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李天唐含雪> 第99章状元当知县,不就是捞钱吗?朕让你当知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章状元当知县,不就是捞钱吗?朕让你当知府!(1 / 1)

接下来便是传胪手持圣旨,宣读这次科举的名次。 最后所有的考生们拜谢陛下,从今以后,他们便可以自称为“天子门生”了。 折腾了一天,李天也有点乏了。 到了最后,便是三甲谢恩的环节。 只见吕为宾第一个跪下,对龙椅上的李天说道: “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 “吕爱卿说吧。” “下官自请外放为一任知县。”吕为宾对李天磕头说道。 此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 状元乃头甲第一,能够直接加入翰林院。 虽然翰林院编修和知县一样都是正七品。 但翰林院的含金量,可不是知县能比的。 全大周有几千个知县,翰林院的编修可仅仅十几人。 在翰林院的仕途升迁的机会,也远远多于地方。 居然有人不当翰林院编修,自请外放知县? 就连唐孝仁都震惊的看向吕为宾。 这小子是疯了吧? “陛下,臣听闻,宰相必起于郡县!” “臣自幼家贫,想亲任父母官,感受民生之苦和治政之难!” “求陛下恩准!” 请求去做知县? 自幼家贫? 朕明白了! 李天看着吕为宾,突然明白了! 这小子是穷怕了,想去任父母官捞钱! 对,肯定是这样的! 这种人菜瘾大的键盘侠,最是眼高手低! 肯定是不接受翰林院的清苦,想去郡县搞腐败! “三年父母官,十万雪花银!” 朕明白你,吕爱卿! 既然如此,那朕当然要满足你! 李天立马说道:“王爱卿能有这样的觉悟,朕心甚悦!” “但是堂堂状元郎,任为知县太屈才了!” “吏部,在淮河地区找出个空缺的知府,让状元郎补上!” 李天此话一出,更是满堂皆惊! 李天居然绕过了升迁的流程,直接提拔吕为宾为知府! 那官位可是正六品啊! 这时唐孝仁立马说道:“不可啊陛下!” “哪有刚中状元,就跨阶提拔的!” “万万不可啊!” 李天却说道:“那有状元郎自请去做知县的吗?” 唐孝仁哑然。 他也出身状元,他肯定不会自请去做父母官的。 文官清流的升迁顺畅,压力不大。 几乎可以赶上每次升迁。 父母官就不一样了。 地方上的征收、徭役、刑狱、人口增长,这些朝廷全是要考核的。 想要取得上等的考评,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运气不好,碰到灾年什么的,考评还会落入下等。 那可是会耽误仕途升迁的。 所以几乎全部的文官清流,都不喜欢外放。 唐孝仁也是在翰林院里升到了五品,才外放了京都周围的一个官儿。 镀金后快速返回京都的。 唐孝仁也佩服吕为宾的勇气。 唐孝仁拱手退下,其他大臣自然也不反对了。 胡乱派官,大周国运:-2000点! 因宿主解锁仁君称号,国运翻倍减少,大周国运:-4000点! 漂亮! 吕为宾,果然是朕的福娃! 是朕将来的希望! 看着朝野上下的这些忠臣,李天就一肚子闷气! 你们不知道学学后辈吗? 好好做个奸佞不好吗? “还有爱卿,想要去郡县历练吗?” 这下前十名的贡生,都没有吱声。 李天叹了口气。 看来着急捞钱的,只有吕为宾一个了! 李天打了个哈欠,摆手说道:“行了,让头甲簪花游街吧,朕累了,回去了。” 接下来便是科考的庆祝节目。 头甲三人会穿着红色吉袍,从宫门骑马出去,绕着京都的大道游街一圈。 这是头甲的待遇,也代表大周对科举的重视。 然后礼部还会组织鹿鸣宴。 同一科的进士将参加宴会,饮酒作诗。 也算是拉近同僚之间的聚会活动。 不过这些内容李天就不感兴趣了。 将这些事交给唐孝仁处理后,李天就回到寝殿躺平了。 翌日,吏部尚书前来内阁。 “首辅大人,圣上派吕为宾出任余杭知府,但是余杭地区的知府全满了。” 吏部尚书苦笑着说道。 余杭是肥差,算是大周一等的地区。 所以余杭地区甚少有官位空缺。 但是圣上金口玉,难不成要让别人腾位置? 但是这样不符合吏部的规矩啊! 这让吏部尚书十分的为难。 唐孝仁说道:“圣上金口玉,自然不能不算数。” “我上次听余杭布政使上奏说,要在华江设府,不然就借这个机会,让华江变成华江府,派吕为宾去做第一任的知府。” 改河为海后,原本只是个小渔村的华江府,成为重要的枢纽。 余杭的粮食要先送到华江府,然后装至海船南上。 余杭布政使也觉得华江府愈发重要了,所以便上奏朝廷,请求将华江设立为府。 升级为华江府后,华江府就可以统筹周围的几个县。 这个新设立的华江府必然十分的重要。 吏部尚书震惊的说道:“一上来就让状元郎担此大任,这样合适吗?” 唐孝仁笑着说道:“我记得状元郎的策论里,有这样一句话。”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状元郎能有如此志向,一定不是普通人。” “就派他去试试吧,若是不行,再找别的官员替代就是了。” 吏部尚书闻点了点头:“那就这样吧。” 接下来,吕为宾收到华江府的任命。 他直接连同僚的聚会都不去了,直接乘坐马拉铁轨车,前往港口。 接着乘坐海船南下,前去华江府。 海运的便捷展现的淋漓尽致。 坐在船上,吕为宾看见许多海船。 自从范建征服倭国与高丽后,三国间的贸易往来紧密了许多。 不光是官方的贸易,在大周解除海禁后,许多商人也开始做海运贸易。 原本范建的设想,是把高丽多余的粮食,贩卖给倭国。 但是很快,大周的商人发现,把余杭多余的粮食卖去倭国,比在高丽收购粮食的成本还低。 从华江府直接去倭国的路线,也被这些商人迅速开辟出来。 商人又发现,余杭的丝绸,也是倭国的畅销货品。 很多商人开始给倭国贩卖丝绸。 海上贸易愈加发达,华江的商人开辟出直达倭国的航线。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