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绕过南非加利角,经过布托罗海峡一路抵达亚丽山港口的过程里。 唐延也参观了一些西洋大陆的一些国家。 他在伊比亚利的耳拉贡见过当初伊莎拉贝女王作战的古战场。 在博肯第一澳尔良联合王国看见过很多罗马帝国、法克蓝帝国和西特哥人留下的痕迹。 他还去过阿西里王国,纳热亚共和国和尼维斯共和国。 那些没有皇帝和国王,由商人统治的共和联邦的政体,让已经算见多识广的唐延,也感觉眼界大开。 甚至他还冒险前去了伊莎骑士团的驻地,远远看了看那群仍在小岛上对抗土耳斯人的西洋骑士。 但是他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职责。 在离开苏士伊之前,他研究过在加埃挖掘苏士伊运河的事情。 不过为了让自己对苏士伊运河的经济价值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他觉得,自己必须得先搞清楚,在没有苏士伊运河的前提下,西洋商人是怎样进行贸易的。 因此,他才环游了一遍南非加利角航线。 在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唐延深有感触。 他发现,那片被土耳斯人和西洋人命名成大西洋的海洋,相比风暴有迹可循、季风气候明显的印地洋,还有大周本土的海洋。 要更加风暴无常。 甚至于,唐延的舰队还看见过许多海盗。 那群海盗悍不畏死,面对大周庞大的舰队,毫不畏惧。 通常会在夜深人静时悄悄潜入到船舰上。 每次,他们都得费很大功夫才可以打退这些海盗。 而唐延的舰队,也在途中牺牲了两条船舰。 可见大西洋的危险。 不过在穿越布托罗海峡以后,情况就有所好转。 西洋海的风浪平缓,让唐延想起当初在东辽和鲁东之间的渤海航行时的感觉。 这简直跟在湖内航行没什么差别。 据说,当初用文化影响西洋的爱芩海人。 正是凭借这片海洋,发展出与大周完全不一样的海洋城邦文明。 因此,他也切实感受到从西洋海到耳拉海的航线成本,比走大西洋要节省太多。 沉船、海盗的风险也会降低许多。 一旦运河挖掘成功,整个西洋的商人恐怕都会趋之如骛的借由此处,前往大周和印地。 届时,就算是征收过路费,他们都可以收到手软! 想到这儿,唐延对于挖掘苏士伊运河的事情,就更有信心了! 在加埃的亚丽山港口参观以后。 唐延的舰队又待了一个月的时间。 然后,他们得到了土耳斯皇帝的允许。 按照他的意思,唐延等人可以开四艘属于他们的船。 在西西里海盗的护送下,通过尼达海峡,前去土耳斯帝国的王城,君坦堡。 值得一提的是。 在唐延初涉西洋的过程里,他也结识了许多朋友。 他发现西洋各地存在许多,当初东罗马帝国覆灭后,逃难来到西洋的学者后裔。 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好像正在帮助这块土地飞速发展。 这里的一切,全是一种生机勃发的状态的。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唐延也知道到了个情况。 这些对土耳斯帝国抱有敌意的罗马人后裔。 还有部分精神罗马人。 对这座原本属于东罗马帝国,如今却被土耳斯帝国占领的首都,有别的称呼。 君坦堡! 不过唐延倒是不怎么在意,这座城市究竟叫什么名字。 毕竟与他无关。 当然不会对伊士布坦这个名字动怒。 不过,在西洋时,他为了得到一些知识,也被迫在一名学者前对自己的先祖发誓。 他唐延,因此不允许在生命没有威胁时,把现在的土耳斯帝国首都说成那些令精罗们动怒的名字。 他只能称它为君坦堡! …… 当他看见护送他们前去伊士布坦的海盗时。 唐延还是有点震惊。 在西洋生活了一些日子后。 唐延发现,这里的情况跟大周有很大的不同。 比起大周几千年来,大多都是在陆地作斗争。 海洋上的斗争基本可有可无不同。 在西洋沿海国家的眼里。 海军是跟陆军同样重要,甚至在有的小国看来,是比陆军更重要的存在。 他不理解,为什么土耳斯帝国的海军,居然会外包给一些海盗。 那不是养寇自重吗? 假以时日,这些海盗恐怕会成为土耳斯帝国的史思明,安禄山啊! 不过那位在亚丽山港口跟唐延结识,后因为对大周文化产生兴趣。 因此上了唐延的船,借此变成向导的耳拉学者普拉杜却说出件让唐延毁三观的事情。 原来,从上千年前的东罗马帝国,到现在的土耳斯。 都保留着一支特别独立的护卫军。 已经不止有一位皇帝,因为被护卫军不满,而被推翻的。 每当这种时候,护卫军就会选举新的皇帝继位。 这种情况,被很多学者戏称为护卫军继承法。 但即便这样,东罗马的皇帝跟土耳斯的皇帝,依然没有改革过这个制度。 这和中晚唐的神策军不是一样吗? 但中原自从宋以后,就基本摆脱了禁军操控朝政的弊端。 这些土耳斯人,虽然帝国辽阔,但制度却这么落后! 这也让唐延唏嘘不已。 在穿过尼达海峡后,唐延的船舰登陆银角湾。 在皇帝专门给大周使者安排的驿站休息了一日后。 唐延就被皇帝在皇宫召见了。 皇帝热情的行为,让唐延隐约觉得。 这个皇帝,好像很重视自己,很急着跟自己见面。 在皇宫宦官的安排下。 唐延在一处马场里,见到了这位土耳斯帝国的统治者——敖彼得。 而在敖彼得皇帝的身边,还有一名长着比土耳斯人还要突出的鹰钩鼻,气质十分阴翳,让唐延感觉很不舒服的大臣。 在皇帝准备的译者介绍下。 唐延得知。 这位是土耳斯帝国的大齐尓维,巴利加-易拉布斯-沙巴。 所谓大齐尓维,就是等同于大周的首辅或者历朝宰相的职位。 这般阵容,让唐延更加断定,土耳斯人对自己的到来很在意。 尽管这样,唐延还是保持着身处异国他乡的谨慎。 他对敖彼得皇帝欠身道:“外臣唐延,见过敖彼得皇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