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 炮楼上的军官,瞄准角度,又射出第二枚炮弹! 这次的角度略微有些偏差。 但是炮弹落在了两艘船舰的中央。 在挨到海面的时候,炮弹瞬间引爆! 升起的蘑菇云,直接将两艘帆船掀翻了。 “快撤!”利马斯立马下令。 这时他才意识到,这可不是南洋。 大周这个国度,是个巨人! 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哪是自已一介商贾可以招惹的? 利马斯无比后悔,自已小瞧了大周! 自已居然招惹了这个庞然大物! 利马斯立即召集撤退,他满心祈祷,大周的船舰不要也如此厉害! 不过利马斯的想法注定是泡沫了! 湘江的码头入口,驶出了三艘庞大的帆船。 这种巨型战舰,直接封锁了码头。 黑黢黢的炮口,直接瞄准了利马斯的舰队! “发射!” 船头的炮手瞄准角度,一起朝利马斯的船舰发射了火炮! 轰隆! 轰隆! 待硝烟散去后,整个海面上,只剩下利马斯的船舰还飘在海上。 这并不是利马斯的命硬,而是唐延下令,要留下对方首领的船舰。 “投降,我投降!” 利马斯疯狂的喊道。 待船头升起白旗,大周水师才停止轰击。 一艘小船从码头快速驶来,靠在利马斯的船舰。 包括利马斯在内,船舰上所有人全被绑着。 跟着船舰一起被拖进了湘江港口内。 唐延亲自审讯了这群西洋人。 “你们会说大周话吗?”唐延问道。 利马斯立马用半吊子的大周话说道:“我会,会一些!” “你们是何人,为什么要袭击我大周!”唐延严厉的问道。 “冤枉啊大人!我们来自大荷,只是想和天朝做生意!” “呵,你以为本官是傻子吗?” 唐延对手下说道:“来啊,给我好好给这家伙用用刑!” 与此同时,京都。 李天还不知道,大周与西洋各国的第一次交流,是用这么野蛮的方式开始了。 不过即使是知道,他也不甚在意。 本月没人在朝堂添乱,凭借自已的努力,败坏了1万4千点国运。 但是也没碰到国运飞涨的事情。 只能算较为平淡的一个月。 本月已经快结束了,希望国运点可以保持到月末! 李天内心祈祷着。 努力控制朝臣,让他们别生事。 李天觉得自已比上朝还累! 这些日子唯一让李天高兴的,是刘文卓这个意外惊喜。 从殿试就明显看出,这家伙是个佞臣。 但李天还是小瞧了刘文卓拍马屁的功力! 进入翰林院后,刘文卓隔三差五就会写歌功颂德的文章。 偏偏他的文笔又很好! 坊间也很喜欢他的文章,弄得李天现在在坊间的声望大涨。 刘文卓已经把李天从百年一遇的圣君,吹捧成千古一帝了。 这小子可以! 是个可造之材! 朕得好好奖赏他! 李天拿起笔,在屏风上添上了刘文卓的名字。 但是要如何安排他呢? 李天也有点犹豫。 这种只知道拍马屁的家伙,好像也危害不到国运啊? 对了,不能让他光对朕吹! 要使大周自大起来! 没错! 李天很快想到一个刘文卓适用的官职。 突然被召见的刘文卓,有点惊讶。 这段时间他有点后悔。 吕为宾在华江府的事情,已经传到了京都。 原本刘文卓还在为吕为宾捏一把汗,但是没想到,陛下立场鲜明的支持吕为宾。 还真让他在华江府把变法做成了! 如今华江府的乡绅,在摊丁入亩的政策下,有的不堪重负,变卖田地。 吕为宾让华江府买下了这些土地,然后分给没地的农民。 一时间,华江府的兼并问题就解决了! 官营缫丝坊,也逼着那些大户改善了自已工人的待遇。 吕为宾又引进了织锦的工坊,让华江的收入再次飞升。 如今华江府的赋税,已经征的和上一年差不多了! 要知道朝廷是春秋两税征收的。 吕为宾一个春税,就收够了一年的赋税。 今年吏部考核,一个上上等是没跑了! 而且听说从圣上到内阁首辅,都非常欣赏吕为宾。 众人都知道,吕为宾是踏上青云之路了。 刘文卓恨自已太过保守。 如果当初和吕为宾一样,外放出去,说不定也能做出份实绩来。 而不是如今这样整天拍陛下的马屁。 当太监来翰林院宣告刘文卓,说圣上要面见他。 刘文卓瞬间就精神了! 当今圣上用人,从来不拘一格! 特别喜欢提拔新人! 吕为宾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难道圣上看中我了? 刘文卓激动的跟随太监,来到御书房。 李天在御书房的龙椅上坐着,看着刘文卓说道: “榜眼郎,翰林院的生活怎么样?” 刘文卓思索后说道:“翰林清贵,不过不辛苦。” 翰林院乃朝廷储才的地方,还是按培养大员为主。 刘文卓这种新科进士,加入翰林院后,主要任务就是编撰。 所谓的编撰,便是整理翰林院中的皇家书籍。 除了书籍外,这些新科进士还可以查阅大周历朝皇帝的诏书,陛下的起居注。 这属于学习的阶段,让他们了解王朝的高层是怎么运转的。 来年便是“视事”了。 所谓的视事,便是实习。 这些翰林将被分配去六部里,观察六部的运转。 不过他们不用做事,只是学习六部怎样做事。 属于积累官僚机构里工作的经验。 等到第三年,就有机会外出升迁了。 刘文卓说的清贵,也是事实。 就算是唐孝仁和贾仁义这样的首辅、次辅,也时常会怀念回忆翰林院的生活。 因为翰林院的生活,的确是比较舒坦的。 李天点头说道:“榜眼郎是大才,文笔极好。” “朕属意你做邸报的总编撰,你觉得如何?” 邸报总编撰? 邸报,就是朝廷发去各处的一种文书。 上面记载了朝堂的大事,以及朝廷新颁布的政令。 不过邸报基本上都是发给下层衙门的,顶多是贴在驿站,给往来的人看。 邸报的事宜,一直都是礼部负责。 不过翰林院乃文学之馆,让刘文卓去负责邸报,礼部也没什么意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