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果不给别人看账簿。 那即便他徐刚林有圣眷,没人敢在明面上和他对着干。 可背地里嚼舌头的人,绝对不少。 瓜田李下,徐刚林为了避嫌不可能不让别的同僚插手此事。 只是出于对他们的警惕。 他决定,在杜鹏审查完那些账簿后,把那些账簿再看一遍。 毕竟杜鹏表面上虽然孤僻,但徐刚林也不敢肯定,这是不是伪装。 可…… 出乎徐刚林意料的是。 当杜鹏以一天快三本的效率看了三天账簿后。 居然先徐刚林,在账簿上发现了一些问题。 他把此事告知徐刚林。 徐刚林摸不清杜鹏的目的,只好跟着他来到安置司。 他们找来了先前那名司丞,把账簿的错误告知对方。 对方一核查,发现这本账簿居然真的存在错误! 那名司丞当即痛斥了那名算错账的手下。 不过因为这件事其实不算什么大事,所以徐刚林也没法揪着不放。 那名记错账的手下,在被安置司司丞教训了一通后。 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看着安置司司丞勒令安置司所有人今晚加班,熬夜修正这个错误。 徐刚林和杜鹏离开了户部,回到御史台。 于是。 次日早上,安置司直接打包来二十几本账簿。 看着亲自把账簿送到御史台的安置司司丞脸上略带歉意的笑容。 徐刚林却觉得别扭。 他觉得,与其说对方的笑容是在表达尴尬和歉意。 倒不如说是在嘲笑自己。 对方好像在说:你徐刚林想跟我斗?还嫩了点! 但面对安置司司丞的挑衅,徐刚林还是咬着牙,继续开始审查工作。 此时,御史台的所有同僚都知道,徐刚林和安置司杠上的事情。 对于此事,很多御史都在议论纷纷。 大部分御史觉得,这样的抬杠其实是没必要的。 毕竟这个节点上。 户部,特别是刚组建的安置司,算是儒法之争的最前端。 那里的人一定不敢搞事情。 调查安置司的意义不大。 不光这样,他们如果去审查安置司。 户部在这个时间点为了树立威严,一定会给调查的御史们一个下马威。 即便是徐刚林这种备受圣眷的人,也绝不会客气。 抱着这样的念头。 御史台的御史几乎没有人敢跟着徐刚林接这个烫手山芋。 不过除了杜鹏和徐刚林外。 御史台也有人不信邪。 马欣就是这样一个人。 当安置司司丞送来的账簿堆积到一百本后,马欣也加入了审查的工作。 比起寡少语的杜鹏,马欣却非常的健谈。 不! 徐刚林甚至觉得,这个马欣健谈的过头了。 他经常在工作时,和徐刚林聊别的事情。 不过大部分都是徐刚林和杜鹏在听,马欣则兀自说着。 徐刚林发现,这个马欣好像有点口无遮拦。 他甚至告诉徐刚林。 他年轻赴京赶考时,在一个庙宇里偶遇过一位江湖侠女。 结果在喝了一些酒后,开始胡诌自己的身世多么悲惨。 倾诉了一整夜,居然得到了那个侠女的同情。 后来,二人同行了几天。 马欣在一家客栈,跟对方发生了关系。 这才知道对方是个黄花闺女…… 他原以为,江湖儿女在这方面,不会像普通人似的保守才对。 但是没多久,他就甩掉了那名侠女,跟对方相忘于江湖。 这么不负责任的行为,让徐刚林差点没起来打他一顿。 结果没等徐刚林冷静下来。 马欣就又从自己最初金榜题名时,是怎样夺取当时首辅女儿的欢心。 到他授官后的第一个月,没有去赴任,反倒在京都的花船上烂醉了一个月。 把自己的情史讲了一遍。 但这,也让徐刚林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坏印象。 徐刚林觉得,此人的私生活不检点。 加上都四五十岁了,还口无遮拦的个性。 很容易和这个污糟的官场同流合污。 不! 徐刚林甚至觉得。 仅凭私生活不检点来看。 即便马欣没有像那些贪官污吏似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对他的戒备,也提高了一个层次。 最明显的一个点就是。 现在的杜鹏,审查完的账簿,他徐刚林不一定会立马审查。 但马欣审查完的账簿。 他就会第一时间拿来,优先复查。 即便对方一边工作,一边聊天,两天也可以审查六本账簿。 其效率,在徐刚林之上。 一天的审查工作结束后。 因为明白和户部、安置司的斗争是个长期的过程。 如果彻夜查账,他们的效率反倒不会提高。 还会因为劳累,错过可能注意到的细节。 时间久了,身体还会垮掉。 反倒不利于长期之争。 因此,徐刚林三人都坚持每日工作点到为止。 不熬夜,不加班。 休沐时,甚至还会去锻炼身体,修习一些强身健体的功夫。 但是今天。 正当徐刚林和杜鹏收拾东西,打算离开御史台时。 马欣却叫住了他们。 “二位,你们今晚有事吗?” “怎么了?”徐刚林撇了对方一眼。 马欣道:“要是没事的话,我们不如一起去御史台周围的一家酒楼喝几杯吧?” “你们每天下衙就直接回家,也太无聊了。” 听到这话,徐刚林暗暗皱眉。 这时,马欣又说道:“徐大人,杜大人,你们该不会不喝酒吧?” 喝酒? 徐刚林当然会喝酒了。 虽然他为了不影响工作,平常喝的不多。 可小酌几杯,还不会怎样。 只是…… 他知道,许多时候,一个人的沉沦,就是从饭局酒局开始的。 所以对于马欣的邀请,徐刚林内心是怀有警惕的。 而另一边的杜鹏,也一不发。 收拾东西的动作也丝毫没有停下。 好像对马欣的邀请并不感兴趣。 看见他们毫无表示,马欣却走了过来。 他对二人说道:“二位,你们一直跟同僚间缺少来往。” “所以你们或许不知道。” “咱们御史台的人,都喜欢下衙后,去周围的酒楼开个包厢,小酌几杯。” “可这不是消遣。” “真正的目的,是讨论一些在这不方便讨论的事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