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403章南洋的权利交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3章南洋的权利交接(1 / 1)

这群西洋大陆的人,也发展出了火器。 虽然远远不及大周,可是在新大陆,也可以称霸一方了! 那些持有青铜武器的奥兹克人,压根没办法击穿佛朗基人的护甲。 更可怕的是,佛朗基人带来的瘟疫。 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新大陆也可以说与世隔绝。 奥兹克人很快就被佛朗基人带来的病毒击垮了。 瘟疫开始在奥兹克的城市里蔓延。 而那些佛朗基的人,发现了奥兹克城市里的黄金。 他们彻底惊呆了! 黄金打造的金字塔,布满了这座城市! 负责这次探险的库比克爵士呼吸都加粗起来! 紧接着库比克爵士,又开始激动起来! 这么多的黄金! 此时的佛朗基,只是在土耳斯帝国威胁下的小国。 可是新大陆,黄金城,让佛朗基人看到了翻身的可能! 如果拥有这些黄金,佛朗基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大国? 库比克爵士激动起来。 在洗劫了一座奥兹克人的城市以后。 库比克爵士记录下了新大陆的位置,然后载着黄金返回佛朗基去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玩笑,大周和佛朗基人,几乎同一时间发现了新大陆。 后代的历史学者们,也因为究竟是谁先发现新大陆的吵到不可开交。 可是毋庸置疑的,大周和佛朗基,对新大陆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佟乐在返航中。 土澳的航线日渐繁荣起来。 矿石航线,这是大周到土澳航线的名字。 土澳产出的矿石,在土澳初步筛选,送上前去大周的船。 这些船会先去到南洋。 婆罗洲跟几个南洋小国,会粗加工这些矿石。 把矿石里的脏东西洗干净,变成能直接冶金的矿石。 无数土人干着在脏水里清洗的工作,挣着微博的工资。 接着,被清洗过的矿石,再次装船送去大周。 大周的铁厂,把这些矿石冶炼成钢铁。 然后铁器工坊,再把这些钢铁制作成各种铁制工具。 铁铲、铁锹,甚至明轮船、蒸汽机。 铁是工业的骨架。 大周庞大的钢铁生产力,造就了一个个钢铁城市。 这种钢铁制品,又经过贸易流入了百姓手里。 还有一批商品,会被商人贩卖到南洋。 南洋土人在工坊里赚到钱,也会买煤油灯、手表等各种工具。 巨大的钢铁需求,让土澳成了一座大矿井。 泸州的煤矿商人,纷纷选择在土澳开设矿场。 土澳的矿场更易开采。 这里的收入高、工资高,许多大周矿工背井离乡,选择来土澳工作。 如果是土澳是大周的矿场,那么南洋就是大周的血管。 无数的船,把各种物资运送到了大周的各地。 南洋的码头上人声鼎沸,而一种新型的船,正在渐渐取代风帆船。 正是明轮船! 完全由钢铁做成的大船,吐着白色的蒸汽,港口响彻着尖锐的汽笛声。 这燃烧煤炭的巨轮,不受风向的影响,能在各个海域航行。 不管是短途还是长途,明轮船都在逐渐淘汰风帆船。 除了华江府的明轮船公司。 现在技术最佳的明轮船公司,是南洋都护府投资建立的南洋明轮船公司。 这属于官办民营的工资。 在大周境内,跟蒸汽机有关的项目全是官办的。 只是明轮船这种民用为主的,官方还是会交给民营。 官办民营的公司,需要给官府上交一部分分红,其余的股东也可以分红。 不过若是遇到什么特殊情况,比如朝廷征召。 那官办民营的产业,就必须得首先满足朝廷的需求。 南洋民轮船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这也是范建在调回京都之前,最后给南洋留下的产业。 南洋处在风带,适合帆船航行。 可是南洋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岛屿众多。 现在大周的开拓者,开始深入进南洋的一些岛屿上。 这些开拓者在岛上开办了种植园,也需要运送出去商品。 而自打魏家的香蕉种植园大获成功以后。 也有许多大周开拓者,选择在密林遍布的岛屿上开办种植园,种植香蕉。 这时候风帆船,反倒不适用了。 风帆船需要吃水很深的港口。 需要风向才可以在航线上行驶。 之前这种短途航线,全是用划桨船的。 可是明轮船的出现,让种植园主们有了新的选择。 买一艘小型明轮船,就能满足从岛屿到尼玛拉的航行。 平时还能让明轮船出海捕鱼。 这种不用风帆的铁船,航行的话非常安稳,还可以在无风季航行。 南洋的煤炭价格原本就不高,明轮船只需要一名舵手就可以操作。 南洋明轮船制造的这种小型轮船,在种植园主之间很快就流行起来。 此时的尼玛拉,南洋都护范建正在向刘文卓交接印信。 此次范建是高升,南洋都护府的许多官吏都送上仪程。 范建是法家的门生,一向以法治来管理南洋。 他到了南洋以后,派出巡回法院,重新申斥法律。 这些日子,南洋的罪犯少了许多。 整个南洋的官吏也很战战兢兢。 赠送前任官员仪程,也算是本朝的陋习。 对于这种陋习,范建当然是退回了全部的银子,然后对下呵斥了一通。 此时范建拉着刘文卓,来到都护府的后厅谈话。 身为都护府的长史,原本刘文卓的工作是辅助范建的工作。 可是因为二人的理念不合,所以刘文卓远赴土澳。 范建统管南洋事宜,土澳和东南岛上的事务,则是交给刘文卓管理。 现在范建离任,他引荐了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刘文卓接任南洋都护。 刘文卓也没想到,范建居然会引荐自己接任。 朝廷当然尊重了范建的引荐,刘文卓接手了范建南洋都护的职位。 刘文卓也知道,范建这是给他做最后的交代。 范建说道: “都护府能用的署吏,我列了一个名单,这些全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还有一份名单,这些是有才干,可是小节有亏的人。” “南洋的人才不多,这些堪堪能用,你若是不想用,就让他们回大周好了。”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