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波舆论风潮下,范建的变法几乎顺畅无阻。 按照铁路修建的进度,京都重新征调了徭役。 这次不光是及时征调了足够的徭役,还让京都的百姓连声称赞。 徭役之苦,所有人都清楚。 这次范大人还给服徭役的人家争取了补贴。 京兆尹范大人是个好官! 京都的百姓全部高呼范青天,每日都有百姓去京兆尹衙门以示谢意。 原本一场惨案,居然在范建翻手为云的操作下,推动了官绅一体当差。 还在看热闹的李天,突然收到了内阁递上来的奏折。 什么? 京泸铁路又开工了? 官绅一体当差是什么鬼? 这时,系统也蹦出来背刺。 京都推行“官绅一体当差”,民心大增,大周国运:+5000点! 什么? 范建,你又背刺朕! 李天恨不得直接撕掉奏折。 内阁甚至上奏,请求朝廷在全国继续推行“官绅一体当差”。 开什么玩笑? 在京都一个地方推行,就暴涨了5000国运点! 如果全国推行,那不得上了天? 范建! 李天把范建划进了小本本上最危险的那一队。 绝对不能全国推行! “小魏子!” “奴婢在!” “朕要召开殿前会议!” 李天冷笑。 你们不是背刺朕吗? 想要弄什么官绅一体当差? 朕索性掀桌子,看你们如何是好! 李天气鼓鼓的摆驾御书房,内阁两位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全部在懵圈中被召集了过来。 李天还特意让范建出席本次会议。 看见范建那张憨厚的脸,李天就一肚子闷气! 几次三番的背刺朕! 这家伙去了京兆尹都不安生! 在朕的眼皮子下还要搞事情! 陛下突然召开殿前会议? 难道是因为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的事吗? 陛下果然是明君啊! 这么爱惜百姓! 可以参加殿前会议的,自然不是寻常人。 他们也不在意免除徭役这些小特权。 他们反倒会更站在朝廷的角度上思索问题。 所以诸臣欢喜雀跃的等待李天宣布,彻底推行制度时。 李天轻咳了一声说道:“朕想好了,要全面废除徭役制度!” 此话一出,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连范建都愣住了。 看见众臣的反应,李天满脸的笑容! 就是要这个效果! 你们不是合伙背刺朕吗? 朕索性就摆烂! 直接把徭役废除! 看你们如何是好! 唐孝仁立马说道:“陛下,不可啊!” “徭役是大周的根本,没有徭役,怎么修建水坝、城池啊!” 众大臣全部表示了反对。 李天却说道:“徭役劳民伤财,许多地方官都借徭役残害百姓。” “朝廷兴修工程,最后受苦的全是百姓。” “朕必须得引以为鉴!” 李天义正辞的说道: “以后免费的征调徭役没有了!” “朝廷要修建工程,就得用钱雇佣民力!” 李天瞥了范建一眼,只见他垂头思索着什么,没有发。 不过场上还是有许多人脸色一变。 最夸张的便是户部尚书,瞬间哭丧着脸。 凭借吕为宾在余杭推行的摊丁入亩,加上增加的商税。 户部才过了几天好日子。 这下子又得花钱雇佣民力了? 这得花多少钱? 户部尚书只觉得自已的头快要炸了。 但是他刚打算出反对,就看见唐孝仁和贾仁义全在沉默。 两个大佬都沉默了,他也只好理智的沉默下来。 李天环视一圈,既然没人反对,那朕就真的要实行了! 李天立马说道:“全面废除徭役!以后朝廷要办事,就得使银子!” 废除徭役制,造成王朝动荡,大周国运:-2000点! 因宿主解锁仁君称号,国运翻倍减少,大周国运:-4000点! 怎么回事,减4000国运点? 朕这么拼命,还没有减下去范建拉上来的国运? 系统你开什么玩笑? 李天表示抗议,但系统依然毫无反应。 “散会!” 心情不佳的李天,郁郁的回到后宫。 御书房的众臣也全部散去。 在离宫的路上。 户部尚书凑到唐孝仁身边说道: “首辅大人,您为何不反对陛下?如果废除徭役,那增加的开支如何是好?” 唐孝仁说道:“其实许多地方的徭役制早就名存实亡了。” “许多地方兴修成功,都得花钱雇佣民力。” “而余杭许多地方,富豪也会拿出来分配的徭役指标,雇佣贫民来代替服役。” “也就是京都才可以征调这么多的免费劳役。” 原来是这样。 难怪唐孝仁听到陛下说废除徭役制,还这么淡定。 唐孝仁又说道:“陛下仁厚,陛下这是在吸取昏君的经验教训啊!” 范建也凑过来问道:“首辅大人,此话怎讲?” 唐孝仁说道:“你们说,隋炀帝,是因为兴修水利亡国的吗?” 在场的全是饱读诗书的,自然不会那么肤浅。 他们摇了摇头,唐孝仁又说道: “不光如此,是兴修了水利,才有了后唐上百年的繁荣。” “兴修大工程,并不是真正的亡国之道。” “亡国之道,是朝廷不作为,强行促进工程。” “一户人家征调一人,一户人家便少一个壮劳力。” “这家人就得节衣缩食,有的甚至还会饿死!” “徭役苦劳,若是不小心负伤,那一户人家就完了。” 唐孝仁轻叹一声:“陛下真是仁君啊!” 这下户部尚书不说话了,他也没法阻挠陛下发善心吧。 这时范建说道:“唐首辅,我觉得陛下的用意不止如此。” 唐孝仁赞许的看了范建一眼,说道: “范大人不愧是陛下重用的人才,这大周的未来就得靠你们了。” 此话一出,范建立马躬身谦辞。 唐孝仁摆了摆手:“那范大人就给户部尚书解释解释,陛下还有何深远用意吧!” 户部尚书目不转睛的盯着范建。 他也彻底明白了,自已为什么没希望入阁了。 这揣摩圣意的本事太差了! 户部尚书深深的意识到,人与人的差距。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范建的见解。 范建冲户部尚书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历朝历代,朝廷解决财政,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