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敏浩后悔不已,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只好这样继续混下去。 高丽的问题,不光发生在航运这样一个行业。 土地兼并也一样很严重。 高丽原本就有很多的贵族。 贵族占据大量的土地,而老百姓只可以给贵族种地为生。 现在严重的兼并问题,已经是高丽的顽疾了。 而高丽的那些贵族,也开始把手探向别的地方、别的产业。 高丽少数可以自已生产的行业,逐渐都被贵族逐一掌控。 这些垄断的行业组成了形形色色的商会,在高丽民间编织了一张巨网。 这些网正在严丝合缝的掌控着高丽的上下。 但是全敏浩完全无从察觉,这危机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高丽摸着大周的石头过河,却压根不知道。 这条河流究竟有多宽,有哪些坑被大周灵活的绕开了? 但是高丽这种毫无底蕴的小国,却一头扎进了坑里。 而最大的问题,是高丽逐渐增多的书院。 全敏浩为了学习大周,也在高力大肆推广教育。 小朝廷派出留学生,民间扫盲。 更激进的是,全敏浩还推行了民间办报。 按照全敏浩的设想,民间刊报,也可以激发民众学习认字的热情。 但是全敏浩没有想到。 在大周留学回来的学子,见识过大周的繁华,又看见落后破败的高丽。 全部激发了不满的情绪。 而高丽也缺乏岗位,压根没有位置安置这些读书人。 许多人花了钱,在大周长了见识,开了眼界。 可是回国后却没有工作。 高丽小朝廷的官位早就满了。 小朝廷也压根没有能力再负担雇员。 没法进入朝廷,高丽的商社公司,也不用这么多读书人。 高丽的那些商社公司,全是贵族建立的,压根不需要那么多读书人。 反正躺着都可以赚钱,干嘛雇人呢? 这群学子毕业就失业,看着坊间日渐凋敝,可是富豪却越来越富。 这种怨愤当然是需要发泄的。 高丽的学子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口。 这个宣泄口便是坊间的各种报纸。 一时间,高丽多了许多小报。 这些报纸上全是各种反对高丽朝廷的文章。 反对高丽朝廷,反对无良商人的论,铺满了这些报纸的版面。 这些小报在高丽快速的风行起来。 因为高丽的百姓也怨声载道。 高丽的国王被大周抓走了。 本来高丽的事情全是高利镇抚使在代管。 被大周统治,高丽人当然不满。 但是在高丽镇抚使代管高丽的那些日子,高丽人的生活还是挺好的。 全敏浩从大周回来,组建了高丽小朝廷以后,百姓的生活反倒过得更差了。 虽然有聪明人明白,高丽的生活变差,并非全敏浩的责任。 可是聪明人都混杂在普通人里,逐渐燃起了野心。 既然你全敏浩得到大周的支持,能够变成高丽的执政。 那为什么我不行呢? 只要赶下来全敏浩,那执政的位置不就是我的了? 而有些不聪明的人,被高丽上下的气氛带偏了。 那些花钱卖力读书,见识了大周的繁华。 依然要返回故国,建设高丽的读书人,却忽然发现,高丽居然这么的落后。 贵族们占领了工坊、土地,正在把所有国人变成他们的奴隶。 小朝廷整天不是忙着北边叛乱,就是忙着舔大周。 明明高丽百姓比从前更辛苦了。 明明大家全在努力追赶大周。 可是日子居然还不如从前? 从前种地自给自足时,好歹可以吃饱肚子。 现在动不动就上涨粮价,百姓们的积蓄全部被盘剥没了。 在高丽,读书人也是受人尊重的。 他们在坊间的影响力都很大。 在报纸上刊登了骂小朝廷的文章。 在坊间控诉小朝廷的过错。 加上高丽的小朝廷原本就很黑暗。 这一切,让这些读书人的愤慨声越来越大,连全敏浩都不得不在意的程度。 全敏浩忧心忡忡。 他先找到了高丽镇抚使说道: “大人!现在有人想密谋推翻高丽小朝廷,请大周帮忙弹压!” 但是高丽镇抚使却说道: “这是高丽自已的事情,大周不方便干涉!” “但是执政大人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好您的人身安全!” 这下子全敏浩算明白了,大周是要袖手旁观。 自打前任高丽镇抚使田亮以后,现在镇抚使衙门的政策是减少对高丽的干涉。 甚至还撤走了在高丽半岛的驻军。 同时,镇抚使衙门建立了许多公益团体。 比如帮助高丽优秀的寒门士子去大周留学,帮助高丽灾民的慈善组织。 凭借这一套连招,让高丽人对大周的印象好了许多。 现在高丽百姓说起大周,全是天朝上国! 而不是从前什么事都埋怨大周。 大周已经从直接发兵占领,改成了私下扶持代理人的路数。 现在的高丽朝廷,不管执政是谁,都必须得拍大周的马屁。 大周的商品也完全掌控了高丽的方方面面。 全敏浩碰了壁,只能自已试图掌控局势。 在正旦前一日,全敏浩宣布解散了所有的学院。 紧接着发布报禁。 要求收缴所有的印刷机,禁止民间办报。 这两条法令,反倒把矛盾更激化了。 原本高丽就没有多少工作给读书人。 书院的教师和报纸的编辑。 还算两个既体面,收入也还可以的工作。 许多高丽的读书人,实在没有工作了,就会去干这两个工作。 现在全敏浩的法令,直接让那些读书人失业了。 这下子,对高丽朝廷的不满也到达巅峰。 一时间,各地全发生了暴乱。 全敏浩焦头烂额。 他万万没想到,之前还很平稳的高丽,怎么忽然就烽烟四起了? 但是他怎么去平定呢? 大军刚从北边回来,军费也基本上耗光了。 军粮还被高丽航运掐着脖子,压根没有能力去平定。 而且这与先前的北方叛乱还不一样。 北边是里通北莽的贼寇,镇压他们原本就有合法性。 但是这群书生全是高丽的精锐。 在高丽,读书人也有很高的地位,恐怕那些部队压根不愿意动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