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还会编成话本,在酒楼开讲。 孟浩翻到了第四条。 第四条全是藩属国出现的新闻。 高丽的内乱还没结束,现在倭国的局势也很复杂。 不过蒸汽机是不允许出口的,所以孟浩也做不了这些藩属国的生意。 所以他对于第四条都是草草看过。 但是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一条报告吸引了。 这是一条西疆的新闻。 西疆使相,上任首辅唐孝仁大人,在费干塞盆地发现了一种新能源。 唐孝仁把这种东西叫做石油,意思是石头中渗出的油。 文章详细说明了石油的特性。 还介绍了唐孝仁在石油里提取的三种物质。 粘稠的废油。 跟煤炭一样能燃烧的煤油。 以及十分容易汽化,无色易爆炸的汽油。 文章还介绍了,这种石油的产量巨大,每天都有许多的石油从地下渗出来。 这则新闻让孟浩瞬间来了兴趣! 石油! 看介绍就知道,这是一种液体燃料。 而且介绍还说了,燃烧石油与燃烧煤炭的效果差不多。 也就是说石油能代替煤炭。 液体燃料,这一定比煤炭好啊! 一定得搞到石油! 孟浩的脑子飞速转动。 他决定亲自去一趟西疆! 就在孟浩准备动身时,李天迎来了新的结算。 本月国运结算中! 结算项目: 兰乌草原经营(月收):东辽扫荡兰乌草原,兰乌草原稳定,大周国运:+1000点! 北莽投降:大周国运+20000点! 本月初国运点:7万2千点! 本月末国运点:9万3千点! 待结算项目: 合击波旦:进行中! 开发土澳:进行中! 提示:本月国运并未下降至最低国运点,无法提升《灭势图录》! 又是国运暴涨的一个月! 李天生气的关闭了系统界面! 居然又涨了! 这群家伙,就不能给朕省省心吗? 怎么国运又涨了! 李天看着这个月的结算,心里烦躁。 打开新邸报,又全是歌功颂德的文章。 气的李天恨不得把报纸撕碎! 很快,他注意到闽南的报告。 桐油商业联会,给地方增加了赋税? 真是可恶! 你们这群家伙又来背刺朕! 李天对小魏子说道:“去,拿来户部这个月的收入,给朕看看!” 小魏子看见李天心情不佳,立马低头称是。 很快,一本厚厚的账簿送到了李天的手上。 李天不喜欢看这些佶屈聱牙的账簿。 便命令各部呈上的报告,尽量按图表的形式。 李天很快看见了闽南上个月的赋税。 果然提高了一大截! 这群家伙! 要不是朕眼尖,你们岂不是又要收满朕的国库! 不可以! 绝对不可以! 桐油商业联会! 李天把这个月国运上涨的怒火,全放在了这家联会上。 要是各地都弄出这种东西来,朕的国运还怎么败坏! 不可以! 必须得打击! 李天想了想,对小魏子说道: “现在桐油涨价了多少?” 小魏子立马说道:“回禀陛下,现在京都市面上的桐油涨价了三成。” “这么多?” 李天一拍龙案说道: “几个商人联手操控市场吗?地方官府居然还敢歌功颂德!” “这群家伙是昏头了吗?” “桐油这么重要的原料,涨三成价工坊怎么办?” “查!给我仔细的查!” “当地官府跟这些商人是否勾结!” “他们这种搅乱市场的行为,必须得制裁!” 一看见陛下的雷霆之怒,旁边的宫女太监连忙跪下。 小魏子也扛不住压力,连忙道:“陛下息怒,奴婢这就通告内阁!” 李天继续说道:“让御史台派遣御史,好好查查这群地方官员是否有舞弊的行为!” “遵旨,陛下!” “还有,让户部制定出个章程,这种联手涨价的行为,得抑制!” “奴婢明白!” “下去吧,尽快回复朕!” 御史台收到旨意后,面面相觑。 闽南增收了还要被查? 朝廷居然要管控桐油价格? 这下子御史们全都蒙了。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 这可是个难办的差事。 现在文官清流虽然不比从前那么贵重,可是御史台仍然是个非常好的职位。 在御史台如果做出成绩来,那外放就可以得到一任知府。 那可比同龄人的速度快多了。 可是御史台也是极难做好的。 若是做得好了,当然是深在帝心,以后升迁迅速。 比如之前的御史田亮,就是在淮河盐案中表现优异,现在是高丽的镇抚使了。 现在倭国高丽这几个镇抚使,已经是步入高位的青云之路了。 朝廷器重的大员,都会送去这个位置上磨炼。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田亮就是将来的宰辅了。 但是御史原本是得罪人的。 朝廷现在禁止了风闻事。 风闻事,就是武则天创立的一种举报方式。 这是官御史的特权,意思是御史能依据捕风捉影的消息,弹劾大臣。 但是先前的几次御史台事件,让李天非常痛恨风闻事。 他下旨勒令御史台,必须得有确凿证据才可以弹劾大臣。 这下子御史台消停了很久。 现在若是没有证据无端弹劾大臣,那可是会担上罪责的。 如今的御史台,更像朝廷的监察工具。 朝廷派御史去下面巡查,审查地方官员是否有工作纰漏。 但是现在清流的道路断绝了。 不经过地方没法入阁。 父母官的就职经历必不可少,那么御史们也不敢太得罪地方的官员。 万一以后他们会是同事或者上级呢? 闽南这个案子就非常难办。 陛下亲自下旨,那要是办不好肯定会完蛋。 陛下跟内阁都关注着,这个案子当然要办好。 但是闽南也很冤枉啊! 提高了税收还要被训斥。 而且商人组建商会,一起商量价格,此事也不违背大周律啊! 这下子御史们全犯了难。 这个案子也没人想接。 御史大夫也觉得难受。 据说陛下动怒,那这个案子必须得办好。 但是手下这群御史能不能办好,能不能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 显然御史大夫也心里没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