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140章排队枪毙,火遂枪在草原大放异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排队枪毙,火遂枪在草原大放异彩(1 / 1)

终于他摆摆手,跟随高丽人进攻的大周火遂枪手,也参加了战斗。 这一下,战局的天平瞬间逆转。 虽然仅有一千人,但是这群火遂枪手全是精锐。 他们整齐划一的队伍刚一出现,就引起了北莽的注意。 骑兵停止追赶高丽士兵,开始朝大周的队伍集结。 冲锋! 明白他们才是精锐后,北莽人整合起来,骑兵开始朝火遂枪手冲锋。 其实骑兵对阵火遂枪手,并不是毫无优势。 火遂枪还是寻常的步枪,还形不成绝对的火力压制。 骑兵若是冲到面前,还是有机会闯过火遂枪阵的。 此时就要看双方,谁更稳重,更有纪律了。 北莽人整合冲锋的速度非常快,可以看出北莽的指挥官也是经验颇丰的老将。 而大周这边,火遂枪阵的指挥官不断地发号施令。 “第一列预备!” “待走进射击范围再开枪!” “提前开枪者,斩首!” “听我的命令!第一列蹲下!” “瞄准!” “开枪!” 大周的士兵也训练有素。 蹲下的士兵瞅准目标,耐心的等候骑兵靠近。 第一列的全是老兵里的精锐,他们默默地计算距离。 骑兵冲锋是十分有威势的,马蹄声声响起,勇猛的黑甲骑兵袭来。 想要维持镇定可不容易。 但是这群大周士兵做到了。 当北莽骑兵走进射击范围内,第一声枪声响起了。 一发子弹射穿了骑兵的盔甲,直接把这名骑兵射下了马。 在残酷的战场上,跌落下马,就是会被同伴的战马践踏的下场。 越来越多的火遂枪开始发射,前排的骑兵基本全中枪了。 许多倒霉的直接挂掉了。 有一些跌落下马的,也活不成,只有个别幸运儿躲过了射击。 但他们也没幸运到哪儿去。 因为大周的指挥官又发令了! “第二列准备!” “蹲下!” 那些侥幸躲过第一次扫射的幸运儿,还是没逃过去。 他们被子弹击中,从飞驰的战马上跌落下来。 硝烟弥漫,仓促间整合的骑兵冲锋,已经溃不成军。 大周的士兵则举着火遂枪,继续前进。 这下子,北莽这边的首领没有了战斗意志! 虽然高丽人战斗力很弱,但有大周的这支精锐在。 仅靠这点队伍,想要战胜联军根本不可能的。 这个北莽将领也很果断,立马吹响号角收兵。 就这样,大周和高丽的联军,终于跨过了红江,在江对岸设立了一个据点。 这边进展顺利。 漠北那边的战争却出现了一种怪象。 漠北王的大军,全是以骑兵为主。 招募武林人士与良家子弟操练后,漠北王建立了一支枪骑兵。 这种使用火遂枪的骑兵,基本都配备两把火遂枪。 他们还在枪头绑上了刺刀。 利用战马的机动性,使用火遂枪来远程攻击敌人。 若是遇到近战,便会直接用刺刀拼杀。 两把火遂枪,他们可以一下子发出两枚子弹。 这些全是漠北王的宝贝,一直在操练。 这次漠北王的世子率领一千枪骑兵与四千寻常骑兵,冲进了草原里。 在草原中,最重要的就是机动性。 所以漠北王并没有派遣步兵。 兰鹿部落对大周的态度暧昧。 悠然道长的传道,让兰鹿部落对大周人非常有好感。 悠然道长又救治过兰鹿部落的大汗,兰鹿部落也有许多高层接受过他的医治。 在兰鹿部落,悠然道长的威望堪比部落萨满。 在悠然道长的描述下,大周就是天堂。 而兰鹿部落是最靠近漠北的,这些日子通商,也是兰鹿的商人赚的最多。 最让部落欢喜的是,漠北的新毛衣。 那种用羊毛编织的衣裳,舒服保暖还轻便。 虽不比羊皮袄子,可是没有膻臭味。 而且大周商人,还会去部落中收购羊毛,已经连起了一个贸易圈。 兰鹿部落里有许多大周的制品。 甚至有许多商人已经可以说一嘴流利的大周话了。 所以兰鹿部落对战争并不积极。 兰鹿大汗索性拒绝了发兵的请求。 如今漠北王的军队,也非常默契的没有找兰鹿部落的麻烦。 反倒在帮着兰鹿部落围剿附近那些野心勃勃的中小部落。 这便出现了怪象。 一边是强大的兰鹿部落毫发无损。 漠北王的军队精准的绕过了兰鹿部落与他的附庸部落。 而漠北王的队伍,总是可以找到反对兰鹿部落的那些小部落。 兰鹿部落的商人与牧民,甚至会给漠北的军队做向导带路。 帮他们去剿灭反对大周的小部落。 这些小部落原本就不团结,兰鹿部落这个霸主还是个二五仔。 在六贝勒还没抵达兰鹿部落时,四周的小部落就全被漠北军队荡平了。 极北地的战争,也超出了白狐部落的意料。 那些自极北雪原上窜出的敌人十分狡猾。 他们比白狐部落还要熟悉雪原。 他们能够在雪原森林中生存,等白狐部落放松警惕再出来掠夺。 他们还会在附近草场埋伏,掠夺牲口。 虽然出征的队伍回来,但是白狐部落根本不敢动。 大军被划分开保护游牧的牧民,还时常会被哥萨满骑兵偷袭。 不过这全是侧面战场。 东辽已经放满了物资,这才是决定胜负的战场! 从钦州港运来的物资堆积如山,东辽这座庞大的战争机器运转起来。 李成带着亲兵巡查粮仓,检查军械,动员士兵。 李成担任东辽总兵期间,一向爱兵如子。 对东辽百姓也非常宽厚。 这些年他驻守东辽,十分的保守,从没贪功冒进。 尽管战绩不显,但是东辽再没被大面积入侵过。 其实也有幕僚劝谏李成。 虽然善战者无显赫之功,但是东辽每年消耗朝廷那么多钱,也没什么漂亮仗,朝廷自然有怨。 自李天继位以后,弹劾李成的折子就没停过。 有的说尸位素餐。 有的说畏战不前。 还有说他贪污腐坏的。 不过皇帝一直压着这些奏折。 原以为这辈子与大战无缘了,没想到陛下居然点了自已为主帅。 全面指挥对北莽的战斗。 这让李成十分的感动。 士为知已者死!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