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205章首辅的分析,大大对朝廷不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5章首辅的分析,大大对朝廷不利(1 / 1)

“但是这个理由,也可以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推行任何法令,难免有矫枉过正的情况。” “以此来判定青苗法乃恶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唐泽愈发疑惑了。 唐孝仁说道:“其实说青苗法乃恶法,是因为他很大的影响了豪绅乡贤的利益。” “民间,地主侵占寻常百姓田地最有效的办法,便是高利贷。” “许多百姓都有急需用钱的时候,患病、粮食欠收,甚至娶妻生子。” “他们要用钱,只可以找本地的地主借。” “但是借钱都得要抵押的,这群寻常百姓,就是田地最值钱了。” “他们或是自愿,或是被迫的签下了高利贷。” “若是遇到灾年,或者其他倒霉事,他们便会破产。” “那地主就会合法的侵占了他们的土地。” “这便是土地兼并。” 唐孝仁长叹一声说道: “王朝末期衰落,根本问题就是土地。” 唐孝仁说道:“大地主占完了土地,那没土地的人,不是给地主做工就是变成流民。” “流民是一股不稳定的势力,没饭吃便会暴动,那这笔钱就得朝廷来出。” “地主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朝廷可以征收的田税就会变少。” 唐泽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 唐孝仁说道:“地主占据土地,但他们又不会耕种那么多土地。” “所以地主便会雇佣农工来耕种。” “大批的农民没有土地,所以去做农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那一般的地主,就会上涨租金。” “朝廷征收田地税是十抽一。” “那么地主对农工,至少会十抽二。” “十抽五都是有可能的。” “抽了那么多租金后,农工想要生存,就只好耕种更多的土地。” “原本一户农工,自已耕种的话,精耕细作两三亩地,全家都可以温饱。” “但是给地主做农工,就必须得努力耕种数十亩地,才可以全家不饿死。” “但是一个人耕种三亩地,和十亩地,当然不一样。” “这十亩地的产量一定会下降!” “甚至耕种十亩地,还有可能会饿死。” “那就会有很多人不愿意再种地。” “与其给别人耕地还饿死,不如索性做流民造反。” “长此以往,越到后期,田地税征收上来的越少。” “除了地主会想方设法避税以外,土地兼并致使产量下降,也是重点源头。” 这下子唐泽完全明白了。 地主对于土地的兼并是无穷的。 唐家发达以后,也会在当地添置一些土地。 而正常情况下,寻常百姓也不会变卖土地的。 有田地,就可以活下去。 不过民间高利贷,是让寻常百姓破产最好的手段。 而青苗法,就是最好打击这种行为的法令。 当然会被所有士人阶层反对。 唐泽激动的说道:“陛下一定会支持钱大人推行新法令吧?” 唐孝仁说道:“陛下登基以来,一直都在不停的抑制豪强。” “但是钱多明还是有点操之过急。” 唐泽问道:“操之过急?” 唐孝仁点了点头:“对啊,所有好的法令,都得有人来实行。” “青苗法是好法令,但是要是没有好的官员执行、监督,的确会变成祸害恶法。” “若是真的闹出祸端来,那变成了攻击钱多明的借口了。” 唐泽问道:“大人觉得,要如何才可以推行青苗法呢?” 唐孝仁说道:“我这个办法,估计也没人支持。” “哦?” 唐孝仁缓缓说道:“扩充人手。” “扩充人手?” 唐孝仁点了点头:“扩充官员的人手。” 这下子唐泽彻底惊讶了。 减少官员数量,也算是儒家各派达成的共识。 原因也很简单,官员乃劳心者,是不做生产的。 一个不做生产的官吏,就得很多熟练的百姓做供养。 官员的人数一多,那百姓们的负担就重了。 比如官员人数最多的宋朝,就出现了冗官的问题。 冗,便是多余。 宋朝的官员太多,不得不裁撤冗官,这也是每次宋代变法的主要内容。 现在唐孝仁居然提议扩充官员? 唐孝仁说道:“官员的人数,和要做的工作是一致的。” “古国时,官员的工作不多,只需要劝农即可,没有很多事情。” “所以上古朝代,就连中枢官员都没多少。” “有的职位甚至都是兼职的。” “那种年代民风淳朴,工作也好办,所以不用那么多官员。” “但是来到春秋时期,各项工作逐渐变多,也变得细致起来。” “经济需要文官发展,打仗也需要武官。” “联盟还需要外交官。” “这需要的官员就更多了。” “随着时代发展,朝廷的事宜越来越多。” “现在的一个郡县,所有官吏不足百人。” “得管理整个郡县的刑事、农事、盐铁官营、征收赋税、教学兴学等。” “那一定是忙不过来的。” 唐泽闻点点头。 的确如此。 唐孝仁说道:“朝廷如果忙不过来,必然得假手于人。” “不是给乡野的豪绅,就是给村里的富户。” “那等于再一次下放了治权。” “结合刚才说的兼并隐患,将会给朝廷带来更大的混乱。” 唐泽倒吸一口气。 唐孝仁说道:“青苗法便是如此,想让百姓沾到青苗法的好处,就得挨个走访,搞清楚百姓的实际情况。” “但是大多数县衙,压根做不到这一点。” “那么最后,官员只会把需要借贷的人口名额下发到当地豪强身上。” “而豪强用着朝廷的低息贷款,再以高利贷借给农民。” “这也是当初攻击王安石的一个原因。” 这下子唐泽完全明白了。 想要好的推行青苗法,就必须得有一支老练的官员队伍。 现在各地衙门,光是完成朝廷考核就够焦头烂额,更别说再好好的推行青苗法了。 但是扩充官员人手,又与儒家的理论相违背。 唐泽长叹一声说道:“大人,那这局真的无解吗?” 唐孝仁说道:“也不一定,有天子在,这件事说不定还真有破解之法。”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