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农民全部自发的把农田改成桑田,然后养蚕去卖。 把蚕卖给缫丝坊,赚到的钱是种田的数倍。 现在朝廷可以直接拿银子缴纳田税,需要吃饭的话,直接拿银子在市场上买粮。 而余杭的地方官府,需要输送粮食给京都的时候,则会直接在南洋采购粮食,然后送去京都。 在华江府,出现了许多大粮商。 南洋真是块宝地啊! 地产丰富,农作物生长的极快,只是当地土人懒惰,不认真耕作。 自打大周人南下,建立起一座座大型种植园。 南洋的稻谷一年四熟,加上大周先进的农业技术。 南洋肥沃的农田,可比余杭的量产更多更快。 而且成片的农田开垦后,大周的移民们购买了土人奴隶劳作。 这也大大的提高了南洋粮食出口的分量。 现在南洋的粮食,已经运输到余杭,运输到京都,甚至可以送到漠北。 贸易如此发达,也让南洋的粮价不停变化。 前些日子南洋海盗的动作频繁,就使南洋粮价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这可把余杭布政使衙门愁坏了。 百姓们全是按大周粮价折算的银子。 但是南洋的粮价一高,布政使衙门就得支付更多的钱,才可以买到粮食送往京都。 余杭布政使即便有钱,也架不住这么整啊。 他们思来想去,最后找上了在余杭督办官学的黄晓。 余杭布政使衙门的官吏向黄晓问道:“黄大人,您有什么办法吗?” 黄晓虽然在余杭打击豪强,但是在官府和坊间的民声极好。 而且黄晓督办官学,他自身文化水平虽然一般,可是对读书人一直很尊敬。 余杭原本就文风兴盛,黄晓还请了几名名望大儒,参加到府学县学力,推动了余杭的办学工作。 对于这名朝廷钦差,余杭布政使也一向很配合。 黄晓手段多还灵活,所以这次碰到南洋的粮价波动,这些官吏便想起了请教黄晓。 黄晓出身商贾,打小就在街头巷尾厮混,很快便说道:“这很不简单。” “简单?” 众官员连忙凑到黄晓身前:“黄大人,你可有何妙招?” 这些官吏也确实是没办法了。 现在余杭已经完成了改稻为桑,压根不可能改回去。 如果让农民强制性缴粮,那一定会引发矛盾,到时候引起哗变就不好了。 官府统一购买粮食,原本是个好办法。 而且购买量大,还可以与南洋的商贾议价。 这原本是两全其美的方法。 若是可以低价购买粮食,官府还能剩下一些银子来。 所以怎样可以买到低价粮食,也成了余杭官府最在意的问题。 黄晓笑着说道:“这个方法简单,你们与南洋商人直接签订价格就行了。” 众人茫然。 黄晓说道:“签订合约的时候,你们不是采买他们手上的现货,而是几个月之后的粮食。” “但是就按两方商定的价格来算。” “这样官府在征收银子前,先与南洋商人签订契约,采买征税结束后的粮食。” 华江府的官员问道:“先付钱,采买以后的粮食?” 黄晓点了点头:“对,先挪用一笔钱,先付了,约定几月后的粮食。” “这样不管粮价怎样变化,那么官府总可以收到足够的粮食。” 众人思索后,这个办法居然出奇的可行。 先付钱,买几个月后的而粮食,相当于把风险转移出去。 即便是比当前市面上的粮价贵,但也不会超过定额。 若是遇到以往那种海盗袭击的事件,官府拿着凭着,依然可以收到粮食。 而那些大粮商,也同意这种方式。 因为约好价格收购,那若是粮价跌了,这些商贾还可以再赚一笔。 还有这种未来货品的价格,总会比市面上的价格低一点。 实在觉得不安全,直接出钱来囤积一波粮食,待约定日期时再卖出也行。 而且这些大商贾,还可以拿钱做别的投资,指不定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余杭的官员连连称好。 他们向黄晓问道:“黄大人,这种交易怎么称呼啊?” 黄晓直接说道:“是购买期末的货品,那就称作期货吧。” 众人觉得这个名字很好解释,还朗朗上口。 于是,这种期货的交易形式在华江府出现。 在华江府最大的粮市上,正式推出期货交易。 这种模式一经推出,立马受到欢迎。 采购的衙门高兴了,虽然这样赚钱的时候变少了,但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亏本了。 而这群粮商也高兴了。 可以先拿着钱,资金压力小了许多。 并且期货的价格,总会比市场价高一点的。 他们只要在交接的日期前赌,粮价比现在低,那就可以赚钱了。 有些保守的商贾,则开始建造粮仓谷仓,索性把粮食买来后存起来,等着交货时赚一点价格差。 不知不觉间,到了大周发行纸币的日子。 按照钱多明的办法,在京都建立京都储备银行,专门存放保证金。 保证金,就是每次发行纸币,就会把等额的黄金放进储备银行。 除了京都,大周另外十大城市,也建立了储备银行。 这些银行会一同发行纸币。 内阁官员手里,都拿着刚印出的纸币。 坚韧的纸上,散发着油墨的喷香。 纸币精美的印刷工艺,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大周的造纸术,也在飞速发展! 因为邸报巨大的用纸需求,从前的造纸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了。 如果还按古法造纸,压根不够用。 几名造纸匠人,一同研究了许久,联合创办了京都联合造纸厂。 这家造纸厂是工业式的流水线,从纸浆到做成纸张,全部是流水线式生产。 这下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联合造纸厂立马发了大财! 新邸报直接与联合造纸厂签了大额合约,每月从联合造纸厂固定买纸。 但是报纸用的纸不算精美,摸着也特别的粗糙。 但是用作一次性纸张,也足够了。 不过联合造纸厂并没有满足于报纸这种粗糙的纸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