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 295章陛下为何要把赚钱的部门让与民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95章陛下为何要把赚钱的部门让与民间?(1 / 1)

其实市政司原本没有这么大的亏损。 可是建设防火站和鼓楼,花了不少银子。 唐含雪也点点头,范建建立的鼓楼系统,是非常先进的防火系统。 在城市中建立多个鼓楼,然后用瞭望手与传令手传递消息。 对于扑灭火情、抓捕逃犯,都有极大的用处。 不能因为市舶司亏损,就去惩罚他。 陛下明鉴啊! 唐含雪对李天更加佩服的无以复加。 唐含雪批改奏折时也发现,自已愈发依赖数字和表报了。 六部和内阁这个倾向也逐渐增重。 就是用数字和表报代表一切。 每个部门的汇报,全变成一份份报表。 好像衡量一个部门的好坏,就是看他们是否有结余,或者为朝廷赚了多少钱。 但是陛下这次查账,让唐含雪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于朝廷而,花钱并非是坏事,亏钱也并非是坏事。 有些钱,是必须得投入的。 有些钱只有朝廷会花,好比消防的鼓楼,蒸汽机的新研究。 而这些银子,也只能朝廷去花! 那对于花钱的那些部门,当然要嘉奖! 唐含雪敬佩的看向李天。 赏罚公平,这便是大周可以欣欣向荣的原因。 唐含雪很清楚这一点。 先皇时期为什么朝政败坏? 有才干的官员没法出头,结党营私蔚然成风。 巴结上官就可以升官,踏实做事反倒被嘲笑。 那么朝野上下当然会乱象丛生。 唐孝仁在那时,也只是个清闲的侍郎。 但是在李天执政以后,那些结党钻营的官员全部被撤换掉了。 现在整个朝堂都明白! 陛下不会亏待做事的人! 只要你干得好,就会更大的舞台让你施展! 陛下可以看见做实事的人! 所以大家才会争相干活,想要干出实绩来。 陛下圣明啊! 接下来还有亏钱的部门,李天也全送去嘉奖。 到了盈利的部门了! 让李天和唐含雪没想到的是,工部最赚钱的居然是皂角司! 在明慧道长炼丹的时,偶然发现碱水和猪油会产生反应。 做出的东西能擦除泡泡,清洁身体。 从前大周人全是用皂角来清洁身体的,那是一种豆子状的果实,用力揉搓会有泡沫。 可是皂角不好用,所以大多数人都很少洗澡。 但是新发明的肥皂,可比皂角好用多了,肥皂清洁的更干净,还有很强的去污能力! 肥皂的畅销,也和现在的生活和从前大不相同乐。 从前京都的百姓,除了务农以外,就是做点小生意。 那时衣服上顶多就是一点污泥,只要清水就可以清洗掉。 达官贵人脏了衣服,通常会直接换新的。 因为从前的丝绸很薄,染色工艺也一般。 如果洗了经常会褪色甚至破掉。 当初汉武帝为了证明自已节俭,曾说“朕浣衣三次”。 意思就是,他的衣服穿洗过三次,才会扔掉。 这在古时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足以让一国的君王拿出来说道,证明自已节俭的事情。 现在京都的百姓早都不穿麻布衣裳了。 棉花制成的衣服,不光保暖还非常耐洗。 最新的染料工艺,也比草木染色更为持久。 而在工坊工作,时常会沾上油污。 所以洗澡和洗衣服,也成了新型的需求。 肥皂,便是在这种新需求下快速火热的浪潮。 工部皂角司,原本是给皇宫与各大员家里送皂角的。 是个无人在意的小透明部门。 可是有了肥皂这个杀器以后,皂角司一跃变成工部最挣钱的部门。 不过李天却皱起眉头说道: “此为民生,为什么要官营?” 唐含雪这才想起西厂之前的报告。 其实肥皂的制作工艺很简单。 碱水和猪油,全是很容易搞到的东西。 可是工部皂角司为了挣钱,一直打压民间开办肥皂坊。 民间肥皂坊制造的肥皂更便宜,就会被皂角司勒令查封。 不光这样,皂角司还禁止坊间私自制作肥皂。 甚至还发表悬赏,若是有人敢私自制作肥皂,便会被严厉惩戒。 对此,百姓们也是怨声载道。 而且皂角司制造的肥皂,既贵还不好用,百姓们全敢怒不敢。 李天说道:“肥皂这玩意儿,让百姓自已去做好了!” “难道京都做的肥皂,还要运到余杭去卖?” “真是荒唐!” “传旨,取缔工部皂角司!并到工部别的部门!” “但是民间允许开设肥皂坊!” “遵旨,陛下!” 唐含雪立马记下李天的旨意,身后的宫女立马把圣旨送到了内阁。 接下来工部几个赚钱的部门,全被李天逐一申斥。 告诫他们不准向钱看! 民用眼镜、怀表这些产业,李天决定放开禁令,允许民间自制。 李天甚至嫌铁路局赚的太多,放开了铁器的专营制度。 以后只有生铁、熟铁和铁矿是朝廷专营的了。 铁匠采买铁锭,自已制作的产品,都可以自由售卖。 等李天的旨意下达内阁,两个大学士全部傻眼了。 朝廷嘉奖市政司和蒸汽局,二人很理解。 他们原本也打算亲自去慰问这两个部门。 可是陛下居然解散了赚钱最多的皂角司? 这是为何? 还开放了糖、酒和铁的限制。 允许民间自制去自由售卖。 这也让二人疑惑不已。 陛下究竟在下什么大棋? 这时,内阁次辅齐顺义说道: “陛下的深意,我着实难以理解。” 钱多明也说道:“是啊,陛下为何要这样做呢?” 齐顺义说道:“难道陛下是想不与民争利,让利于民吗?” 钱多明摇了摇头:“不至于,陛下这样做,一定有什么深意。” 二人苦思冥想,仍然不得结果。 齐顺义说道:“既然咱们猜不到,不如问问明白人?” 钱多明问道:“哪还有比内阁更了解陛下的人?” “当然有,吕为宾啊!” 钱多明立马说道:“对啊,此子才华横溢!是朝廷里最懂陛下之人!” 钱多明对吏员说道:“去国子监请吕大人过来,就说我有要事与他商议。” 吏员立马拿着公文,前去国子监请吕为宾了。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