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411章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次性肥皂都带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1章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次性肥皂都带走(1 / 1)

所以徐刚林的态度是抗议到底。 薛志清的想法就比徐刚林简单一些。 他只是希望朝廷可以提高补偿,让百姓多些实惠。 而他们所有官员,朝廷也得给出明确的去处,而非塞到其他地方当个闲职。 嘴上嚷着辞官归乡,可是薛志清的功名心也是比较强的。 他虽然闹,可也是为了自己闹。 他这个县令得来不易,朝廷说撤走就撤走。 在吏部等空缺,不知道得到什么时候。 现在在吏部等候空缺的举人都排着长龙。 每次吏部补官,都会在选人司里抽签。 抽签的概率越来越小,有的举人还有连续十几次都抽不中的。 薛志清可不想再跟着抽签了。 雷铮是最后悔的一个。 自己明明有未来,干嘛要脑子一热蹚浑水。 明明熬够了资历就可以升官,非得去得罪陛下跟内阁干嘛。 徐刚林也是个聪明人,交谈几句便知道这二人跟自己不是同道。 索性就闭上了嘴巴,不再继续发。 三人说了许久也没有说出结果,只得返回各自的房间。 明天就要乘火车去京都面圣了,三名县令都有点忐忑不安。 徐刚林穿着一身打补丁的衣服,乘火车抵达了京都。 他乘坐的是朝廷专列,里面十分的豪华。 徐刚林为官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享受如此好的待遇。 抵达京都后,徐刚林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徐刚林上一次入京,都是好几年以前。 那还是他受授县令的时候,去吏部拿印鉴和文牒。 那时,京都火车站尚未修造完毕。 看见这么繁华的京都火车站,徐刚林倍受震撼。 他治下县的百姓,仍在为一年几十个铜币的庄稼劳作。 他引进纺织工坊,进厂的工人一个月也不过二十个铜板的薪水。 但是京都一张报纸就要半个铜板。 这差距实在太大了! 徐刚林的车厢里,还有一次性的肥皂和梳子。 这些带有花香味的肥皂,居然是能带走的。 徐刚林把一次性梳子和肥皂带走,然后由吏部吏员领着,住在了吏部旁边的宾馆。 吏部的吏员满眼看乞丐的眼神,看向徐刚林。 没见过世面的穷县令! 虽然吏部的吏员是不入流的吏员,可是平时知府看见了都会客气一二。 有的知府甚至还会送上几两白银的仪程,结识这些吏员。 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这些吏员还是拿朝廷俸禄的。 徐刚林一点也没在意吏部吏员的态度,他神情坦然的住进了宾馆里。 三县令入京,此事也引起了朝堂的议论。 要说在京都,三个县令真称不上什么大官。 小池底水坝对京都的百姓也关系不大。 大周历代的皇帝,全在治理京都周围的水域。 对于京都百姓而,水灾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 可是陛下召见三个县令进京,此事原本就不同寻常。 敏锐的官员,已经嗅出了其中的特殊意味。 处罚三个县令的命令是内阁下达的。 可是陛下绕过了内阁,直接召见了他们。 这是何意? 这是陛下不满内阁啊! 说起这一届内阁,朝中的官员是多有轻视的。 陛下亲政以后,到现在三任内阁。 第一任内阁是唐孝仁独相。 唐孝仁是陛下岳父,品质能力都是一流! 唐孝仁担任首辅大人期间,也是大周飞快发展的期间。 唐孝仁主政,朝廷任用兰德,击败了北莽,平定了大越。 这般功劳,足以让唐孝仁载入史册! 现在唐孝仁外放使相,就任西疆军务大使,负责对波旦作战的所有事宜。 继任唐孝仁为相的,是贾仁义。 世人皆称颂唐规贾随,贾仁义基本上延续了唐孝仁的一贯政策,度过了朝廷的平稳时期。 贾仁义的政绩不如唐孝仁,可是贾仁义为官清廉,是朝中道德的模范。 现在贾仁义巡查各地的学政,巡安天下,也担负着使相的头衔。 继任贾仁义的是钱多明,这位首辅被朝野上下称作财相。 钱多明从户部尚书升迁首辅,在他任内实现了纸币发行,财源扩充的重要政策。 钱多明担任首辅时,官员吏员都涨了许多待遇,也得到许多人的拥戴。 齐顺义算是第四任首辅了。 比起之前三任首辅大员,齐顺义坐的并不稳当。 朝廷平稳许久的局势发生了改变。 刑部尚书曾黎入阁,这位出身刀笔吏的官员,展现出浓烈的法家倾向。 而朝野之中,倾向或信奉法家的官员,全都集中在了曾黎的身边。 这就是现在朝廷里颇有影响力的曾党。 法家这个流派,一直在王朝更迭里,隐秘的流传着。 有人说历朝治国之术,全是外儒内法,足以证明法家学术在历朝历代的市场。 曾黎也是一个,公开表明信奉法家的官员。 一群认同法家的官员们,全部集中在曾黎的身边。 面对发展越来越快的世界,几乎所有学派全迎来了迷茫。 儒家的理学道学一脉,就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这也并非全是心学一脉的压制。 理学道学的重伦常、重道德的理论,迎来了更多的冲击。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里,小农经济渐渐解体。 大宗族也渐渐解体,被小家庭所取代。 这种变化对道学理学的冲击庞大。 当物质发展了,道德的要求反倒是越来越高。 而仅仅是内修道德,已经没法解决逐渐增多的问题。 道学理学的学术体系,也没法解决更多的科学问题。 好比天文学的发展,就打破了儒家传统的天人感应学。 天体运行,全是自有其规律。 这规律是可以预测,可以解释的。 这让喜欢拿星体变化和天灾来抨击朝廷国策的理学道学一脉,遭受了严重的冲击。 学术体系的危机,让儒学也终于走上了变革之路。 心学的格物致知,能够很好的跟科学发展补充,把儒学纳进了科学的体系里。 所以吕为宾的信徒逐渐增多,心学从京都开始发展,在各大城市快速蔓延起来。 心学代表的新型儒学,逐渐开始成为县学。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