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361章参谋处制衡武将,陛下真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1章参谋处制衡武将,陛下真高(1 / 1)

可是李成父子乃有功之臣,还得继续奖赏他们! 李天想了想,这两个危险分子,不能继续放在关外了。 李天说道:“既然再次立功,那就增加封地的面积吧。” “赏赐李成封侯增加两千户,李佑也增加一千户。” 这下子李成的封地范围直接超过了兰德,变成大周封地最大的封侯。 不过这也算无可厚非。 大越和北莽比起来可以说是小麻烦。 大周建国百年,就被北莽侵扰了百年,这样的赏赐完全不算出格。 李天继续说道:“李成功高卓著,朕把他调回京都,就任军事学院的副院长。” 这个调动也算情理之中。 军事学院的级别够高,最适合安排这些有功的大将。 而且达到李成这个地位,也算人生圆满。 可以到京都培养下一代,他明显也是乐意的。 钱多明和齐顺义都垂头表示陛下圣明。 接下来便是李佑了。 比起父亲李成,李佑才二十几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 不过他这么年轻,就立下这般功劳。 现在他被誉为大周未来之星。 兰德和李成算是帝国双雄,而李佑已经从一群年轻人里厮杀出来,变成年轻一代的璀璨新星。 怎样安排这个家伙! 李天虽然对这对父子恨得咬牙切齿,但还得给他们安排去处。 一想到这儿,李天就气得要死。 怎样安排这个家伙! 前线? 不行,这家伙永远都别上前线了! 再派他上前线,还怎么败坏国运! 必须得把他调回后方! 但是去哪里好呢? 等一下! 李天话锋一转说道:“这次北莽大捷,尽管是大捷,不过也暴露了有的问题!” 钱多明和齐顺义面面相觑。 这次赢得这么漂亮,还有何问题? 李天拍案而起道: “北莽之战,东辽可跟朝廷通报?” “此等国战,万一战败如何?” “万一李成父子死在了北莽,北莽进攻东辽又如何?” “这次兵行险招赢了,那以后边境的将领,为了立功是不是都能带着朝廷的部队冒险?” “如果各地兵团都这样,我大周不是要乱套!” 兵部尚书立马下跪说道:“陛下,前线是有专断之权!” 李天怒气冲冲的说道:“发起国战,此等大事岂是前线可以随便掌握的!” “若是这样,边境各地各自为战,要大周朝廷干嘛!” “要你们兵部干嘛!” 钱多明和齐顺义都打了个寒颤! 圣上意有所指啊! 这次李成父子虽然是立功了。 但是若有心怀鬼胎的将领,率领部队叛乱,那朝廷也没法节制他们。 对于儒家信徒来说,虽然文官压制武官的传统不在了。 可是唐朝藩镇节度使的乱事,也仍在眼前,显然不可以放任边境的部队继续这样下去了。 但是打仗这件事,就是矛盾在战机是一瞬即逝的。 不管则乱,一管则死。 前线首领的临阵决断之权究竟有多大。 这是每个朝代都没法妥善解决的问题。 李天说道:“朕想在兵部,开设参谋院。” “朝廷边境战事,必须让参谋院制定具体攻略,由朕跟内阁批复批准才可实行!” “前线首领擅自发起国战者,杀无赦!” “除了在京都。各地边镇都要开设参谋处。” “下级的战事也都得参谋谋略,不能轻易开战!” 这是李天费心想出来的办法。 通过参谋院掌控边境的部队,不让他们轻易发兵。 杜绝这次东辽之战的教训! 不可以让这群家伙继续在边境乱搞了! 李天又说道:“这个李佑,就调进参谋院,委任他做个院长。” 钱多明和齐顺义脑中飞转。 这个办法,好像很绝妙啊! 用参谋制衡边境的大将。 好像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而且群策群力,一定比前线将领独断好。 这是把大周各地的军镇,全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这个办法实在是绝妙啊! 钱多明和齐顺义立马说道:“陛下圣明!” 李天看着钱多明和齐顺义,心中发笑。 哼!这两个家伙也不无辜! 这下子李天发现了,这个钱多明是理财高手, 他担任首辅以后,户部的钱多了不少! 齐顺义这家伙跟钱多明是沆瀣一气! 二人小事争执,可是大事上总可以达成一致。 必须得清扫出去这两个家伙! 要把他们赶出内阁! 李天看了看钱多明,又看了看齐顺义。 钱多明这家伙最要命。 现在朝廷在多处征战,全是因为钱多明善于理财的原因。 现在朝野上下都叫他为钱相。 户部官员甚至都称呼他叫财神爷。 这家伙简直是太能搞钱了! 现在的朝廷,手里的钱太多了! 这些全是在钱多明的敛财之术下飞速增长的。 因为这家伙做户部尚书时的确是穷怕了。 钱多明给商税制定了详细的目标,并且点明了增长的要求、 钱多明还拓展了各处各矿的收入,增加了朝廷工坊的效益。 最主要的是曾经困扰大周的钱荒问题,可算得到了缓解。 自从大周建国以来,一直面临有钱荒的问题。 大周是用白银和铜做通用货币, 可是市面上的铜和白银一直不足, 金属货币就是这样,金子太贵重,不适合大规模流通, 发行铜币和银元,也全是需要矿石的。 虽然有倭国提供金山,南洋也提供银矿。 可是铜币和银币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大周。 好在户部推行了纸币。 通过纸币与金子绑定,大周终于可以拿金子发行纸币。 几家大型的银行通过纸币和金币的自由兑换,让百姓对纸币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而商贸繁荣,则又一次的推动了纸币的流通。 做生意携带纸币可是比用金银方便多了。 在东南这些经商频繁,贸易发达的地区。 纸币已经悄然代替了铜币和银币,变成百姓常用的货币。 而凭借在倭国挖掘的金矿,大周的钱币可算充足了。 这便使市场又进一步的繁荣。 货币足够流通,带动了商贸活动。 大周的贸易愈发的发达。 而在钱多明的主政下,重商主义也逐渐成为大周的国策。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