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大片平原,工业发展便利。 庞毅反思自己在余杭为官时。 好像他的确不自觉的帮助余杭的乡绅,违抗朝廷的政令。 一想到这儿,庞毅就落下了冷汗。 自己是多会儿开始,被这些余杭乡绅拉下水的? 是从自己参与乡绅的宴会,接受那些儒生的歌功颂德吗? 还是自己收了哪个商人献上的西洋舞女开始? 庞毅这才明白,自己早就被余杭乡绅拉拢了。 他后背一凉。 陛下真是火眼金睛啊! 庞毅对着宫殿跪拜,含泪说道:“陛下,臣知错了!” 到了滇南,切不能像余杭那样了! 跟庞毅一样,其余的几个繁荣地区的布政使,全被李天训斥、贬谪。 其他大臣全默不作声,心里却十分忐忑。 内阁首辅齐顺义最是忐忑。 他没想到,陛下虽然不早朝,可是对臣子的一切了如指掌! 余杭等几个地区布政使的错处,内阁也并非不知道。 可是一来户部仰仗这些地区的赋税。 而且也没有确凿证据,所以内阁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在余杭、浙江等地禁制私学,开办公学的事情。 虽然有黄晓在余杭督办,可是效果一直一般。 余杭地区的百姓和官员,都不理解朝廷的这个政策。 甚至余杭等地的报纸,还对朝廷一刀切的行为多有抨击。 前余杭布政使庞毅,也几次上书为私学请求。 这次,陛下大刀阔斧的把这些布政使全都贬谪! 可见,陛下在余杭推进变法的决心有多大! 只是贬谪了原来的布政使,那该派谁去出任呢? 大臣们内心惶惶。 就在这时,滇南布政使武康终于等来了接见。 武康神情坦然的走进了御书房。 他已经有了自请的想法。 陛下对自己不满意,武康也无所谓了。 有了这个打算,武康的脚步十分从容。 等他叩拜完毕,却看见了李天满意的笑容。 李天看过武康的简历了。 这家伙自打考中进士后,履历上只能看见两个字。 平凡! 他历任就没有出色的成绩! 这才是朕想找的“人才”! 李天对武康说道:“武爱卿,赐座!” 众臣都疑惑的看向武康,陛下的态度怎么忽然变了? 这武康究竟是什么背景,居然可以让陛下这么以礼相待? 武康茫然的坐下,李天说道: “武爱卿,朕很满意你的工作。” “滇南贫苦,朕是清楚的。” “可以让百姓吃上饭,就是很好的功劳了!” “武爱卿,朕就明说了,你愿意多加些担子吗?” 武康惊呆了,他连忙行礼说道:“陛下圣恩!臣年老昏聩,乞骸骨!” 乞骸骨便是请辞的意思,李天立马说道:“四十七岁,也不算很老!” “武爱卿,朕想让你再辛苦辛苦。” “你去做余杭布政使吧。” 武康浑浑噩噩的接受了新任命。 他一个没政绩没人脉的官员,居然得授余杭布政使。 接下来这几名贫苦地区的布政使,也全部拿到了浙江等富庶地区的任命。 这次朝堂的巨大改动,震惊朝野上下。 不过朝廷对这富饶地区布政使不满意! 这个消息传回余杭,又是一片哗然。 余杭的官员,当然是最惶恐的那一批。 正在督办官学的黄晓,正在与手下讨论这件事。 黄晓长叹一声说道:“陛下圣明啊,没想到陛下都知晓臣办事的艰难!” 黄晓的手下也说道:“黄大人自从在余杭推行官学以来,困难重重。” “朝廷从未催促过进度,应该是陛下对余杭的问题心里有数。” 黄晓点了点头:“从余杭布政使往下,各级都对政令阳奉阴违。” “我虽然不通学术,可是这些人传授的东西,就是真的好吗?” 黄晓虽是大老粗,可是督办官学以后,也是听到一些议论的。 现在余杭地区私学蔚然成风,也是因为那些私学教师在民间很名望。 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最擅长的便是抨击朝政。 比如朝廷征收余杭赋税,就被那些心怀不轨的儒生,抨击成用余杭赋税给养别的地区。 那些儒生甚至喊出要让余杭独立,自己使用余杭赋税口号。 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 余杭的工坊主可以赚钱,除了得天独厚的位置,难道就没有别的地区的支持? 没有淮江和皖南的人力,余杭商人能把商品卖的那么远? 更别说朝廷还斥巨资打造了港口、铁路了。 黄晓发现,这些富饶地区的百姓。 总觉得富饶全是自己的功劳,而穷困就是其他地区的人懒惰不努力。 余杭的学政,从上到下都满是浮躁的气息。 文人雅士隔三差五的聚会,拿抨击朝廷为乐。 除了空谈、攀比以外就炫富。 私学蔚然成风,可是那些私学里的学生压根不好好读书。 就是想着拉帮结派。 对于这些,黄晓是看在眼里。 可是在各地督办官学,得不到地方的支持,仍然是推进缓慢。 庞毅的贬谪,也让余杭官场瞬间惊恐起来。 武康赴任布政使的消息传回余杭官场,更是掀起一场地震! 朝廷居然把滇南的布政使调来了? 这家伙懂余杭民政吗? 这家伙会征收商税吗? 整个余杭,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等着看武康这名新布政使出糗。 而李天正在美滋滋的听着系统。 贬谪潜能,大周国运:-5000点! 怎么只减了五千? 李天有点失望。 没想到自己手段使尽,调换了余杭等几个布政使。 居然才减少了五千点国运? 罢了罢了,这么折腾也太累了! 李天放弃了调换各地的布政使,而武康这些新布政使乘上火车,准备出发。 武康要去余杭,他得乘坐火车前往京港口,然后乘船南下。 余杭布政使可是个大肥差。 但是武康收到任命后,没有在京都逗留,直接便启程了。 脑中想着李天叮嘱的话: “武爱卿,去了余杭,只要大胆的干就行了!” “朕不在乎余杭征收多少赋税!” “朕要的是余杭,是听话的余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