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169章第二款拳头产品,甘蔗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9章第二款拳头产品,甘蔗酒(1 / 1)

裴耀也点点头,已经有许多老战友和他打听怎么制糖了。 这榨汁制糖,原理也很简单,有心人只要看过,一定能学会。 这种情况也不好禁绝,大家同为大周的子民,也不能只有你发财。 刘文卓拿来一些瓶子罐子说道: “状元郎吕为宾说过,格物致知,咱们要穷究事情的原理,就能开发出别的知识来。” “这甘蔗能榨汁,是不是也能酿酒呢?” “我试了下,和米酒的做法基本一致。” “把甘蔗水发酵,就能制出酒水来。” 刘文卓拿出一个坛子。 倒出的酒水醇香四溢,裴耀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这酒喝下去后,有淡淡的甜味。 除了甜味,便是香醇的酒香。 好酒啊! “大人,这酒一定可以大卖!” 裴耀在军营里混过,喝过许多好酒。 刘文卓酿制的酒虽然不烈,但是香味清甜,一定会受到欢迎。 而且这种淡淡的甜酒,可以给人喝糖水的愉快感。 刘文卓说道:“酒能密封储存很久,这种酒也特别适合在海上饮用。” “咱们可以先把这种酒卖给来往的船员。” “只要他们喝着满意,一定就会带去陆地上!” 裴耀佩服的无以复加。 “之前很多人说大人乃财神爷在世,我还有些不信。” “如今我相信大人一定是财神爷在世了!” 刘文卓说道:“不要怪力乱神,而是格物致知而已。” 很快,这种叫做蔗酒的新品甜酒,在康平港流行起来。 周围跑海运的人,全知道了这种甜酒。 海船是需要大量酒的。 倒不全是因为海员酗酒,在海上长期航行,是需要大量淡水的,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杀毒灭菌的技术,淡水便是煮沸的河水。 水里、水桶里,都有可能污染,储存久了,淡水便会变质。 而酒里有酒精,原本就有杀菌的效果。 酒储存的时间还比淡水长,所以许多海船便会专门储备一仓的酒,用作淡水来源。 当然,那些酒全是拿小麦简单制作的米酒。 像蔗酒这种酒水,自然会比味道寡淡的米酒更加受欢迎。 拥有糖块和蔗酒两个特产,康平府的收入顿时增加了! 刘文卓见府库日益丰足,立马在康平府开设了官学。 康平学院建立在蔗糖工坊与蔗酒工坊的旁边。 刘文卓提供免费的食宿,让大越人把孩子送来学习。 同时在夜晚开办夜校,教授工厂的工人认字,全面推行大周的文字与语。 大越也在中原文化的辐射区域,大家当然也明白读书人的体面。 现在大越也是大周领土,以后大越的官员,肯定也得通过科举选出。 读书可以当官。 再不济,认字的工人,也比不认字的薪水要高许多。 康平府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许多人都开始想着怎么奋斗了。 果然不出刘文卓预料,蔗糖这种没什么技术壁垒的东西,很快在大越地区的各个府县盛行。 有的知县甚至颁布政令,百姓种植一亩稻田地,就得种植一亩甘蔗。 蔗糖被海船送去了大周的港口。 张老五原本是华江府的一户贫苦人家。 快四十岁依旧是光棍,家里也没有地。 自打吕为宾来到华江,推行了摊丁入亩后,又打压豪强,包括前首辅高耀在内,全部低价兜售农田。 张老五依靠华江府的低息贷款,总算买了三亩田。 前些日子,张老五又果断的在农田里种了桑树,现在也娶了老婆。 虽然张老五的老婆是个淮河逃难而来的寡妇,还带着个女孩拖油瓶,但是可以有三亩田,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生活总是有盼头的。 张老五的老婆也怀孕了,张老五希望可以生个儿子。 现在华江府办了公学,但凡是良家子弟都能入学。 公学不光教授认字,如果可以通过考试,还能继续读书。 张老五也想着,若是自已的儿子真有读书的天分,也让他考取个功名,就和状元郎吕为宾一样,造福地方! 张老五刚去市集上卖了蚕丝,手里拿着几两碎银,张老五打算去李屠夫那里买几块碎肉。 但是张老五路过一个铺子,就看见那里挤着很多人。 糖铺? 卖糖的? 以前华江府也有卖糖的。 熬煮麦芽,就能熬出甜甜的麦芽糖。 但是华江府已经许久没见卖糖的小贩,那种糖只有贫苦人家吃,财主富商全是吃蜂蜜的。 如果不是吕为宾,华江府的穷人都不一定能活下去,更别说吃糖了。 不然就买点糖回去? 家里的小丫头正是馋嘴的时候。 一想到这儿,张老五也跟着排队。 虽然队伍长,但是这家糖铺的生意很快。 等到张老五时,他看到糖块的价格,这么便宜? 但是这糖,怎么和麦芽糖不同呢? 麦芽糖全是黄黄的,好像蚕丝似的糖球。 但是这家卖的,是正方形的白色糖块。 这是何物? 张老五指着糖问道:“这东西甜吗?” 小二也很热情,他随手掰了一块,递给张老五说道:“客官,这是大越的蔗糖,您尝尝。” 张老五小心的接过糖,舔了一下后,他惊呆了! 好甜啊! 这可比富人们吃的蜂蜜还要甜! 吃糖是会让人开心的,张老五觉得心情都好了许多。 张老五问道:“当真是这个价格?” “当然,我们小店都卖出去几百斤了!” 张老五立马说道:“拿三两!” 伙计直接拿过期的新邸报,把蔗糖块包好,然后拿绳子扎住递给了张老五。 张老五拿着糖,美滋滋的回到家里。 他老婆立马接过了猪肉,又看见他手里的纸包,好奇的问道:“这是何物?” “把小婷叫出来。” 张老五的老婆连忙把女儿喊出来。 小婷虽然才十一岁,但是心灵手巧,已经可以织锦了。 张老五对这个继女也非常的不错,花钱送她去华江府的老派女工家中学习。 现在小婷已经可以织出花朵似的锦缎。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