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明说道:“老了老了,都无法揣测陛下的圣意了。” 齐顺义也说道:“那篇《殖扩论》,确定了朝廷的百年国策,吕为宾的确是国士无双!” 收到命令的吕为宾一头雾水,但他还是前往内阁,等候两位大学士垂询。 等吕为宾看完李天的命令后,他坐在椅子上开始思考。 钱多明和齐顺义也没打扰他。 吕为宾思索了半天,他才开口说道: “陛下圣明啊!” 钱多明和齐顺义立马跟着说:“陛下圣明!” 随即,钱多明好奇的问道:“吕大人,陛下的旨意究竟是何深意啊?” “为什么裁撤了这些盈利的部门,还开放了官禁?” 吕为宾说道:“陛下在意的是百年大计!” “百年大计?” 钱多明和齐顺义对视,压根不懂吕为宾说的什么意思。 小小皂角司,与百年大计有何关系? 吕为宾说道:“二位大人想必看过我的《殖扩论》吧?” 钱多明和齐顺义点点头。 《殖扩论》,是可以与贾谊的《陈政事疏》,一起列入史册的策论! 贾谊在《陈政事疏》里,为汉朝提出了抑制豪强,分化诸国的根本国策。 贾谊本人虽然一生从未被重用。 可是汉代的君主,一直都执行着贾谊确定的国策。 而殖扩论,也深深的影响了大周。 吕为宾用数据说明,在和平年代,人口可怕的增长速度。 如果大周不向外殖扩,那么严重的人口压力,便会让大周崩溃。 所以才确定了向外殖扩的国策! 现在大周上下,都对殖扩论深入人心。 大周人才愿意去草原、下南洋、去西疆。 这是给以后的子孙谋取生存空间! 吕为宾说道:“下官在殖扩论里说了,人口与土地,这是大周最需要处理的问题。” “人多地少,百姓饿肚子了就会造反。” “但是现在大周还有个问题。” 钱多明和齐顺义问道:“什么?” “读书人。” 这下子,二人愣住了。 只听吕为宾说道:“大周未来的忧患,在于读书人!” 忧患,怎么会是读书人呢? 钱多明和齐顺义只觉得匪夷所思。 要不是吕为宾写出了《殖扩论》这种旷世文章。 钱多明和齐顺义都要把他赶出去了。 只听吕为宾说道: “两位大人,这农民起义,可有过成功的?” 两个阁老闻一愣。 从陈胜吴广,至黄巾起义、晋朝孙恩、唐末黄巢,全都没成功过。 吕为宾说道:“王朝覆灭之际,往往由农民起义起,可是农民军鲜少能胜利。” “这是为何?从陈胜吴广就能得出道理。” “陈胜吴广起义时声势大,但很快就内部火拼。” “遭遇挫败后,部队快速溃散。” “农民军可以起义,却难以成事。” “根源就是没有读书人支撑。” “没有读书人,没法形成体制,就难以夺取天下!” “这是从古至今都明白的道理。” 钱多明和齐顺义点点头。 吕为宾继续说道:“现在大周,从国子监到县学府学,有多少读书人?” “随着读书人增多,朝廷又可以给读书人提供多少官位?” “这读书人做不了苦工,寒窗苦读数十载,结果一事无成,会是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让钱多明和齐顺义后背一凉。 吕为宾说道:“陛下之前就曾下令,让各府衙扩编人手。” “可是这读书人愈发增多,衙门早晚是放不下的。” 钱多明点点头。 就拿现在的京都来说。 京都百万百姓,富庶的人家都会让子弟去认字。 这点从新邸报的销售量就能看出来。 订购新邸报的人家越来越多。 而从国子监到县学府学,全迎来了上学潮。 大周人是很好学的。 余杭地区,从前就有全家吃不饱供孩子念书的事情,现在百姓都能吃饱了,更愿意为孩子投资了。 对教育的这种积极性,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极难见的。 这样一来,读书人的人数必然增加。 而读书人多了,却没法成为官员,那么一定会引起动乱。 吕为宾说的不错,不用十年,大周现在的官吏位置,就不够分配读书人了。 但是这个与陛下最新的旨意有何关系? 吕为宾阐述了观点后,继续说道: “这府衙是有限的,即便大周不断地扩张,可以衍生的新职位也是有限的。” “所以陛下得给读书人谋新出路。” “可以容纳更多读书人的新出路。” 这下子钱多明和齐顺义终于明白了。 开口说道:“工商业?” “对,工商业,一个会社就可以有很多会写会算的岗位。” “而一个工坊需要的管理岗位更多。” “这些不比衙门少。” “虽然不比读书就能为官,实现出将入相的梦想。” “可是基层读书人也能有一个新出路。” “只要拢住读书人的心,大周就不会乱,可以永远发展下去。” “所以,陛下可谓是深谋远虑啊!” 给读书人一条新出路! 吕为宾的这个观点,震撼了钱多明和齐顺义。 但是仔细想想,李天好像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扩充朝廷的官吏,裁撤利润垄断的皂角司,交由民间自营。 包括兴办地方报纸,这些好像全是给读书人更多的出路。 钱多明感慨地说道:“若不是吕大人提醒,老夫真猜不出,陛下居然有这般深意!” 齐顺义也说道:“陛下真是筹谋深远。” 吕为宾则说道:“没想到陛下思考的这么远,真是大周之福啊!” 钱多明说道:“老夫想起华佗之论了。” 钱多明指着齐顺义和自己说道: “文武百官全说你我执掌内阁,兢兢业业,不管朝廷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就像华佗似的药到病除。” 钱多明又指着吕为宾说道: “而吕大人就像华佗的二兄,朝廷尚是小病的时候,就可以提出良策,防微杜渐。” “但陛下就像是华佗的大兄,在朝廷没生病之前就调养生息,确保以后不生病。” 齐顺义也说道:“兵家,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