道洪秋泽的真面目,可这并不影响他对这次党争的看法。 于是他说道:“陛下,也许您的看法,是存在问题的。” “你是想说,安置司的事情吧?” 没等徐刚林说出口,李天就先一步说道。 听到这话,徐刚林露出震惊的表情。 他震惊的问道:“陛下既然知道此事,那为何还……” “为何还放任那些人,进行毫无意义的党争?” 李天笑着反问。 徐刚林点头。 于是李天解释道:“朕在百官的身边都安插了西厂的眼线,所以他们的行动压根逃不出朕的眼睛。” “在他们给你找麻烦的时候,朕就知道是户部给刑部布的局了。” “只是朕觉得,这是党争正常的一部分,并不用理会。” “这怎么不用理会呢?” 徐刚林闻,高声反问道。 “也许就像陛下说的一样,曾首辅跟洪尚书之间的争斗,不分对错。” “他们都觉得自己站在利国利民的一边。” “可安置司的事情呢?” “户部安置司的事情,是一件完完全全的权力之争。” “陛下刚才说过,此类党争是坏的。” “既然这样,陛下不该阻止他们的斗争才对吗?” “权力之争又如何?”李天反问:“难道权力之争就不可能演变出好的结果吗?” 李天顿了下,继续说道:“朕重申一下刚才对坏党争的定义。” “有的党争是坏的目的,因为那纯粹是不同的官僚派系因为利益分配而导致的斗争。” “不管结果如何,最终得利的都是那些在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头上吸血的政客。” “这意味着,坏党需要满足两个点。” “第一,这是纯粹的不同官僚派系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导致的,但这次党争的起因,不是利益,而是理念。” “第二,坏党争必然是奸臣当道的结果……洪尚书的品行可能有点问题,但徐爱卿,你认为曾首辅的品行如何呢?” 语毕,李天沉默了几秒钟。 接着他又总结陈述道:“总之,朕觉得这场党争的结果对帝国是有利的,所以朕不准备干预!” “荒唐,荒谬!” 徐刚林是一个可以黎民悍不畏死之人。 所以在听完李天的判断后,他沉声说道:“陛下,也许这次党争的起因不是坏的。” “可您难道没发现,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他们都开始不择手段了吗?” “也许现阶段,他们党争的结果对江山社稷是有利的。” “可陛下,微臣要提醒您,当党争出现不择手段以后,他们极有可能偏离原本的初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