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信封,是一张空白纸条。 这名候选官员无奈的叹气。 好在下次还可以抽。 接下来的人跟着抽出信封,同样一片空白。 后面的七个人全部面露喜色,他们抽中的概率大了。 陆闲最年轻,排在最后一个。 到了他,反倒没有悬念。 第三个人拿出信封,打开一看,浙江府知县! 这个家伙顿时高兴的手舞足蹈! 这是名穿着补丁的进士,一看就是寒门学子。 放在以前,这种人压根抽不到浙江府这种肥差。 选人司的官员上前,核对了内容后,在登记册上写上了他的信息。 这便是吏部的部册。 这个簿册上记录了大周全部低品官员的信息。 吏部授官,被称作部除。 知府这种层面的官员,便是内阁任命了。 内阁也有一个记录官员信息的簿册,叫做堂册。 因为在大周以前的内阁,基本上全叫政事堂。 部册与堂册,记录了大周全部官员的信息。 上了部册的名字,就说明这位举子正式成为大周官员。 众人全向他道喜。 这名举子惶恐的说道:“在下贫寒,掏不出喜钱,望各位见谅!” 喜钱,也是选人司其中一个陋习。 从前的规矩,只要成功选官,就得给在场所有人发喜钱。 若是不发喜钱,便会被选人司的官员刁难,也会传出吝啬的名声。 但是这回选人司的官员可不敢刁难。 他们端上来一个托盘说道: “内阁制定了新规,选人司不准再发放喜钱。” “为了庆祝,内阁派人做了这种喜糖,请大人发一下吧。” 油纸里包着小小的蔗糖。 这是市场上很常见的蔗糖,但是这个蔗糖的油纸上,写着个大大的喜字。 这个举人立马拿着喜糖,给场上众人全发了一块。 陆闲也拿了一块,沾沾喜气。 这下子,就连刚才落选的两名进士面色都好了。 反正这回不行还有下回呢! 很快,他们都选完了。 等到陆闲的时候,已经没有悬念了。 兰乌草原从六品知县。 陆闲拿着喜糖给在场众人分发了以后,吏部的官员把陆闲的信息登记在部册上。 这下子,他便是朝廷正式的官员了。 口袋里放着好几块喜糖,陆闲等四个幸运儿,被官员带进了另一间厢房。 这便是吏部的裁衣局。 新晋官员都会来这里,领取自已的官服。 依照朝廷的规矩,每个新任官员,都能在吏部领取三套官服。 裁衣局的裁缝,拿着尺子给四人量体裁衣。 陪同的官员说道:“四位大人稍等,马上就会做好了。” 抽到浙江府官职的那名进士岁数不小,也是个有些见识的。 他立马问道:“从前做衣服不是得三天吗?” 官员笑着说道:“那是从前,现在有了缝纫机,只用半个时辰就可以做好了。” 众人闻点头。 缝纫机,是京都时下最热的产品。 只用踩着踏板,就能快速的缝补衣物。 这个产品一经推出,立马受到欢迎。 许多裁缝店,立马采购了这种机器,制作衣物的速度大大提高! 市面上,成衣的价格也快速下跌。 以前寻常百姓,都是买布料自已回去做衣服的。 豪门大户也是这样,他们都会买布料自已回去做,甚至会招募做衣服更好的绣工与裁缝。 但是在京都开办了许多工坊后,市面上流行起工作服的需求。 在铁厂工作,当然不可以再穿短制的衣服。 必须得用衣服,保护起来身体的每个部分,才不会被高温的铁水烫伤。 织布工厂、缫丝工厂也发现,给工人工作服更好管理,也不容易出事故。 于是便出现了专门制作工作服的成衣工坊。 其中备受欢迎的,居然是铁厂的制服。 铁厂的制服,摒弃了传统服装的结构,直接拿两块布做一件包裹全身的成衣,然后拿纽扣扣住。 下半身则穿骑马的马裤,这样全身都可以保护到了。 这种衣服十分耐穿结实,穿着也很方便。 很快,铁厂的有些工人,就在平时也穿工作服。 很快在京都做杂活的人发现,铁厂的这种工作服挺不错。 耐穿结实不说,还好清洗。 而且是批量制作的,价格也低廉。 许多酒楼的伙计,码头的苦力,商行的伙计,街头的报童,都开始买这种衣服。 一些脑子活泛的商人,很快就发现了商机。 但是这些铁厂工人的尺寸一般比较大,许多衣服买回去还得改一下才可以穿。 一家制衣坊的老板看见了商机,他立马生产出大中小三个尺寸的衣服。 一经推出,立马备受欢迎! 这些衣服在店里直接售卖,成衣店这种店铺,在京都流行起来。 百姓穿衣,耐穿就挺好了。 缝纫机的出现,减少了成衣制作的成本。 而现在京都许多家庭,夫妻二人全在工坊工作。 丈夫在铁厂做工,妻子在缝纫厂干活的比比皆是。 这些家庭增加了收入,生活变好了。 不过在家的时间就变少了。 妻子在外工作,当然也没时间和从前一样,给孩子、丈夫制作衣物了。 所以在外面买成衣,也逐渐从选需,转变成了刚需。 还有一些老板,开始制作高级的定制成衣。 其中最出名的,是一名离宫的宫女。 李天对于宫廷十分宽容,若是不愿意待在宫里的,只需申请就能离宫。 反正后宫只有一后两妃,还有太后一人,也用不着那么多人伺候。 这名宫女叫做梁锦怡,原本是宫里刺绣坊的宫女。 宫廷刺绣的手艺当然是最好的。 梁锦怡不光心灵手巧,还很喜欢钻研。 手艺好,性格好。 梁锦怡离宫后,立马在京都租了个店铺,开始自已制作成衣售卖。 梁锦怡也是个很有性格的女子,在宫里一直伺候人,如今也不想再伺候裁缝了。 梁锦怡索性把自已制作的衣服,挂在橱窗里展示。 梁锦怡买了京都最时兴的玻璃材料,拿玻璃装饰铺面的窗户。 门口经过的人,透过玻璃,就可以看见橱窗里的衣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